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
【摘要】古往今来,我国在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一直都非常重视,德育教育的生活化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对接,有利于学生在职业道德素养、社会实践能力、感恩教育等方面的培养。对此,文章探讨了德育生活化的必要性,进一步分析了德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促进了德育生活化能够得到广泛的重视。
【关键词】高职德育教育 生活化 有效途径 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3-0076-01
一、在高职院校实施感恩教育-德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我国一直以来对于德育教育都是十分重视的,尤其是感恩教育方面的注重。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很多新兴事物的不断出现,将人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潜移默化的改变了。所以,在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能都局限于课堂教学,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将德育教育进行生活化是有必要的。
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是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同时也是具有较强专业性技能的人才。所以,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们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还要有优秀的道德素养,要有感恩之心。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时代的需求,需要在根本上将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将德育教育生活化的教育模式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受到职业道德素养的熏陶。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存在缺乏自信心的心理问题,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的进行学生的心理引导,使学生感受到高职院校特有的人文关怀。高职院校广大教育工作者将德育教育生活化,使德育教育工作不断得到深化,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易于接受,还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懂得用感恩之心回馈社会。
二、高职院校开展感恩教育-德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1.实行感恩教育-德育目标的生活化
自古以来,我国在德育教育方面都非常重视,但是传统的德育教育目标存在着“高、大、虚”的问题,学生们从小就被要求做道德高尚的人,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完全脱离了学生在生活、生理与心理的实际状况,使德育教育的感召力、凝聚力与内动力等方面都比较缺乏。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所以德育目标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更加容易实现目标,而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传统的德育目标只注重于德育知识的灌输,虽然学生对相关的德育知识进行了学习,但是仍然有可能做出不道德的行为。因此,在实行德育生活化的过程中,要使德育内涵在学生的生活中体现出来,通过丰富的个体生活经历,引导学生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正确选择并确定自己要遵循的道德,同时也要将知恩感恩的思想理念灌输给学生,使他们能够以感恩之心去看待事物。使学生的德育逐步走向社会需求的德育目标。切实强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2.实行感恩教育-德育内容的生活化
德育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德育。德育内容生活化主要指德育内容要与学生的思想与生活的实际贴近,与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自主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社会生活等紧密相连。通过学生的生活将德育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多元化的还原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比如,在食堂饮食管理方面,可以让学生针对一餐饭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在资料中找寻出旧社会、改革开放以前和现在在食物上的变化,旧社会人们为了能够吃上一餐饭,不惜将亲生骨肉卖掉;改革开放之前想要吃上一顿饱饭也需要付出艰辛,而现代社会不仅在食物种类上特别丰富,而且还要讲究科学用餐,使学生对党怀有感恩之心,让我们拥有如今幸福的生活,从而促进了学生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3.实行感恩教育-德育方式的生活化
高职院校要对感恩教育-德育工作进行不断创新的举措,努力的将德育教育的新方式融于日常生活中。要将传统德育途径的封闭、孤立、强制、灌输的方式彻底改变,预防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造成部分学生的厌学、冷漠、无纪律、争斗、辍学等现象。所以,教师要将育人的观念转变,以人教人,以心换心,建立起新型的师生观念。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要积极的探索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与生理特点的德育方式,使德育生活化实现于日常生活实践当中。通过感恩教育-德育内容融于现实生活的方式,使学生在自己与他人、制度、学校、社会等之间进行比较、对照和合作,进一步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修正、管理与教育,同时将感恩之心铭记于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感恩教育-德育生活化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也是德育工作自身发展规律的呼唤。德育生活化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实践德育生活化的途径是多元化的,因此,为了使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得到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懂得知恩感恩,对德育生活化的规律进行深入的探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8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