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娜
【摘要】小学数学新发布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实际生活出发,创建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促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综合发展。”因此,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中,通过对更多的数学活动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情境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3-0150-02
相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正处于过渡阶段,对数学会略感枯燥、乏味,如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必使小学生产生厌倦的想法,从而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情境来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能使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状态。
一、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求知欲
数学是一门有较强逻辑性、抽象性的学科,但数学主要也来源于生活。教师需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结合日常生活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例如在学习除法法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奶奶从超市买回10根香蕉,分给自己和哥哥吃,你要怎幺分才公平?如果再加上爸爸、妈妈和奶奶,5个人怎幺分才对?通过情境的设定,使实际生活与数学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事先准备好的素材,或利用教学道具,使学生模拟情景,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数学知识。
二、结合日常生活,丰富教学资源
在如今的数学教学中,更多的信息技术被引用到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结合,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对教学资源加以丰富和利用。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时,可先为学生准备钟表道具,或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钟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并结合钟表上的12个数字,让学生掌握认识整时的方法,理解大约几时的意义。还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时钟,理解表盘上的刻度。布置作业时,可让学生观察家长上下班、吃饭等具体时间,记录下来,制作作息时间表。这样不仅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同时为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在愉悦的情境中,达到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数学源于生活,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明白数学其实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在学生下课放学后,布置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作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积累,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更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在《百分数意义》一课,教师可提前要求学生去发现和收集身边的“百分数”,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主动分享自己的成果:卫生纸中木浆含量80%,白酒中酒精度数为38%,可乐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为11%等,使学生明白百分数的含义。同时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幺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用百分数?通过上述案例,为学生营造出较为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注重生活体验
对于小学生来说,每个阶段的数学知识都是全新的,对学习存在一些难度,教师应结合生活案例,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提高教学质量。如在学习大数加减法时,教师给学生提出:“140-98=?”“50+99=?”这种题型时,小学生对此较难以把握,教师可从现实生活中出发,引领学生将数学题与生活联系起来,自主进行思考,得到解题办法:爸爸有140元钱,买一件98元的商品,结账时,给了一张100元的(用140-100),收银员找回爸爸2元(再+2),这时爸爸还有42元钱,从而得出140-98=140-100+2=42,这就很好地将数学题与生活实例结合在一起,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紧密结合生活实例,不能脱离生活,通过生活情境的运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求欲,促使学生各种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宗媛.花一点小心思,多一些大收获!——浅谈情境创设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美术专辑)[C].2006.
[2]郭静珠.融入生活品味教学——教学案例中生活情境的运用及反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12.
[3]孙志華.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模式的开展[A].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文集[C].2016.
[4]向庆科.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与对策[J].教法探索,2016(03).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8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