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亚婷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尤其是“以生为本”理念的深入,教育教学更加关注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性的开发,力求能够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针对教学经验,简单地谈了如何创设开放性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
关键词:高中教育;语文教学;开放式教学;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教学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学要遵循教育基础目标和多元化的教学原则。必须要变革教学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更加合适的教学氛围,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创设更加开放的教学氛围,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开创开放式教学呢?
一、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为课堂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环境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上,而是扩展到了社会生活之中。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学,课堂都是最重要的教学阵地,都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主要环境。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仅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要作用,更是要综合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时俱进的发展。力求延伸课堂的宽度和广度,扩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尤其是在涉及高中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更是要尽可能地促进这一阶段的学生适应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在进行白话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尤其是涉及民国阶段的文章之际,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课前进行自主预习,将那个时代的大背景分享给其他的学生,让学生能够沉浸在时代背景之后,在进行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将文本教材上的内容和时代的多媒体技术形成有效结合,更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运用开放式教学方法,为课堂实践活动锦上添花
教学活动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任务,更是一种艺术性的实践活动。正是因为教育活动具有的特殊的人文性和情感性,这才导致教学的本质不仅是单纯地让学生得到综合水平的提升,更是要求教师能够用激励、鼓舞的多种人文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爱上语文学习。鉴于高中生的特殊年龄,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和认知程度,为学生安排最合适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更加开放的、科学的,具有一定启发式的教学课堂。想法设法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开放式教学带给学生的无限乐趣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在对《林黛玉进贾府》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创设开放式的教学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氛围。对于这一篇文章的讲解,教学的关键内容应当停留在帮助学生“通过分析文章中的语言的外貌和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一部分内容上,这样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学习,从而得出一定的感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参与,播放一段《红楼梦》的影视片段,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结合文本上的内容,思考一下文章中人物的个性形象,并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哪一个人物的出场印象最深刻,为什么有这样的特别效果。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就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其中蕴藏的内涵。
当然,教学形式的开放不仅局限于教学手段上的多元参与,还表现为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就比如上一个例子提到的辨析人物的性格和作者的写作手法,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在文章中和视频中感受到的人物的典型个性特征。这样能够大大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得开放性课堂真正地散发自己的活力。
三、施行开放性教学评价,为开展课程实践活动注入活力
我们都知道,对于教学活动开展来说,教学评价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个部分不仅能够有效地监控课堂的教学节奏,还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让学生形成持续的语文学习动力。教师作为教學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强化自己的教学观念,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践行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要注重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尽可能地采取鼓励的方式对学生做出评价,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衡量不同的学生。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态度,对于文章来说,尤其是针对人物描写的文章,不同的学生肯定有不同的理解,无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意见,只要是经过深入思考的积极意见,都值得被教师肯定。
总之,开放式教学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提出来的,是以生为本的扩展延伸。因此教师要总结教学经验,深入理解自身的学科,将知识性和人文性结合在一起,坚守自己的教育使命感。高中阶段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阶段,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优化教学模式,开创新形势的教学方式,为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江春银.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开放性教学的实践探究[J].语数外教学(高中语文),2014(5).
[2]甄全斌.新课程开放性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10).
?誗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