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烟
摘 要:物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教科书中,大气压的测量实验(托里拆利实验)利用水银测量大气压强,由于水银对人体有害,因此,课堂上通常采用播放视频动画的形式演示该实验。针对该实验,做了创新改进,用水替换水银,用带钢丝的水管代替玻璃管,测量大气压强。
关键词:测量大气压强;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创新研究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演示实验以及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在课堂上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演示实验,让学生亲眼目睹,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的学习习惯,因此要争取在课堂上,把演示实验开出率提高到100%;确实没办法在课堂上演示的实验,则利用多媒体演示代替。
物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托里拆利演示实验,利用水银测量大气压强,由于实验用的水银对人体有危害,所以教科书中注明“录像”,长期以来,教师们都是播放视频、动画等代替该实验的,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经过深思熟虑,用水代替水银,用带钢丝的水管代替水银测量大气压强,测出的大气压强值相对比较准确。
下面笔者将介绍“用水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器材。
制作所用的原材料很简单,也很容易在市场的五金店找到,分别是:抽水泵一台(抽程为20m),15m带钢丝水管一段,水阀开关三个,活接一个,钢圈四个,普通PVC水管一米,活接三个,密封胶水一瓶。制作过程如下:步骤一,把普通PVC水管剪成四段,其中两段为0.2米,另两段为0.3米。步骤二,0.2米的两段普通PVC水管涂上密封胶,插进钢丝水管两端,并用钢圈固定死。步骤三,两个水阀开关接到钢丝水管两端的普通PVC水管上,这两个水阀是用来控制水进出的(如图1所示)。步骤四,在活阀的其中一端再接一个活接,此段用來连接到抽水机的进水口处(如图2所示)。步骤五,两根0.3米的PVC水管分别接到抽水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并在进水口的PVC水管上接活接,此处用来与钢丝水管连接;在出水口的普通水管上装上水阀开关。一套用水测量大气压强的器材就此完成(如图3所示)。
要进行实验,除了以上介绍的器材外,还需要一个30L的水桶和一把30米长的卷尺。实验前,把水桶装满水,并倒入红墨水给清水染色,便于实验过程中进行观察。接着把钢丝管接到抽水机进水口处,利用抽水机抽水把钢丝管灌满水。注意抽水过程中,要把钢丝管内的空气排干净;而且抽水机所放位置必须比钢丝管任何一个位置都要高,抽水机和水桶之间有两到三层楼的高度差。装满水后,重新把水桶装满用红墨水染色的水,并把钢丝管两端的水阀开关关闭,其中一端固定在五楼,缓缓从五楼放下,另一端放到一楼装满红墨水的水桶中。
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进行演示实验。把水桶里的水阀开关打开,就可以看到水管上端的水缓缓下降,等到钢丝管中液柱液面下降平稳后,就可以进行测量。从钢丝管液柱液面处开始下放卷尺,测量水桶液面到钢丝管液柱液面的高度,记作“h”,h=10.045m(如图4所示),则利用公式p=ρgh=1000kg/m×10N/kg×10.035m,求出大气压强为100350Pa。利用这一方法测量出的大气压跟标准大气压是非常接近的,说明这一方法准确度很高。
把水管垂直放置,是最基本的实验做法,在这基础上改变实验方式,多提一些相关问题,可以发散同学们的思维,加深学生对大气压的理解。例如:(1)把水管倾斜放置,(如图5所示)可以看到液面高度是没有发生变化的,测量出的h与垂直时测量的h几乎是一致的,老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是否可以测量装有水的水管长度当做h”。(2)把水桶放置在二楼,从六楼下放水管做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思考此时应该怎样测量h,应该是液柱液面到水桶液面的垂直距离,还是液柱液面到地面的距离。(3)做完实验后,把上端水阀开关打开,则可以看见钢丝管的水流出,直到与桶中液面相平,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引导学生利用刚刚学的大气压的知识进行解释。(4)如果用汽油、煤油或者食用油代替水,h是否会发生改变,引导学生结合液体的密度,算出对应的结果,甚至可以在算出结果后再用相关液体做实验进行验证。
该创新实验中,用水代替水银,可以有效避免做实验过程中水银带来的危害,教师随时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有效地改变课堂上只是播放视频演示托里拆利实验的现状。在制作器具,演示前准备,以及演示过程中,都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真正做到动手动脑学物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另外,该实验必须在教室外面完成,课堂上演示时,学生就可从教室转移到教室外,既丰富了物理课堂的形式,也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深刻地体会到大气压的存在,更好地了解大气压。也可以选择放学、课间时间以及以第二课堂的形式进行演示;甚至以兴趣班的形式,把整个制作过程以及演示过程都交给学生去完成,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参考文献:
张大昌.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注:本文是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年专项课题,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创新研究(课题编号:1201554123)的成果。
?誗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