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锋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的学习是从识字开始,只有认识更多的汉字,才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而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趣味识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趣味识字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趣味识字 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052-02
前言:
小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容易集中但是集中时间较短,加上自制力缺乏,很多时候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样实际上会使得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趣味教学法,将之与具体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要手段,保证教学效果。趣味识字教学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1.构建教学氛围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确保其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学习,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及教学效果。必须认识到,识字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如果教师将识字教学孤立起来,显然缺乏合理性,因此,需要做到识字教学与的阅读教学同步,通过文章阅读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调动其对于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对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1”中的《一去二三里》进行教学时,教材大纲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掌握10个数字,还需要将其应用到古诗中,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汉字的识读水平。教师需要在课堂中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将自身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引导其进行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得其可以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1]。
2.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对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对于汉字的兴趣,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动画片,帮助学生完成汉字识别和记忆。以“休”字为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来创设相应的动画情境:烈日下,农夫在田中辛勤劳作,汗流浃背,此时,他最想做的是什么?精疲力尽之余,农夫到地头的大树下,靠在树干上,他在做什么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知道农夫在休息,此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休”这个汉字,并对其进行分析,所谓“休”,就是人靠在木上休息,这里的“人”是动画中的农夫,“木”则是那颗大树。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很快记住这个汉字,并且实现灵活应用。
3.引入生活实践
汉字源于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无处不充满着学问,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现实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如果能够将之与识字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记忆。从教师的角度,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在漢字与生活经验之间构建起相应的联系,探索最佳记忆方法。例如,“看”下面是“目”,而许多学生经常错写成“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大家都看过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怎样看远处?学生争先模仿,然后教师帮助大家分析:这个“看”字,实际上就是将手放在眼睛上,上面是“手”,下面是代表眼睛的“目”。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又如,许多学生在对“泉”进行书写时,经常将下面的“水”写成“小”,教师同样可以做好引导:生活中的“泉”是怎样的?无论是泉水还是喷泉,有哪些共同点?学生回答都有水,从而了解到“泉”与“水”有关,下面的自然应该是“水”字[2]。
4.丰富识字形式
趣味识字教学的核心在“趣味”一词,强调以培养学生兴趣为核心,使得学生能够喜欢上汉字。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识字教学的形式进行创新,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目前来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学形式包括猜字谜、识字比赛、识字歌曲等,以识字比赛为例,可以将游戏与识字教学结合起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其能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建立自信。对于教师而言,在开展识字比赛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游戏形式,如猜谜语、开火车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字谜“十八张嘴”,谜底可以是呆、杏,也可以是束;齐白石是著名画家,那么王白石呢?答案是“碧”。在设置谜面的同时,需要做到生动形象,简单易猜,兼具趣味性[3]。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识字教学在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应该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展趣味识字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在兴趣的趋势下认真学习,保证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牟莉芬.趣味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下,2016,(11):105.
[2]王丽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识字教学措施的应用[J].知识文库,2016,(24):115.
[3]吴东美.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7,(4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