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卫红
【摘要】品德课堂十分重视生成性教学。预设与生成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念看待课堂教学,用教学智慧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矛盾,从而让品德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焕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精心预设 有效引领 关注情感 走进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3-0070-01
品德课堂十分重视生成性教学,这是由品德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也是由品德课堂教学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关注品德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需要教师更理性地理解与实践。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前提下,关注学生动态生成的知识、方法、资源,才能使品德教学真正地提高实效,使课堂显现出浪花闪耀、高潮迭起的精彩。
一、精心预设,为生成创设前提
教学艺术讲究预设的科学性,同样讲究生成的有效性。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学会生活,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因此更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预测多种可能,从“以教定学”转到“以学定教”。这样,才能使预设更有深度和广度,使教学的动态生成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可以预约的精彩生成。
如《纸的心声》,教师预设“纸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纸?” 但这样的设计会导致学生回答杂乱,不利于感受纸张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改为按学习用纸、生活用纸、办公用纸、社会用纸四类进行汇报。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社会调查的能力,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更有助于学生深切地感受纸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二、有效引领,为生成搭建平台
教学预设的弹性設计、课堂上的互动构建等都为生成搭建了平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极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新问题的生长点往往来自学生。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有效引领,从而让品德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焕发生命活力。
例如:教学《从一滴水说起》,当讲到节约用水时,有一个孩子突然发问:“我这瓶矿泉水已经好几天了,不倒掉难道还要喝吗?”面对这题外的发问,我顺势引导:“是呀,好几天的矿泉水不能喝,那可以用来做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用来洗手、浇花、喂小狗、擦地、擦车……”孩子们成功地找到了一水多用的妙法。受到刚才事例的启发,讲到节水标志时,教师不是单纯地让学生理解其含义,而是发问:“你准备把这样一枚小小的节水标志贴在哪里?”在同学们的畅所欲言中,自觉的节水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三、关注情感,用生成装点课堂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舞。”学生发表的观点,提出的问题乃至错误的回答,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应敏锐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共同进入全新的教学境界。
如执教三上《家庭树》,学生正讨论“你知道哪些尊敬长辈的礼节?”。“我妈妈叫我不用对奶奶好。……”声音虽小,却引起了我的关注。讨论结束,我问这个学生:“你的话刚才老师听见了,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犹豫了会儿说:“我妈妈跟奶奶吵过架,有时我替奶奶做些事,妈妈就会骂我。” 我又问:“那你想对你奶奶好吗?”该生点点头。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对全班同学说:“他是个孝顺的孩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让他妈妈也尊敬奶奶?”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想出了许多办法:把奶奶对你的好经常讲给妈妈听;找外婆帮忙,让外婆从老人的角度说说晚辈不孝敬他们的感受……
虽然“怎样让他妈妈也尊敬奶奶”并不是我预设的目标,然而这又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目标,巧妙地将它作为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受到了预设之外的“和谐家庭”教育,用漂亮的生成装点了课堂。
四、走进生活,为生成延续活力
让品德教学回归学生生活,品德教学对学生才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努力为课堂生成延续生命的活力。
例如教学《养成生活好习惯》,我设计了玩“快乐生活棋”,将学生生活中 “按时起床、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好习惯和“吃饭慢、边写边玩”等坏习惯都融入游戏。遇到好习惯,可以多掷色子或前进若干格;遇到坏习惯,就停掷一次或后退若干格,甚至退回起点。游戏中学生真切体验到好习惯、坏习惯的价值,道德行为悄然内化。课接近尾声,我告诉学生将开展争当“好习惯小明星”比赛。这样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生命的张力得以充分显现。
“预设”诚可贵,“生成”价更高。让我们在科学的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使品德教学真正地提高实效,让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焕发生命活力。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8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