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番茄短季节高密度栽培适宜密度筛选试验

2018-07-17 03:48李红岭王铁臣沈火林陈明远张宝杰赵海燕
蔬菜 2018年7期
关键词:糖酸番茄红素株高

王 帅,徐 进,李红岭,王铁臣,沈火林,陈明远,张宝杰,赵 蓉,赵海燕

(1.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 100029;2.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0193;3.昌平区蔬菜技术推广站,北京 102200;4.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北京 100013)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为满足消费者对蔬菜品质的追求,不断将创新性的生产模式与最佳的气候环境相结合进行高品质蔬菜生产,才能为番茄品牌化经营、优质优价提供技术支撑,但目前国内针对蔬菜品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施用不同类型氮磷钾[1]和有机肥[2]、不同施肥水平[3-5]、不同颜色棚膜[6-7]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在借鉴日本短季节高密度[8-9]高品质栽培技术基础上,以京郊生产面积最大的作物番茄为试验对象,通过不同农艺操作处理以实现高品质蔬菜栽培的目的,最终探索出简便易行、成本低廉的高品质番茄生产技术及模式,为京郊番茄品质的提升提供技术参考。同时,2—5月期间,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及光照强度的增加,日光温室内环境已高于草莓的生产适宜温度,导致草莓产量下降,品质降低,效益降低,而该时期日光温室内环境正适宜果类蔬菜生产,为充分利用该时期的环境条件,本研究拟通过筛选适宜的定植密度来选择出最佳的高密度生产模式,从而为京郊棚室整体效益的提升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番茄品种为“凯德6361”,来源于北京东昇农业技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当前北京地区番茄最高种植密度(667 m2种植4 000株)为对照(CK),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667 m2种植8 000、10 000、12 000株,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个栽培床架即1个重复,床架长6 m,宽70 cm。各处理定植量及种植方式具体见表1。

试验材料于2017年2月6日定植于昌平区金六环农业园,采用混合基质高架无土栽培模式,床架高1.2 m,整个生长期不吊秧,自然下垂倒挂生长,于3月9日第2穗有2朵花坐果后打顶。

表1 各处理番茄定植量及种植方式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番茄长势及产量指标调查

采用“Z”形取样法,每个处理选取3株番茄进行挂牌,所有调查项目均在挂牌植株上进行,自定植后每周周一调查1次,具体调查指标包括株高、叶片数量、单穗坐果数量、单株坐果数量。单果质量、小区产量每采收1次记录1次。

1.3.2 品质指标调查及检测

每个处理随机选择3个点取样,然后将3个点的样品混合后再从中取样送检,检测工作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完成。番茄红素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254 nm)检测,可溶性糖采用721型分光光度计(蒽酮比色法)检测,可滴定酸含量采用酸碱中和转移法(氢氧化钠标准液滴定、酚酞指示剂显色)检测。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所有调查数据采用Excel数据分析库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密度处理对番茄植株长势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在平均株高方面,留2穗果“打顶”后,667 m2种植4 000株处理的番茄平均株高最小,为44.94 cm,667 m2种植10 000株的平均株高最高,为53.08 cm,二者差异显著,但与667 m2种植8 000、12 000株2个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分析造成上述结果的可能原因为:采用667 m2种植8 000株以上密度种植番茄时,番茄植株间叶片有部分遮挡,未能获得更好的光照条件,番茄节间相应增长,从而导致留2穗果后平均株高大于667 m2种植4 000株处理。

由表2可看出,定植初期(2月8—23日),667 m2种植4 000株处理番茄株高日均生长量最大,与667 m2种植8 000、10 000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667 m2种植12 000株处理;在开花结果后(2月23日—3月9日),4种密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667 m2种植12 000株处理的番茄株高日均生长量略大于其他处理。其原因可能是:定植前期番茄植株叶片量少,低密度处理番茄植株单株获得的肥水要多于高密度处理,故在相同肥水管理下,植株株高日均生长量较快,而后期叶片量增加,667 m2种植12 000株处理下存在“抢光”徒长的效应,所以株高日均生长量大于其他处理。

2.2 不同密度处理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在番茄单株平均坐果数方面,667 m2种植4 000株处理的单株平均坐果数量最多,为6.4个,显著多于667 m2种植8 000、12 000株2个处理;667 m2种植10 000株处理次之,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667 m2种植8 000株处理的番茄小区平均产量及折合667 m2产量均为最高,分别达到40.24 kg和6 390.5 kg,且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与其他2个处理差异不显著。平均单果质量以667 m2种植4 000株处理最大,667 m2种植8 000株处理次之,均与其他2个处理存在显著差异。分析造成上述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倒挂生长模式下667 m2种植8 000株时,较667 m2种植10 000、12 000株处理番茄叶片间相互遮挡较少,有效光合面积较大,因此平均单果质量较大。

2.3 不同密度处理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由表4可看出,番茄“凯德6361”在667 m2种植4 000株时,番茄红素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均较高,而可溶性糖含量较低,糖酸比为8.48;667 m2种植8 000株时,番茄红素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较667 m2种植4 000株处理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为52.7 g/kg,糖酸比升高,达到14.01(标准范围6.0~16.7);667 m2种植10 000株时,番茄红素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较667 m2种植8 000株处理升高,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糖酸比达到11.20;667 m2种植12 000株时,番茄红素含量较667 m2种植10 000株处理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升高,糖酸比为10.18。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经综合分析不同密度对番茄长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得出在2—5月短季节高密度无土栽培(留2穗果)模式下,667 m2种植8 000株时,番茄“凯德6361”的产量最高,糖分含量最高,为52.7 g/kg(标准范围为15~25 g/kg),是标准值上限的2倍以上,糖酸比达到14.01(标准范围6.0~16.7),口感较好,较适宜鲜食生产选用;667 m2种植10 000株时,番茄红素含量最高,达到127.735 μg/g,667 m2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单果质量为151.0 g,果型较小,较适宜进行托盘包装后作为功能型产品销售。

表2 不同处理对番茄植株长势的影响

表3 不同密度处理下番茄产量差异性分析

3.2 讨论

试验结果主要为昌平地区日光温室高架无土基质栽培模式下番茄“凯德6361”生产数据分析所得,该结果是否适用于其他品种、其他栽培模式尚需验证。后期将针对上述问题,对多个品种开展试验,以获得更具代表性的试验结果。

表4 不同密度处理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猜你喜欢
糖酸番茄红素株高
番茄为什么那样红
桃果实糖酸和酚类物质与口感风味的相关性
‘玫瑰香’和‘红地球’葡萄杂交后代果实糖酸性状遗传倾向分析
番茄红素生物活性及提取研究进展
不同地区烟富3号苹果果实品质分析研究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番茄,熟吃or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