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雨婷
人教版初三上期课文中,有一篇古文为《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讲述了战国末年,弱小的安陵国派遣唐雎前往秦国,面对秦王的利诱与威逼,同秦王当面力争乃至反逼秦王,最终使家国得以保全的故事。
故事充满了戏剧性,也充满了英雄传奇的色彩,读来让人热血澎湃,然而真实性却存有疑点。就其文本而言,文中的两个主角——唐雎与秦王,在教材及大部分的参考资料中,形象都被强烈地对立起来:唐雎不畏强权、能言善辩又英勇果决,秦王则阴险狡诈、凶狠残暴又色厉内荏。总而言之,一个是英雄,一个是狗熊。然而,这样的解读,尤其是对秦王其人的解读,是不是太过简单、太过脸谱化了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知道这位“秦王”究竟是谁。文中,秦王自称“灭韩亡魏”,有此成就的毫无疑问,只能是秦始皇嬴政,只因当时秦国尚未统一六国,故称秦王。秦始皇是何许人也?他是扫荡六国、一统天下、结束春秋战国数百年纷争、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的伟大君王,是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帝国制度、翻开中华文明崭新一页的千古一帝,他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至今为人称道,他会是那样一个脸谱化的卑污且懦弱的“秦王”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是这样开头的:“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这一句,众多参考资料将其解读为秦王的狡诈与霸道,然而,真的仅限于此吗?
安陵国是什么?是魏国王族的封国,也就是魏国的附属国,据后文也可以知道,它土地不过区区五十里,在“灭韩亡魏”秦军面前,实力不值一提,与此同时,它的宗主国魏国已经灭亡,它没了靠山,孤立无援,怎么看也只有被吞并这一条路可以走,也就是秦王一句话的事——说不定还用不着秦王发话,哪个将军路过的时候顺手就给灭了,这能算个事吗?
可秦王偏偏没有直接诉诸武力,而是特意派人去提出一个“换地”的主意,而一旦安陵君交出土地,能换来什么可想而知,这计策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为何秦王偏偏还要提这一出?笔者以为,原因有两个。其一,若安陵君答应,那么皆大欢喜,秦王兵不血刃拿下土地,还能换来一个优待六国遗族的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其二,若安陵君不答应,那么秦王就有了一个“轻寡人”的借口,让自己师出有名,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如此两手准备,前者可保全自己军队战力、不再多伤人命,不但与残暴无关,反而能看出为君者的仁善;后者仍牢记“名正言顺”的规则,亦可见其用心。总之,此举背后种种深意,岂是“奸诈”二字可以概括得尽的?
秦王的使者出发了,安陵君却拒绝了秦王的提议,使者回报,于是“秦王不悦”。
不悦,就是不高兴,而且在中文语境里,其表达情感的程度可以说是非常轻的,对当时半个天下都握在手中的秦王来说,小小的安陵竟敢对他说不,他没有立刻拍案大怒兵临城下,而只是自己默默地“不悦”了一下,就这样的反应而言,无论如何也不该被扣上残暴的帽子吧?
紧接着,这个故事就走到了高潮,唐雎出使,二人面对面交流,在唐雎明言“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明摆着拒绝且表达了自己的不屑之后,秦王终于“怫然怒”了。然而他这一怒,也没有立刻就派人把唐雎斩了,把安陵灭了,而是提出了新的威胁:“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战争,到了这个时候,终于才算是走上了前台。
纵观前文,秦王的反应从“不悦”到“怫然怒”,再到发出明确的“天子之怒”的战争威胁,他的情绪一点一点地被对方挑起,在这个过程中,却全然没有动辄杀人灭国的架势,與历史上真正的暴君相比,这里的秦王已经是十分克制隐忍了。
面对秦王忍无可忍之后的战争威胁,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三大刺客,以“布衣之怒”反制秦王,并拔剑相逼,终于换来“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并发出“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的感慨,为这个故事画上了句号。
这最后一幕,唐雎的勇气与机变自不必说,而秦王的表现也十分值得玩味。大多数资料将其评价为色厉内荏、原形毕露,将其看作一个在唐雎的大义凛然面前瑟瑟发抖的无胆鼠辈,二者形象在此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然而笔者在此有些许不同意见。
面对唐雎的反制,秦王的第一反应是“色挠”,课本上解释为胆怯的样子,可挠亦有“扰乱”之意,也就可以解释为秦王变了脸色、被打乱了分寸,并不一定就是真的怯懦害怕了。至于“长跪而谢”,应该也只是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而非是以堂堂秦王之尊,向一个小国使臣摇尾乞怜——这根本不合逻辑。且不说身边的护卫侍从了,就算是秦王本身,在数年后能与真正的刺客荆轲周旋对抗,论武力,年富力强的他会怕唐雎一个文臣?
再看他说的话“何至于此”,这句话大概有这样两层含义:第一,我又不是真的要发兵打安陵,你别激动,有话好好说;第二,区区安陵不过弹丸之地,可有可无,犯不着为了它把我自己置于危难之地——很显然,孰轻孰重,作为君王的他,心里太清楚了。
在故事的最后,秦王感慨于唐雎之勇,给了他应得的敬意,能够不计前嫌,礼贤下士,如此胸襟气魄,比之唐雎,又逊色多少呢?
综上所述,在这个故事中,秦王是一个有谋略、惜军力、能克制、敬对手的君王,展现出他应有的风采,而非一个被唐雎衬托得卑微渺小的懦夫。至于这个故事真正的结局——安陵的存亡,史书上难觅踪迹,但也必然是被踏碎在始皇帝的铁蹄之下,而唐雎,也就此消失在历史洪流之中。
?誗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