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第二小学 李文芬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由此推之,班级特色文化则是班级成员在班级发展过程式中所创造的富有个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每一个班都是一个独立的群体,有其共性,亦有其个性。班级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年级、班别,而在于这个班级所蕴含的共同的精神文化以及由此寅生出来独特的精神风貌、行为习惯。简言之,班级特色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它基于班级而生,班级又因它显示个性,彰显生命。因此,管理一个班级,应从班级特色文化入手,润其底色,厚其根基,以文化养人,以文化育人。
本学期,笔者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三(1)班,58个孩子,个性不一,棱角分明,如何聚沙成塔?独具特色且被他们所认可的班级特色文化是最好的粘合剂。
基于学生所处的年龄、学情所需以及本人所长,笔者决定将班级特色主题定为“小诗童、大世界”,选取诗歌海洋之一粟——“儿童诗”作为班级特色文化主要载体,巧妙地将“童诗活动”渗入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读诗、写诗、评诗等活动中感受诗趣、诗味、诗意,在学习上拥有“诗人之智”,在行为上拥有“诗意之美”,在情怀上拥有“诗乡之境”。
如何将笔者所图化为现实?首先得让三(1)班的小伙伴们喜欢上这个新朋友。介绍新朋友,第一印象犹为重要。在“班级特色播种篇”主题班会上,笔者改变以往“道理成堆、故事成篇”的班会模式,把班队课化为“千奇百怪读诗课”。课伊始,笔者给孩子们出示了一首宝塔诗:
在孩子们尝试了无数种读法依然读不对的情况下,笔者揭示正确读法,孩子们惊觉:“原来诗歌还可以这样读!”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笔者再伺机出示“颠倒诗”“问答诗”“数字诗”“谜语诗”“游戏诗”,孩子们读得不亦乐乎。特别是读到颠倒诗的时候,全班简直乐疯了。此时,笔者再适时传达笔者的意图,学生一下子就接受了新的班级特色——这么有意思的朋友,谁不喜欢呢?
但真正的喜欢,不能只是因为好玩。怎样让童诗文化真正扎根于学生心底?怎样让童诗文化发挥它的教育与管理功能?回看本学期的工作历程,本人笔者觉得有四个方面值得与君分享。
环境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力,要想让孩子走进童诗世界,从改变学习环境开始。
结合特色文化墙布置的契机,笔者发动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创作:原创一首儿童诗、制作一张中秋贺卡(配上秋天的诗)、评论一首你最喜欢的诗。不求精品,但求参与,不能一开始就把他们难倒了。但儿童总能给予我们无数的惊喜,他们写的诗稚嫩却有趣,他们的诗评简单却有理,他们制作的贺卡更是富有创意。半个月后,我们班的教室墙报充满了诗意,秋天的气息在窗外游走,也在孩子们的诗行与贺卡间游走。
结合撰写班级文化创建方案的契机,笔者可怜兮兮地向学生求救:“以童谣的形式编写班级口号、班级公约、班级目标。”孩子都是向善的,老师的求救信号换来了许多“解救锦囊”。经过我们一字一句的修改整编以后,我们的班级口号、班级公约、班级目标新鲜出炉。
因为这些童谣都是学生自己的劳动成果,且句句押韵、琅琅上口,一下子就在班级里传唱开了。再让班里的小画家把班级公约制成画卡,挂在教室门口的班级名片就成了孩子们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伙伴。开学半个月,别的班课前三分钟都是背别人的诗句,我们班背的是原创的童谣,士气冲天!
教室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应是诗意的载体。我们选定了班歌,设计了班级LOGO,给课室四表编写了四句童谣,为出操活动编写了集队口令……每一句童谣都不是凭空而生,它是基于班级管理而生,是我们班独有的文化元素。孩子们诵读童谣,牢记班规,执行公约,诗意空间外显于环境,内记于心里。
把童诗融入班级文化,不仅是为了班级管理条例浅显易记易执行,更是要让孩子们大量读诗,在读中乐,读中思,读中悟,通过读诗活动打造学习型群体。
开学初,笔者为班级图书角增购了一批童诗书刊,优选了几本作为本学期的共读书目,包括《明天要远足》《中国优秀儿童诗选》等。鉴于孩子大量读诗有走马观花之嫌,我又精心挑选了30首趣味性足、故事性强的儿童诗打印成册,人手一本,作为本学期诵读诗篇。利用课前三分钟和阅读课带着孩子一起朗声读、朗声背。因为童诗篇幅短小、现场感十足,孩子们常常一边读诗一边舞之蹈之,在乐读中享受最有营养的食粮。
单凭课堂上共读,时间有限,课外自读很有必要。课间时分的团队竞争与校外时段的亲子共读是很好的助力。我把全班同学分成8个诵诗小组,每个小组有6-8个组员,每半个月评选一次“童诗诵读达人组”,背诵童诗数目最多者得之。“童诗诵读达人组”可获得如下奖励:(1)举行隆重颁奖典礼;(2)获得团队诵演童诗的机会;(3)颁奖和诵演过程在班级QQ群直播。为了这样的荣耀时刻,诵读小组成员们总会在课间自动围在一起读诗、背诗;阅读课上,图书角那一叠童诗书刊总会被抢劫一空——占得一手资源,才有诗可背呀!
亲子共读的力量也不可小觑。笔者在家长群里推荐了几本童诗书,请他们与孩子每天读一首童诗,把孩子读诗的音频、视频共享在群里,或者分享在朋友圈里,笔者和其他观众的及时点赞总能给到读诗者更高的兴致。再结合孩子在家在校的表现,每月评选一次“十佳诗童”,邀请家长代表为获奖者颁奖——没有孩子不爱表扬,在鼓励与赞美声中激起对读诗最初的热爱,挺好的。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但要解读、评判好诗,还需要老师的帮助。笔者在班里上了四节儿童诗欣赏课,从儿童诗的起源、特点至具体某一首儿童诗的亮点、要点进行解说,孩子们渐渐能简单概括出一首诗的特点及点睛之句。为了强化孩子们对儿童诗的认识,增加他们个性解读的自信心,笔者开展了好诗推荐活动,推荐者上台朗诵自己喜欢的童诗并说出理由。笔者再根据他们推荐的童诗评选出每月好诗四首,张贴于教室门口,让更多的同学加入读诗行列,让推荐者在那些驻足欣赏的读者身上获取更多的满足感和自信心,对童诗的喜欢在也这份自豪感中更添一分。
同样的读诗活动,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方式。有的同学记忆力强,喜欢跟大家比数量;有的同学朗读水平高,喜欢跟大家比技巧;有的同学好玩,喜欢跟大家斗接龙;有的同学好学,喜欢看朗读大咖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学生兴趣开展的活动,效果必定会更好。于是,诵读达人赛、朗读大王赛、诗句接龙PK、朗诵节目欣赏等活动相继开展。不同的读诗活动,满足了不同的需求,提升了不同的技能,有效地促进读诗之风、诵诗之效,何乐而不为?
教室后墙的一角设有“读诗亭”,这是孩子们平日自由读诗的专属位置,没有门槛,不设防线。随时可闻读诗声,随处可见读诗人,读诗的热情带动学习的氛围,好胜的小组形成上进的团队,这样的结果让人喜上眉梢。
将班级管理条例童谣化,学生记得牢;将读诗空间无界化,学生学得快;而由诗入理,以诗促知,将童诗与自主管理培养有机结合,更是童诗文化应承载的功能。
我们班的文明公约涉及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而这些公约皆是孩子的原创童谣,深入人心,当同伴的言行出现了与班级公约不相符合的地方时,小小管理员会理直气壮地来一句:“班级公约背一遍!”这样的风景几乎每日可见——课前准备遇吵闹现象,班长会引读:“早读声朗朗,午读最安静……”;集队上室外课,体育委员会唱响童谣:“一二三,桌面清;四五六,推椅轻……”;值日小组搞完卫生以后,小组长会一边念童谣一边检查劳动成果:“大黑板,小讲台,黑的黑,白的白;长桌子,矮凳子,前后左右一排排;大窗户,小窗台,伸手一抹尘不在;书包柜,桌箱里,整整齐齐不乱摆;灰地板,花地砖,干干净净当镜台。”童谣念完了,教室的每个角落也已检查完毕,完美收工。
把童谣寓于日常管理当中,繁琐的事可以变得有趣,重复的事可以免去枯燥。有童谣可依,有章法可循,自主管理变得更加简单。
孩子的世界是纯洁的,但矛盾却是不可避免的,童谣是很好的矛盾调节器。常有同学因为座位问题发生争执,把桌子推来推去,遇到这样的问题,小组长总会用童谣化解:“一张桌子一个家,家爱你来也爱他。你要争,他要抢,拉拉扯扯真疼啊!你不争,他不抢,永不分家多好啊!”通常,《同桌谣》念完以后,闹矛盾的同桌就会红着脸把桌子移回原位。拍着手唱读到最后一句,许多同桌组合还会合作摆成一颗心型,矛盾就在这样有爱的画面里悄然化解。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有同学在集体跳长绳的时候总喜欢插队,影响活动秩序和氛围,我们针对这个问题编了《长绳谣》:“一根长绳摇啊摇,一群娃娃跳呀跳。你先来,我后到,不争不抢也不闹。跳啊跳,笑呀笑,这样的时光多美好!”阳光下,一群孩子一边跳绳一边念着童谣,欢快的节奏里潜藏着美好的行为,动人心弦。再比如,有同学喜欢在课间打闹而引发矛盾,我们就编写了《静音谣》:“铃声响,下课忙,聪明人,不瞎忙:吵和跑,心慌慌,打和闹,累得慌;上厕所,身舒畅,喝热水,把神养。静音谣,记心上,下节课,更顺畅。”下课时间看到学生三三两两地一边行走一边念叨着《静音谣》,做着课间该做的事,颇为欣喜。
以童诗的柔软化解矛盾的坚硬,以琅琅上口的童谣代替苦口婆心的说教,以同伴的影响超越师者的威严,这是童诗文化为班级管理带来的福利。
团队的凝聚力常借助于集体活动而生,每个学期,学校都会举行一系列的比赛,这些比赛是孩子成长的平台,也是班级进步的梯台,更是集体凝聚力量、团结人心的瞭望台。作为班级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童谣又怎可缺席集体活动?不同的赛事有不同的童谣,它们成了赛场上最独特的语言、最有力的声音。
听听我们不一样的加油声———
水运会:三(1)班——牛,像鱼儿——游,技术—流,快快加油,冠手到手,快快加油,我们最牛——耶!
田径运动会:三(1)班的人呀最神奇,跑起步来就像大飞机,迈一步,到巴黎,飞一秒,意大利,“飞机”一落地,我们拿第一!
双操比赛:一二一,手臂伸直;一二一,踏步有力;一二一,队伍整齐;一二一,勇得第一!
诸如此类的童谣激励曲总会在三(1)班的小伙伴们需要鼓励的时候响起。在绳王争霸赛时,所有的班级都在喊加油,我们班的阵营里响起的却是整齐划一节奏欢快的《长绳谣》:“一根长绳摇啊摇,一群娃娃跳呀跳……”那份满满的来自集体的骄傲写在每一个三(1)班成员的脸上,也装在心里。
成长需要舞台,需要鼓励!我坚持放大每一个孩子的进步,让他们获得自信,获得自主前行的动力。而童诗就可以装得下所有的荣耀和鼓励。
我们一起创编了《三(1)班风云谣》,把全班同学的不同特点不同特长融入其中:“二小有个三(1)班,他们可真不一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唱念坐打行行有样。故事大王李梓畅,又会说来又会唱;钢琴王子李昊辰,捣蛋大王也斯文;舞蹈仙子贾西贝,手舞足蹈真有味;江南才子张格轩,笔下文章最值钱;千晴千雪姐妹花,学习成绩顶呱呱;嘉晨嘉曦双胞胎,围棋盘上转得快;乒乓王子江昕睿,挑战乒乓无人对;书霸当算李文浩,谈古论今一套套;昱安是个大高个,数学难题他能过;雨萱这个小妹子,画画可以拿第一;冠斌是个飞毛腿,比赛场上无人追;睿杰上课最认真,短绳单摇拿冠军……三(1)班唱风云谣,我是‘风云’我骄傲!”这首《风云谣》里,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天上最亮的星。
读诗组小组长组织组员一起编写了各具特色的《小组风云谣》,在小组集体亮相的时候选唱上一段,士气顿生。如,《第1小组风去谣》如下:“我们组,人不多,六个刚好凑一桌。他是组长章永谦,唱起歌来薜之谦;他是才子陈子轩,回答问题勇当先;她是才女孙薇斯,书法国画争第一;她是“雷锋”刘雨萱,乐于助人把手牵;她是港胞谢秉琳,相亲相爱一家人;他是学霸戴铭鹏,自信满满豪气冲!”在团队里占有一席之地,可以给到孩童更多的安全感——一群人同行,会走得更自信,更从容。
笔者还把班级孩子在不同比赛得到的荣誉编成《荣誉歌》,让获奖的同学心花怒放,让没上榜的同学咬牙跟上:“新学期,新风尚,新的成绩新上榜。聂星宇,考第一,这个男孩了不起;廖昱安,游得快,水运会上拿金牌;李文浩,李梓畅,大队委员把名扬;戴铭鹏,像条龙,奥数比赛勇夺铜;张佳妮,小美女,风采着装真美丽……同学们,快努力,荣誉接龙等着你!”
这些童谣传唱在班级里,张贴在墙报上,有图有文,有声有色,诗味诗语,我们都懂——这是我们团队独有的成长日记。
童诗的世界是广阔的,童诗的创作是多元的,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童诗的魅力,了解童诗文化的博大,笔者将双周周四下午的语文课设为童诗创作课,教学生写诗。
笔者把童诗入门创作归结为简单易学的四种方式:
比如,在教孩子们仿写《就我一个人的时候》时,笔者保留了童诗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仿写中间部分的诗句,自由更改内容,越荒诞越好。结果,我们班的孩子写出了许多让笔者大开眼界的诗句:“我是奔跑的蜗牛,我是倒流的河水,我是温暖的雪糕,我是天上的飞鱼……”想象,是笔者在写诗课上送给孩子的第一个关键词。荒诞的想象组成奇特的语境,这样的童诗让人不得不信,孩子是天生的诗人。
在教孩子们仿写方素珍的童诗《我想要》时,笔者让孩子们先找出诗中最有出彩的句子,学生几乎都指向于最后一句:“我想要一碗饭/爸爸想了想/说/我把整个饭锅送给你”。前两句诗的风格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一句画风突转,爸爸憨厚实诚的人物形象一下子突显出来了。孩子们既会因为这一饭锅而捧腹大笑,又会因为这一饭锅里装满了父爱而心生感动,童诗的魅力常常就体现在这种“出奇不意”的创作手法中。看看张格轩同学写的《河马》:河马呀河马/难道你是水娃娃/一天到晚都在洗澡/你到底是有多脏啊/我一天才洗一次澡/你一次就洗一天澡/如果你来我家做客/我的浴缸/就送给你啦/最后一句由一个孩子对河马的无比“嫌弃”突然转至无限“欢迎”,出奇不意,童心即显。再看王一鸣同学写的《小羊》:小羊只会唱一首歌/从头到尾都是/“咩咩、咩咩……”/“咩咩、咩咩……”/一个冬天过去了/难道它们还没找到妈妈吗/同样具有这种特色。
方素珍的《请开门》就具有反复回旋的特点:“请开门/爸爸的笑声回来了/请开门/妈妈的歌声回来了/打开门/我的幸福都回来啦!”这首诗浅显易懂却温情洋溢,反复回旋的写法对于初写诗者而言是一块比较实用的叩门砖。在课堂上,笔者即兴写了一首反复回旋诗《问春天》:春天来了吗/问河岸边长长的垂柳/春天来了吗/问天空中北飞的大雁/春天来了吗/问江河里游动的小鱼/春天来了吗/问大地上冒尖的新芽。这首小诗采用反复问答的方式,抓住春天的代表性事物进行描述,展示了反复手法的作用。学生打开了思路,写出了一系列的反复问答诗,笔者挑选了三位学生的诗和笔者的诗并在一起,组成一首长诗《问四季》,师生共同创作的诗歌就此新鲜出炉。在一问一答的朗读声中,这种反复回旋式的写作方法也悄悄地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
《明天要远足》是方素珍老师写的一首特别富有童真的儿童诗,它把孩子在远足前夜的兴奋渴望写得淋漓尽致。课堂上,笔者引导孩子像方老师一样,针对某一件事某一个人或某一样物品直接表达爱憎,化成诗句。
读读彭璟同学写的《榴莲》:榴莲是一只大刺猬/但它不会出现在动物店里/也不会躲在树洞里/它只会出现在我胖乎乎的肚子里/
还有欧语涵同学写的《瀑布》:你就不能安安静静地站一会儿吗/一会儿帮小草洗个澡/一会儿给花儿吹个泡/一会儿冷得小沙小石要感冒/真想把你抓住/绑住你的手和脚/唉呀,你干嘛往我身上跑/我的衣服呀/呜,屁股又要开花了/
再如王誉朝同学写的《调皮的头发》:长头发,长头发/你真不听话/要你往左,你偏往右/要你站好,你偏要跑/要你往上爬,你偏往下滑/一不留神,梳子都生气逃跑啦/哼,帮你打扮,你还捣蛋/拿把剪刀,把你剪下/看你听话不听话!
“直抒胸意式”写诗如同写作课常强调的“我手写我心”,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样的教学就是想告诉孩子,写诗并不难,敢于想象、敢于表达,你就有可能成为最棒的小诗童。
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尝试着创作了各类童诗,有谜语诗,有问答诗,有颠倒歌,还有各种无法简单归类的儿童诗。我把孩子们写的诗编成了童诗集《蜗牛的足迹》,评选出“十佳童诗”和“十佳诗童”,多位同学的童诗还发表在《深圳青少年报》上。
与童读同行的日子,诗意满满,收获满满。读诗声朗朗,论诗人侃侃,创诗笔不停,诗语美言行……语言的积累,文化的渲染,情感的凝聚,心灵的熏陶,让三(1)班58位小诗童沾染了童诗的活泼与灵气,拥有着少年的阳光与朝气。从“童诗琅琅”到“诗童朗朗”,从读诗行为到诗意品性,从诗情画意到朗朗乾坤,我们一直在努力。回顾来时径,芳香铺满堂;笑看明日路,且行且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