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GR技术分析的农用甲醇发动机性能研究

2018-07-18 02:39:22甄旭东王新建王银山赵培涛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消耗率节气门缸内

耿 杰,甄旭东,王新建,王银山,赵培涛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天津 30022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环保和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1]。甲醇由于生产成本较低、获取比较方便、生产技术相对成熟等原因,特别适合作为石油的代用燃料,对于解决我国石油能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甲醇在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醛类,并释放未燃甲醇,对环境造成污染。汪洋等对点燃式甲醇发动机的性能进行了研究[2-6],Brusstar等于20世纪90年代在高压缩比柴油机上开展了甲醇燃料的研究[7],为以后大马力甲醇燃料发动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案与参考。通过传统试验对排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简称EGR)系统的性能进行优化,该优化过程须要大额的试验设备投资和大量的人力投入,且耗费周期长,因此有必要通过软件工具对其设计过程进行优化,建立仿真模型,缩短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并提出最恰当的废气再循环系统设计参数,使发动机性能达到最佳。

1 甲醇发动机工作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1.1 燃烧模型

为获得缸内压力示功图,本研究采用零维模型(通常采用韦伯函数)模拟燃烧放热率:

(1)

式中:Q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g为每循环燃料燃烧放热量;φz为燃烧持续期的曲轴转角;φ0为燃烧起始角;φ为瞬时曲轴转角;m为燃烧品质指数。

1.2 传热模型

传热计算公式为

(2)

(3)

1.3 进气管模型

连续性方程:

(4)

动量方程:

(5)

能量方程:

(6)

式中:ρ为气体密度;u为气体速度;A为管截面积;x为沿管轴线坐标;p为管内压力;V为单位网格体积;F为壁面摩擦力;E为单位质量气体能量;qW为壁面传热量;t为时间。

2 甲醇发动机工作过程仿真模型的建立

GT-Power可用于内燃机性能模拟与仿真计算,基于一维流体力学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实体模型进行仿真计算[8]。火花点燃式甲醇四缸发动机的仿真模型是在单缸基础上建立的,以某款农用柴油发动机为原型(表1),利用 GT-POWER软件建立发动机工作过程仿真计算模型(图1)。所建模型已经经过了验证分析[9],可用来对发动机的性能进行优化。

表1 发动机结构参数

3 甲醇发动机性能仿真

3.1 发动机性能模拟参数

由于EGR系统会对发动机的性能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当EGR系统工作时,点火提前角也要作相应调整。保持发动机其他模拟参数不变,改变点火提前角,使EGR率为0~40%,模拟参数见表2。

表2 发动机性能模拟参数

3.1.1 点火提前角、EGR率对缸内压力、放热率的影响 从图2、图3可以看出,随着EGR率的增大,缸内压力减小;当EGR率为30%,点火提前角为-6°CA时整个曲线较平缓,压力升高率较小。在同一EGR率下,点火提前角增大时,缸内压力也增大,因此当缸内EGR率不变时,可以适当增大点火提前角,使缸内压力增大。当EGR率增大时,放热率降低;当EGR率相同时,随着点火提前角的增大,放热率峰值升高。当EGR率为40%时,无论点火提前角是多少,放热率值均接近于0,原因是EGR率过高,废气再循环过多,进到气缸内的废气量过大,严重影响可燃混合气的点燃和持续燃烧,因此,EGR率不可以太高。

3.1.2 点火提前角和EGR率对发动机指示性能的影响 由图4-a可知,当EGR率为0、10%时,点火提前角越大,平均指示压力越小,且变化较为平缓。当EGR率为20%时,指示压力变化最为平缓,且当点火提前角为10°CA时,平均指示压力最大,为1.602 MPa。当EGR率等于30%时,平均指示压力随点火提前角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当EGR率为30%左右时,应适当增大点火提前角。

由图4-b可知,当EGR率为0、10%时,随着点火提前角的增大,指示燃料消耗率也增大;当EGR率为20%,点火提前角为6°CA时,指示燃料消耗率最大,为505.4 g/(kW·h),10°CA 的值最小,为 495.8 g/(kW·h)。 当EGR率为30%时,点火提前角越大,指示燃料消耗率越小,发动机经济性越好。

3.1.3 点火提前角、EGR率对发动机有效性能的影响 由图 5-a 可知,当EGR率为0、10%时,点火提前角越大,有效功率越小;当EGR率为30%时,点火提前角越大,有效功率越大,说明当EGR率大于20%时,点火提前角越大,发动机的动力性越好。由图5-b可知,当EGR率小于20%时,点火提前角越大,燃料消耗率越大;当EGR率为20%时,点火提前角等于8°CA处的燃料消耗率最小;当EGR率为30%时,点火提前角越大,燃料消耗率越小,发动机的经济性越好。

3.1.4 点火提前角、EGR率对NOx排放影响 由图6-a可知,当点火提前角为6°CA时,NOx排放量最少。随着点火提前角的增大,NOx浓度峰值增大,当点火提前角增大到 14°CA时,NOx排放量最大,且峰值相位提前。当曲轴转角为20~50°CA时,点火提前角越小,NOx浓度越大。由 图6-b 可知,当EGR率为20%时,NOx排放量随点火角变化的趋势和EGR率为10%时几乎一致,但NOx排放量较EGR率为10%时大幅下降,因此,为有效降低NOx排放量,应适当提高EGR率。

3.2 负荷和EGR率对发动机性能的匹配影响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随着负荷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本研究在加入EGR率的情况下,改变发动机负荷,研究分析发动机性能,以便对不同负荷与EGR率的选择进行最优匹配。当发动机转速不变时,通过改变节气门的开启角度反映负荷大小,发动机的模拟参数见表3。

表3 负荷和EGR率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研究模拟参数

3.2.1 负荷和EGR率对缸内压力的影响 由图7可知,在不同节气门开度(负荷)下,随着EGR率的改变,缸内平均压力曲线的变化规律相似,都是随EGR率的增大而降低。比较3组数据发现,节气门开度越大,缸内压力峰值也越大,原因是随着节气门开度的增大,进入缸内的工质增多;节气门开度从10°增至30°时,压力峰值增加较明显;从3个图的横向对比来看,节气门开度从30°增大至50°时,同一EGR率下的压力峰值增加,但增加趋势变缓。

3.2.2 负荷、EGR率对发动机有效性能影响 由图8-a可知,EGR率越小,发动机有效功率越大。当EGR率相同时,发动机节气门开度越大,有效功率越大。节气门开度从10°增大到30°时,功率上升较快,变化率较大,而从50°增大到90°时,变化率较小,这是因为节气门开度增大,缸内新鲜充量增多,废气相对减少,燃烧速度加快,泵气损失减少,有效功率增加;而负荷继续增大时,泵气损失变化相对较小,所以功率增加较小,达到最大负荷时,功率达到最大值。图8-a显示,随着节气门开度的增大,发动机有效输出功率增大,这符合发动机的速度特性曲线变化特征。

当发动机转速一定时,燃料消耗率随负荷变化而变化的关系被称为发动机的负荷特性,图8-b中的曲线可以看作发动机的负荷特性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发动机的有效燃料消耗率随负荷的增加而减小。节气门开度为10%,随着EGR率的增大,燃油消耗率迅速增加,原因在于此时节气门开度较小,可燃混合气总量较小,增加较多废气再循环,加重了发动机的不正常燃烧,为了使发动机正常稳定燃烧,必须增加进油,不利于发动机的经济性能。节气门开度从10°增大到30°时,燃料消耗率降低较为明显,而继续增大节气门开度,燃料消耗率变化较小,原因与有效功率随节气门开度的变化一致。有效燃料消耗率减小时,有效热效率增加,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能。在图8-b中,当EGR率为30%时,节气门在10%~30%之间的曲线没有显示出来,经过分析研究认为,此段EGR率较大,废气较多,而节气门开度较小,新鲜空气较少,可燃混合气被稀释太多,因此在GT-power软件进行计算时发现,燃烧室内可燃混合气太稀,并未达到合理的点燃条件,这一段并未有效燃烧,因此缺少一段。

由图9可知,相同的节气门开度,EGR率增大,NOx浓度减小。当EGR率不变时,节气门开度增大,缸内温度升高,NOx浓度增大。当节气门开度为50°~90°时,NOx浓度差异较小。

4 结论

当发动机负荷不变,点火提前角相同时,EGR率越高,平均指示压力越小,动力性越差;当EGR率为0~10%时,点火提前角越大,有效功率越小,有效燃料消耗率越大;当EGR率为20%,点火提前角为10°CA时的有效功率最大,动力性最好;当EGR率为30%时,点火提前角越大,有效功率越大,有效燃料消耗率越小。

发动机点火提前角一定,节气门开度越大,放热率越大,压力越高,有效功率越大,有效燃料消耗率越小,但在50°、70°、90°时的增加量较小,NOx浓度随节气门开度增大而增大。在节气门开度为10°,随着EGR率的增大,有效燃料消耗率迅速增加,严重影响发动机的经济性能,同时,发动机NOx浓度较小,所以发动机在小负荷时,EGR率应减小或为0。

猜你喜欢
消耗率节气门缸内
2080年印度地下水消耗率可能增加两倍
2008款东风标致206车发动机加速不良
缸内直喷发动机的燃烧和爆震仿真分析
北京汽车(2018年6期)2019-01-03 11:27:38
直流充电机效率对纯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的影响
汽车电器(2018年1期)2018-06-05 01:22:56
2017款福特福瑞斯车节气门匹配方法
我们为什么不敢清洗节气门?
从设计角度改进节气门体预防卡滞现象发生
汽车零部件(2014年5期)2014-11-11 12:24:30
降低焊接电缆快速接头消耗率的办法
科技资讯(2014年19期)2014-10-22 20:04:47
提高柴油机燃烧有效性与降低燃油消耗率的措施
支持直接喷射汽油机欧6开发目标的缸内和循环可辨颗粒生成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