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会林
【摘要】为了保证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质量,应认识到品德与社会科目的重要性,并能结合品德与社会教学特点以及现代各种教学手段,通过营造良好品德与社会课堂气氛、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品德与社会课程等方式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本文就小学当中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 教学 品德与社会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3-0080-02
对小学生而言,通过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增长大量的知识,更能起到培养小学生个人品德的作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质量关系着小学生的成长高度。但在目前一些小学品德与社会培养方面,一些教师未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降低了品德与社会课程对于小学生的影响。
1.教师要注意品德与社会教学氛围的营造
小学生在其个人心理素质方面还显得不成熟,如果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不科学,那么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性。在小學教师开展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时候,要了解到教师身份对学生的影响力,不能为了在课堂上建立教师的威信就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加以斥责,这种缺乏良好交流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模式会对课堂实质教学效果产生根本影响。一旦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惧怕心理,那么小学生就可能由于这种惧怕心理而降低对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热情。
为了强化品德与社会课程在教学方面的有效性,教师应和学生多加交流,通过加深互相之间的了解而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中含有大量的思想理念以及案例分析内容,如果直接开展教学工作会让学生难以顺利的接受品德与社会知识。因此这也需要教师能在和学生的沟通当中了解学生的内心动态以及兴趣点,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以学生的心理动态以及兴趣点为基础,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能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学习状态当中,更快速、更高效的接收教学知识。
2.利用多媒体辅助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展
在过去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受到教学器材以及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主要采用黑板以及口头表述的方式进行教学,小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也主要是文字以及声音,由于这种教学方式的枯燥性,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厌倦心理,影响学生对于相应品德与社会知识的吸收。在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找到和课程相关的图片或者是视频信息,这些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能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将学生引入到课程内容学习中,提升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而在多媒体技术的实际运用当中,教师还要能注意到一些细节。在选择课程开始前视频或者是图片的时候,要能从学生心理的角度分析某个视频或者是图片所能达到效果,一定要避免以教师自己为中心的视频或者图片选择工作,只有分析了学生的兴趣点,才能真正的保证多媒体类型的教学技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次还要能控制好课程中所用图片的数量或者是视频的长度,如果图片过多或者是视频过长,可能会起到反效果,也就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在确定引用图片数量以及视频长度的时候要能以品德与社会教学为中心,制定科学的多媒体技术运用方案。
3.关注教学过程与习惯培养
课堂犹如饱满的种子,细节犹如灿烂的瞬间。假如能捕捉细节,就能让课堂如虎添翼,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一个动作、一记眼神、一种自信的神情及独到的见解等都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息息相关。小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表演的欲望及模仿力非常强烈。我在设计课外延伸时,让学生来排练课本剧或生活情景剧,让学生在表演模仿中提高品德情感,培养良好品质。如在三年级上册《温暖的家》教学中,我们可以先放事先录制的学生家长平时想对自己的孩子说却又没能说出口的心里话的录音,并在播放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情和反应。让学生说一说听了录音后的感想。可以选择那些听了父母的话热泪盈眶的学生回答,使课堂气氛进一步升温。(教师要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谈体会,以营造一个相通且相同的心理环境)根据学生从不同的表现,可以看到学生幼小心灵的闪光点。
4.结束语
现代小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量越来越多,这开拓了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更需要品德与社会课程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有良好的成长。在现代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教师应能有效的利用各种教学设备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要从学生的心理入手,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实现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宝屏.试论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考试周刊2015(22):130-131.
[2]胡兰芝.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教师2015(21):20.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8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