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鹰
摘 要:围绕怎样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通过各种集体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让学生体会民主的基本属性:自治与权利平等。民主的属性决定了民主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公民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促使人成为自由、平等的人,让民主的思想扎根在学生的心里,让班主任工作从传统的总指挥、保姆、专治者等角色中走出来,让所有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和建设者,让班主任成为真正的引领者,最终实现无为而治,让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公民,成为社会的主人和建设者。
关键词:民主;民主教育;班级建设
一、案例背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目的是在民主道路上追求真知、培育真人,教育的功能则包括在改造社会中建设民主国家。”李镇西老师强调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培养合格的世界公民。班集体也是社会缩影,体验建立民主自治班集体的过程,就是建设民主国家的摸索和体验,我认为平等、宽容、自主、自由是守护民主的核心价值,也是建设一个民主自治班集体最有力的保障。
二、新班主任遭遇的问题
新班主任们往往遇到同样的问题,年龄是优势,和学生无过多代沟,共同语言多,兴趣爱好接近,容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常会比较受学生的欢迎,而弊端可能就是缺乏实践经验,不容易把握和学生的距离,走得太近会让自己在学生面前树立不起威严的形象,犯错误的学生常常不买账,不接受批评。年轻的班主任工作热情高、肯干,但往往替学生干太多,班级管理效果并没有多大成效,当了保姆还不讨好,自己累得半死学生还不一定领情。怎样让学生投入到班级建设中,成为班级核心,是年轻班主任最该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三、建设民主自治班集体,做一名无为而治的轻松型班主任
(一)民主选举班干部、民主制定班规
班干部的确定,采取的是自荐优先,民主提名推选,最后才是集体任命。首先是通过以上三种方式确定候选人,第二轮由候选人开展任职演讲,最后集体投票确定班委会成员,整个过程班主任只旁观或者向主持人提供咨询的服务,完全体现学生的自主管理过程。
传统班规总是在校规的基础上做基本的调整,各个班级的班规都很相似,学生常抱怨管得太细,班规多体现的是学校和班主任的意志,执行力度不够,学生较为反感。所以,本班班规的制定,要求每个同学都可以参与,一条条地收集,想到什么就写到收集册上,汇集整理,班会讨论一条条通过后,再由班干部们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奖惩制度,整个过程全班同学参与,体现的是同学们自己的意识,充分给学生民主自治的机会。班规执行起来相当容易,同学们也很喜欢这样的方式治理班级。
(二)组织集体活动,人人参与、人人负责,培养主人翁意识
通过集体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调动每个集体成员的积极性,形成健康积极的集体舆论和良好风气。本学年安排了如下几类集体活动。
1.课外体育团体活动(1次/月,体育课代表和组织委员负责)
2.领养植物(没有担任班干职务的同学)
3.黑板报轮流制(按座位四个大组轮流)
4.团日活动(团支部书记组织、其他班委协助)
5.主题班会(按学习小组轮流组织开展)
6.学习小组自主管理、激发学习(课代表组织)
通过一学年民主自治活动的开展,最大的体会是班主任只是学生的一个朋友、导师,给予他们的只是适时的引导,不是他们的保姆,也不是监督者,班级是我们共同的班集体,每个人都可以为班级服务,没有旁观者,没有被领导者。我的学生高一分班进入高二后绝大部分都在各自新的班级承担了班干部的工作,这说明这一年的民主教育渗透已经在他们的思想中埋下了民主的种子。
四、民主教育的意义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班主任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可以給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平等、宽容、自主、自由是班主任要把握的原则,这是建设一个民主自治班集体最有力的保障。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老师说过:班级像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级便可能有什么。学生们走出家庭,通过在这个小社会实习,才具有了一定的适应大社会的能力。一个良好的班级,作为一个小社会,对学生个体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班级民主自治活动会为学生提供提高“做事”能力、学习“做人”之道、获得“价值”启蒙的场所和机会,推动个体社会化的日趋成熟,为以后适应真正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实践表明,班主任放手让学生学会民主自治的管理方式,不仅解放了班主任,在活动中还不断增强了每个集体成员的民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是班集体建设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个健康发展的班集体应该是一个民主自治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韩媛媛.杜威的参与式民主教育观探析[J].教育评论,2014(1).
[2]魏波.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4).
[3]任仕君.论民主教育的目的与原则[J].教育学术月刊,2011(10).
[4]任仕君.民主教育与幸福[J].教育学术月刊,2008(8).
?誗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