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如何提炼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为背景,以生为本看美术教与学过程中呈现的问题,以生为本践行美术核心素养的策略:教师、学生、教材、教法和评价。思考以生为本的真情实感、生活经验和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以生为本;美术;核心素养
传统的“教”与“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师讲生听(记)。如何提炼学科核心素养?
一、 如何以生为本看问题
(一) 状态低迷,气氛沉闷——如何认清教学对象且拉近师生的距离
美术教学设计中,我们比较纠集两种不同类型的选题:一个是内容浅显但容易激趣的课题,一个是内容枯燥但突出美术专业性的课题。美术课的专业性应该以适合学生吸收理解的方式为载体,让学生有重点地解决一个问题,这最终取决于教师是否认清了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教学重点等。
(二) 目标错位,彼此割裂——如何根据初中生特点上好一节美术课
初中生正是一个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年龄,在作业中我们常常发现部分同学不满意自己的作品,反复修改画面,越修改反而画面越平淡,不满意可又无力提高,有时还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结果往往只能是否定自己的作品。
(三) 时尚合作,表演作秀——如何让学生做疑问发出者学习活动的主体
大多数学生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提问走,缺乏自主疑问、追问、深问的意识。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部分学生感兴趣,部分学生却“不感冒”,致使课堂学习活动两极分化,部分学生热火朝天,部分学生草草敷衍,形成低效课堂。
(四) 自主泛滥,自流成习——如何体现以生为本的美术课堂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实践中实现,要想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仅要教学生学会了什么,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如何自主学习?
二、 践行以生为本备策略
(一) 预设生成,相互对立——以生为本备教师,教学方式的预设应成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
教师要善于引导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多从学生角度来思量,学生会怎么想呢?碰上难题,多去问问学生:这个问题你怎么看?你会怎么解决?这样也就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有所突破和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师要真正放手,把学生当成主角,教师当成主导,让学生做真正的主人。实行以生为本的美术课堂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多鼓励,让他们感受课堂的乐趣和无限的可能。学生独特的思想是教师教学时意想不到的,只有放手将课堂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为学生主动掌握学习方法创造条件。“以学定教”要求教师的“教”,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在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作适时、适当的引导、点拨,以实现课堂教学时间有效运用、高效运用。
(二) 师讲生听(记),“教”支配(控制)“学”——以生为本备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主体方式。
效教核心是促进学生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课堂上讲授的部分做到简、精,把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简单内容可以课前让学生自己完成,或讨论、或查资料,课上让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结合提出的问题学生进行看书,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回答,老师上课重点放在赏析作品和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上。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己,把学生的视角从课件与书本上挪开,看到身边真实存在的世界。
学的指标是什么?一是速度,二是结果,三是体验。有效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每个学生。预设分层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学习时都有自己的“位置”,有不同的发展。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布置适合他们的作业。尤其要关注薄弱同学,鼓励他们积极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及时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 内容泛化,无限延伸——以生为本备教材,教学设计以先学后教的学习方式变革。
先学后教的实质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学习方式重建和课堂教学重建的“支点”,先学后教的核心就是学习观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设计以生为主,设计学生学习本课的任务是什么,将达到什么样的成果或者将有怎样的收获,让学生憧憬目标达成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这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根据学生实际对教学参考书中所提供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改进,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抓住重难点进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教师平时要广泛涉猎,阅读书籍,这是做好一桶水的准备,还要广泛查阅和这一课有关的资料取其精华以备用。在美术课堂中多引进一些鲜活的元素。任何与美术有关的东西都可以灵活运用,如作品欣赏,不要仅限于课本,欣赏一些相关的视频和音乐等。课前不仅是老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也要给学生一定的任务,让他们充分了解新课的内容,准备学习材料等。教师的备课要围绕学生展开教案设计,教学设计中要充分體现以学生为主的观念,而不是为了完成备课而备课。
(四) 方法传统,方式单一——以生为本备教法,对话式教学应成为师生交流的主要渠道。
学生来自社会、家庭、老师和学习的压力很大,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才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形成合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让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想学,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精心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观察,发表言论,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以达到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安排好小组活动。小组长带头作用,并和他们探讨如何在小组内分工,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在课堂上好的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和赞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五) 要求不明,训练松散——以生为本备评价,评价方式应在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表现和受表扬的欲望,学生本来没有“好”与“孬”之分,要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给每个学生一个表现的舞台。当学生被教师赏识之时也是学生向教师敞开心扉之时,学生会向教师道出真心话,教师抓住机会适时引导点拨,往往教学效果奇佳。
对课堂评价要让学生互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作业展示给大家分享,说一说制作的心得,设计或者创造的理由,优点与不足。只有他们自己总结才能有进步,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然后教师再总结本课大家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评价要注意语言的把握,对一些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对于优秀的学生,要引导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三、 思考以生为本促核心素养
(一) 真情实感促核心素养
一节风俗画赏析公开课,老师问道:“这样的意象美不美?你们喜欢吗?”学生异口同声说“美”,“喜欢”。事实上他们真的喜欢这些么?恐怕未必全部都喜欢,为什么没有再进一步问问学生们的真实感受呢?由于教师长时间漠视学生的真情实感,他们逐渐习惯于不动脑筋的顺口回答,习惯于在课堂上附和着教师的引导回答问题。
从教师教育角度来看,老师会在潜意识里追求“同”,习惯加以正面评价,容许“异”的存在却忽视它,不给评价或者评价不到位。从学生学习角度来看,学生渴望被表扬,大部分的学生都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同”,说什么话会被表扬,怎么画容易获得赞赏,没有感情的投入。让学生在美术课上能自由释放情感,也能够帮学生找到艺术的灵感。我们需要引导他们真切感受和表达生活中的美,技法可以不成熟,但情感却力求真实。
(二) 生活经验促核心素养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美术知识是很重要的,我们在选择美术素材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素材应该是源于学生生活的,加强趣味性、应用性,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三) 主体地位促核心素养
学生怎么发挥主体性作用呢?
1. 以生为本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和学生人格上是平等的。只有充分地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宽松的课堂环境,最能体现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乐于学、勤与学。
2. 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首先,由教师直接提出带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然后,集中筛选和引导优化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由此明确后续探究的目标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第三,引导学生把通过各种渠道所收集到的信息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以增强学生对视觉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以生为本把学生作为教学评价的主体。把美术作业评价交给学生来完成,教师则对作业稍作指導、修改和调整即可。引导学生来评价,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知凡.谈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作者简介:
陈丰,江苏省常熟市,常熟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