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礼凤
摘 要: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数学生活化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让数学变得可感知、可触摸,变得可亲近,从而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能在数学课堂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更好地实践课改精神,推进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走进生活 数学能力
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曾说:“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拼读了这句话后,我深深体会到:数学教学必须针对孩子的年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知识走进学生生活,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才能让孩子了解到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感悟数学的作用,体验数学的乐趣,从而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那么,怎样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促使学生学好数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处理。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把“生活化”理念注入数学课堂
1.以生活化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兴趣的事物出发,多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和操作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引起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行程问题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了有趣的表演。我让两个学生站在学校操场的两个篮球架下,准备相对而行,请另一位学生喊口令。学生一说:“出发。”两个学生很快撞在一起,我立刻在移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并告诉学生这叫做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碰到一起就叫相遇。我再让两个学生背对背站好,一声令下,他们便向相反的方向走去,一直走到两个篮球架下。我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告诉大家这就叫做相背而行,到篮球架停下的地方叫做终点。还让学生一个在前慢行,一个在后快走,做一次追击表演……操场上笑声四起,学生仿佛感到这不是在上课,是老师在领他们玩,但他们哪里知道,这样一玩竟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行程问题的概念和数量关系。这样从学生身边所熟悉的生活中引出问题,再从问题的观察解决中回到数学课堂,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他们的信心,激发理性思考的兴趣。
2.将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爱学易懂。
自从使用了新教材后,我惊喜地发现,数学知识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数学已不再是封闭在象牙塔里的“阳春白雪”,而是人们所拥有的一种生活技能。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师生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句话的深刻内涵。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但不会有陌生感,反而自然生成了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例如在讲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时,我和同学们一起用纸板、橡皮泥、白萝卜做出了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沿不同的棱展开纸板做的立体模型,平面图形便呈现在全班同学面前。同时他们还发现沿不同棱展开的平面图形是不同的。其他模型还为下一节的教学做好了准备,这样竟不知不觉地理解了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的特点。只要我们把现实生活当做学生认知水平的活水,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让生活问题数学化,让数学问题变得“接地气”,就能让学生发现、体会、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最终能让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二、注重生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特别是初一数学知识,生活中到处都能找到其原型。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初一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充满着好奇,我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讲解“直线、射线、线段”一节时,我请一名同学到我前面来,然后问:“请大家想一想这位同学为什么这样选择路线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最近。”我再问:“那么你能用数学语言叙述刚才发生的事吗?”同学答:“可以把我和那位同学分别看做两个点,他走过的路看做一条线段,便可以得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几个回合的对话,看似平淡无奇,但在我看来既有着数学的奥妙,又有着生活的平易;既有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又有他们对数学的认识。总之,就是用数学语言提炼生活中的发现,犹如发现真理般让孩子们感到兴奋和跃跃欲试,孩子们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师生互动。丰富的教学形式、多彩的教学活动、新颖的教学手段,将数学的魅力充分展示在学生面前,学习已不再是完成任务,而成为学生的爱好、习惯和自发的行动,这是一种美好的学习品质,对孩子们漫长的人生将产生深远影响。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熟悉、更透彻,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例如:在学完“最大公约数”后,我设计了一个用方砖铺教室地面的方案:教室长是7.5米,宽是6.5米,用下面哪种规格的方砖铺地可以不用切割(30cm×30cm、40cm×40cm、50cm×50cm、60cm×60cm)。经过小组研究计算后,得出:用50cm×50cm可以全部都用整个方砖。在汇报各自的想法时发现,部分同学就巧妙地运用了本节所学的“最大公约数”的知识。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使学生真切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生活和工作问题的有力武器,而不是一门枯燥繁难的学科,它是有趣的、有价值的,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好数学的兴趣和决心。又如:教学完“长方形的面积”这一新课后,我让学生回家帮助父母计算一个房间所需要地板及钱数。于是学生必须对房间面积进行测量计算,再到市场了解地板的尺寸规格及单价,然后进行计算。通过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活动,既能有效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了课内学不到的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课外实践拓展活动,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十分有必要,而且很有挑战性。
四、联系生活实际,强化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的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那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设计练习,使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实践中,他们的学习会更积极,乐于参与其间。例如,学习“利息的计算”后,可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零用钱存入银行,并要求把自己的发现、体会等写成数学日记,在全班交流。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不但从银行了解存款的类型、各种存款种类的利率,而且通过计算各种存款方式的利率,学会选择比较合算的存款方式。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在运用中获取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和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分析现实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从而促进自身的主动发展,了解生活中的数学奥秘。生活是数学的宝库,作为数学活动设计者的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设计《测量校园中旗杆和树木的高度》这一节课时,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测量工具独立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可行的测量方案;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评选出设计独特的设计方案在全班同学中进行交流,再由设计者对自己的方案的设计思路和可行性进行讲解论证。在交流会上,孩子们各抒己见,提出很多可行性方案。平时不善言辞的孩子,在此刻崭露头角,施展才华,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数学教学一定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构建生活课堂,让数学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数学与课本数学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价值,逐步把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常识数学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数学新课程标准.
[2]《中学数学教学》.2014(二).
[3]《福建教育》.2010(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