黄爱华 林振才
【摘要】面对扑面而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学校、教师能做些什么?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该如何适应“4C核心力”。这对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沟通能力 创新能力 合作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124-02
2017年春,中央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人工智能”,这个词已经在科技界和教育界被提及频率最高的“热词”。当今教育如何应对?国务院此前已正式下达文件,从小学、中学、大学逐步增加人工智能课程。人工智能时代,培养孩子的4C核心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领导力、适应力,都是教育的重要命题。
4C核心能力是由美国P21学习组织最先提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沟通力(communication)、合作力(collaboration)、创新力(Creativity)和批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
面对扑面而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学校、教师能做些什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受到巨大的挑战和挤压,我们的小学课堂,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该如何适应“4C核心力”。这对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下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适应“4C核心力”谈谈作者的实践思考。
一、落实沟通行为,关注沟通能力
2017年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人工智能”,沟通能力培养是“4C”核心能力之首。如果就基本的沟通习惯、沟通行为的都没有,谈何沟通能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生存的基本要求,国家、政党之间的沟通是尊重与发展的重要举措。《辞海》中解释,“沟通”就是彼此相通。
小学数学课堂的沟通,应该表现为师生之间彼此相通和生生之间的彼此相通。新课程改革已近20年,可是在课堂教学的沟通方面还不尽人意。应该怎样进行沟通?可以在以下两点予以加强。
1.沟通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更有目的
课堂教学是有目标的。教学目的是教师在备课时制定的,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教学目标。所以像这样的教学目标就应该与学生彼此相通,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的。这是教师主动与学生沟通的环节之一。
譬如,我校教师teacher黄在上六年级数学《百分数》一课时,安排教学目的沟通,其做法就值得称赞。
师:看了课题《百分数》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叫百分数?
生2:百分数是怎么读和写的?
生3: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其实学生提到的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备课时设计的教学目标,像teacher黄这样与学生沟通是一种很好的做法,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彼此沟通。
2.沟通存在问题,让学生疑问得到解答
宋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明人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质疑问难”这个环节,从目前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听课检查来看,几乎处于“零状态”,何乎?首先是大部分教师未重视此教学环节,其次是学生没有质疑问难的习惯,再次是学生确实没有问题。其实“质疑问难”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的好环节。
比如,我校教师teacher李在上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在最后巩固练习时,出现5道题:4×3+4 2×3-3 5×5+5 2+5×3 4×5-4
学生板演交流后,teacher李发出质疑沟通的信息——“这6道题中,你有什么发现?计算还可以怎样进一步优化,有什么问题可提?”,学生冷静后就有质疑沟通的信息发出:
生1:5×5+5,还可以用5×6来计算,因为5×5表示5个5,再加1个5,就是6个5,所以可以用5×6计算更为简便。
生2:4×5-4,同样可以用4×4去计算,因为4×5表示5个4,再减去1个4就是4个4,所以可以用4×4计算更为简便。
这个质疑信息的沟通,培养了学生一种求异思维能力。我们数学课堂教学,就需要这样的信息沟通,质疑问难是课堂的好办法,质疑的信号需要教师发出。
二、落实课程标准,关注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4C”核心力的第二项内容,也是重要的一项内容。
《课程标准》指出: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在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流和沟通表达的频率和效率,达到优势互补,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利于沟通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所以说,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
从新课程改革开始就谈合作学习,但是从目前教学状况看,合作学习仍然处于流于形式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课堂放开合作探究后,会影响课堂教学进度的完成;其次是教师没有“合作”的媒介或载体,让学生单凭一张嘴说说交流而已。第三是缺乏合作的组织。
纵观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沟通等方面,教师还是要真正重视合作学习,应该要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课堂教学中该合作学习的内容与环节,还是要认真落实,更好地培养能力。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要突显五个要素:第一,要有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但并非所有内容都要合作学习;第二,要有合作学习的载体或媒介;第三,要有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學生);第四,合作学习要作适当的引导,并非课堂一放手就会合作。第五,合作学习还要有讨论汇报的时间。
例如,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学,教师对于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就必须“由扶到放”让学生合作探究中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这个教学内容很适合探究合作学习,其实也需要探究合作学习。学习媒介或载体就是“学习单”的运用(如上图)。四人小组合理搭配,安排一个学习较强的学生当组织者。第一步骤教师作适当引导,最后组织学生讨论与汇报。
学生历经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但知识形成的过程牢固,长此以往,能力还会大大提高。形成一种“双赢”的学习状态。
三、落实时代精神,关注创新能力
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谈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创新又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有创新的举动,要达到创新的效果。如何做到“创新”?
首先,教学设计要创新性。这是给学生以创新的榜样。要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的榜样,教学设计的创新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如:一个六年级的吴老师执教《圆的周长》,开始的教学引入就是一个创新的举动——以教学楼为中心,计划在离教学楼300米的位置建设图书馆,请问图书图书馆的位置可以在哪?老师要求以10厘米代表100米,让众多学生到黑板上用直尺测量定位,确定点位后发现,以教学楼为中心,距离教学楼300米的位置是一个半径为300米的圆周上的任意一点,从而引出“圆的认识”。
这种教学设计的创新,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觉,也给学生创新的榜样。
其次,练习设计要开放性,这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的抓手。生活本身是开放的,教学来自生活,因此教师的练习设计就要有开放创新的举动。
笔者在学校一次教学研讨课中发现,执教的林老师上《倍的认识》,最后的巩固练习设计“创新”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
给你10个三角形,请在下行画圆,让三角形成为圈出的圆个数的倍数。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以下四种结果(如图)
画5个圆,得出三角形个数是圆的2倍
画10个圆,得出三角形个数是圆的1倍
画2个圆,得出三角形个数是圆的5倍
画1个圆,得出三角形个数是圆的10倍
再次,练习设计要有发散性。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
如,六年级数学下册《比》——学校篮球和排球的个数比是2:3,排球有27个,问学校篮球有多少个?
教学完毕后,学生练习这类习题就不能单一性地要求学生用“比”的知识解题,而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比的知识、归一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长此以往,发散思维能力一定会得以提高。
四、落实反省思想,关注批判思维
《教育学》指出,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
人教版(2013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数学改革“解决问题”的教学关注并提出“三个步骤”——①阅读与理解,②分析与解答,③回顾与反思。其中第三个步骤“回顾与反思”是反思性思维,其实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具体表现,不论是合理的还是错误的解决问题的过程,经过“反思性”的检验,并一目了然。
比如,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这一单元,“小明体重35千克,比爸爸体重轻8/15,问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教师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用方程解得出爸爸体重是75千克。
主体教学过程之后,就要进行“回顾与反思”的批判性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检验进行合理的反思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反思技能和反思倾向。
反思一:爸爸体重75千克,小明体重比爸爸轻8/15,小明体重多少?
用分数乘法75×(1-8/15),解得小明体重是35千克,与题目中条件相符。
反思二:用线段图解,爸爸体重75千克,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5千克,小明体重7份就是35千克。与题目中条件相符。
反思三:爸爸体重75千克,小明体重35千克,小明体重比爸爸轻几分之几?
用(75-35)÷75 =8/15,與题目中条件相符。
在“回顾与反思”的批判性思维过程中,既是反思技能和反思倾向的培养,也是对旧知的复习巩固,一举多得,值也!
目前,小学数学教材“解决问题”提出了“三个步骤”,可教师在教学中的真正运用,却不尽人意,这是对批判思维的践踏,也值得一线教师的批判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