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体育教学工作具有拓展性、开放性,广大教师既要立足体育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进行呆板教学。教学内容一定要充分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体育教学更贴近学生的成长需求,更能体现素质化目标要求。
关键词:初中体育;内容;更新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程改革的进度和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通过网络、书刊等渠道及时了解初中体育教学的最新动态,学习初中体育教学方法,为自身的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另外,学校要结合自身校情,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本文主要探讨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更新。
一、 明确的教学目标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构成的。过去,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进行健体知识和运动技能知识的传授,课外体育活动的目标是巩固课堂体育教学的内容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习及活跃学生的生活。现在,我们应以“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上来讲应该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情趣,锻造学生坚强的意志,塑造学生优秀的社会情感,以至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任何一名学生来说,是通过体育要达到以下4个目标:1. 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2. 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3. 学习科学的养身知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4.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总而言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面锻炼学生身体,掌握体育卫生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是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
二、 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在是信息时代,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可以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激起学生对课堂内容学习的兴趣。以羽毛球的教学为例,教学前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我国羽毛球运动员比赛时的视频。在课堂教学时播放视频,利用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对其中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教学时利用信息技术播放视频,利用榜样的力量点燃学生心中的激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难点。以篮球抢运球的学习为例,运球的学生既要保持正确的运球姿势,又要躲避无球同学的抢断,抢球的学生既要紧盯运球学生的动作,又要保证利用合理的动作抢球,整体上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演示抢运球时由于步伐较快,学生并不能清楚地了解教师的步伐变化,且篮球中犯规的情况比较多,课堂教学时并不会全部出现。为了解决上述情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本部分的內容制成Flash动画,在课堂上通过慢放Flash动画,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运球躲避及抢球时的步伐变化,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球躲避及抢球动作。教师还要在课堂上播放不同的与篮球中犯规动作相关的Flash动画,慢放动画时对相关的动作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中的难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在课堂上应用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体育实践,实现体育知识的内化。
三、 要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现在的中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事情的理解能力与他们的年龄已经不相符了,甚至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特别是现在的家庭,孩子少,全家人都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舍不得打骂,百般迁就,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溺爱至极。这样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狭隘,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孩子会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凡事不顾大局,只想到自己,因而破坏了班级的团结,引起同学的不满,变得不合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针对这种情况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能够培养集体主义思想的教学活动。
例如接力赛,我们都知道不管你个人的跑步技能如何精湛,如果没有队友的配合,那在接力赛中你们这个队就会永远落于人后。接力赛需要高度的团体精神,需要队友们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强大的力量,取得佳绩。通过这些体育活动,使学生们真切地、深刻地感受到集体主义的无限力量,从而使他们改掉自私、狭隘的坏毛病,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把集体放在首位,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一个有纪律、争上进的集体。
四、 要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
身为人师已经将近十年了,在这期间,我发现有些学生性格开朗、侃侃而谈,但也有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这也许是由于天性使然吧。但我也发现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并不甘于沉默,他们也渴望与人交流,只是心生胆怯。于是,我在体育教学中组织了许多互助的活动,如双人垫球比赛等。当然也会对输者进行一次象征性的惩罚,或唱歌或跳舞……在比赛中,学生们与自己的搭档互相交流、商量对策,同时又有机会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起初,性格内向的学生是迫于老师的威信,不得不参加,但参加的次数多了,心态也自然了,不但没有了压力,反而乐在其中。慢慢地,他们的话多了,也喜欢与人交流了,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了。
五、 要利于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如今的人类竞争意识强,但承受能力较为薄弱。中学生尤为如此,他们认为失败是可耻的,即使是小小的挫折、些许的不顺都会令他们情绪低落、精神不振。这样的心理素质是不可取的,是中学生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应该改变他们的这种想法。所以,我的体育课总是在比赛中进行,在比赛结束后评出优胜。一开始,失败者郁郁寡欢,似斗败的公鸡。但是,很快地,在他们未能尽情细尝失败所带来的失落时,另一场赛事又开始了。如此周而复始,他们渐渐发现,原来失败也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不必过于在意。
综上所述,体育课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它能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特点,同时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教师应该顺应新时代的潮流,努力创新,做好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作者简介:
杨杰亮,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瓮安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