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品质和精神需求的不断提升,音乐作为一门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学科逐渐被广大教育者所重视。在这种形势下,利用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不仅能满足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全面发展观点,还能促使他们高中音乐鉴赏评价考试成绩得以显著提升,旨在于促进其艺术素养得以良性发展。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评价考试;教学策略
随着人们对艺术素养的追求欲望越来越强烈,音乐逐渐成为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重要学科,且在素质教育理念中的全面发展观点下,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教学趋势。在这种形势下,音乐鉴赏成为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融合音乐学科特性,促使学生在良好完成高中音乐鉴赏评价考试的同时使自身艺术素养获得良性发展。
一、 突出音乐教学音乐性,普及学生乐理知识
音乐是听觉艺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要求教师首先关注音乐本身的特点,即音乐本体。在传统高中音乐教学中,不少教师误认为乐理知识的难度较高,忽略了为学生普及乐理知识的重要性,便仅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赏析音乐韵律与情感中,以致于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脱离音乐本质,致使他们对音乐赏析的正确方式也停留在一知半解的进度。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突出音乐性,通过为学生普及相关乐理知识来增强他们对音乐语言的认知程度,并以此为基础促使大家学会利用音乐头脑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增强他们音乐基本功的目的。比如在学习《幻想交响曲》这一曲目时,笔者利用乐理知识为学生分析了这一充满想象力的管弦语法,首先为大家普及了该交响曲在乐队编制中涉及的乐器种类,然后向他们阐述了该曲目的创作技法,柏辽兹以他不拘形式的艺术手法利用充满戏剧性张力的管弦乐器合奏成一出无言的戏剧作品,演绎出一部充满幻想的梦幻乐章。如此来通过分析乐理知识进行教学,不仅充分突出了音乐学科的本质特性,还切实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夯实下基本功基础。
二、 突出音乐教学审美性,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审美能力是鉴赏能力的组成部分,两者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便说明教师若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首先需要提升他们的对音乐韵律和情感的审美能力,以此来让其在音乐的感染和熏陶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使大家在主观上对音乐赏析产生浓烈的学习意识。由此出发,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即让他们透过音乐的韵律感知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然后再从情感中分析出曲目所散发的音乐魅力,以达到增强大家情感体验的同时提升其音乐赏析能力的目的。比如在学习《长江之歌》这一曲目时,笔者便先让学生在听完歌曲后分析韵律和节奏的特点:这首歌曲以高亢激昂的节奏为主要基调,再辅以悠长的旋律将歌曲韵律拉伸,构成一首气势磅礴、力量无穷的赞歌;接下来让大家透过音乐韵律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主基调的高亢激昂象征着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体出现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扬与感叹,而悠长的旋律又将整首曲目注入了真情实感,在绵长的韵律中抒发了人们对祖国的依恋和深厚情谊。如此一来,学生便可在旋律与情感中整合出这首曲目的音乐魅力——以磅礴的气势和绵长的情感相糅合,利用极具感染力的艺术手法表达出对祖国的赞扬与依恋。
三、 突出音乐教学过程性,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音乐学科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便是过程性,即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感知流动的艺术,以潜意识感悟作为主要教学方式让他们形成融入式学习思维。音乐鉴赏学习的本质就是一个层层递进的思维发散过程,由此出发,音乐教学的过程性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情感与态度,即利用开放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学会自行感悟非语言的艺术信息;其次是过程与方法,即教师在侧面给予大家学术上的指导,以促使他们可以更完整地解读音乐中诠释的含义。比如在学习《独特的民族风》这部分内容时,笔者没有直接向学生传递本单元中的三首曲目分别具有哪些民族特色,而是利用多媒体为大家播放了曲目与对应的民族特色视频,让他们通过对比感悟的形式来自行分辨出各自的音乐特点,如《辽阔的草原》的旋律舒展悠长,其节奏自然且句幅度大,充分表现出富有草原气息的自由生活状态,笔者则在一旁为他们普及一些乐器和民族的特点,便可让大家通过自主思维的发散掌握本课的主要课程目标——从音乐中了解各民族风土人情,并从中掌握各民族的音乐特色。如此一来,教师通过潜入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音乐赏析中体会其中的情感和韵律,从而潜移默化地完善其音乐鉴赏能力。
四、 突出音乐教学延伸性,积累学生音乐经验
音乐本身是一项富有艺术气息的学科,而艺术素养的本质就是一个长期累积和发展的过程,这表意味着教师仅靠教材内容无法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反而会使他们的音乐思维局限于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着其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的良性发展。据此,教师应将教学思维突破课本,利用极具延伸性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拓展音乐思维、累积音乐经验,如此来让大家在鉴赏评价考试中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并利用卓越的艺术见解将自身音乐鉴赏能力进行显著提升。仍以上述《独特的民族风》这单元为例,笔者在教学完教材中涉及的民族音乐外,还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普及了其他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如:傣族音乐大都由葫芦丝、象脚鼓等具有傣族风格的乐器来演奏,且它的曲调婉转柔美让人心旷神怡;侗族音乐主要以和声为音乐特色,它的音乐形式多伴随着绚丽多姿的民族活动,并且在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中外各國的高度赞扬。教师利用延伸性教学内容为学生普及音乐知识、积累音乐经验、发展音乐素养,切实促进了他们艺术底蕴的凝练和发展。
综上所述,在艺术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新时代中,音乐鉴赏能力影响着人们整体艺术底蕴的发展,这充分说明了提升艺术素养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鉴于此,高中音乐教师应充分结合音乐学科特性进行有效教学,以促使学生在良好完成高中音乐鉴赏评价考试的同时使自身艺术素养获得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玉荣.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2017(10).
[2]杨萍.高中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结构和评价及鉴赏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车智英,福建省莆田市,福建省莆田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