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玲 陈连松
摘 要:物理核心素养是新课改对物理学科提出的要求,它体现了物理学科的教育价值。物理核心素养对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有重要启示,它是三维目标的整合。有效教学的课堂设计也要以物理核心素养为中心,通过实际情境的创设,形成物理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伴随着对科学本质和STSE的认识不断深化以及对科学态度和责任感的不断加深,使学生热爱物理,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物理核心素养;有效教学;教学设计
物理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对物理学科提出的要求,它直接反映了物理学科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得到的不是具体的物理知识,而是在终身学习中形成的物理核心素养。
物理核心素养包括四大方面: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等;“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等;“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等;“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等。
一、 有效物理课堂从制定教学目标起航
美国课程专家布鲁姆曾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教师教学的方向。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在物理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学科的基本知识,一般指概念和原理等等,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周光召先生认为:“科学教育不应该传授给学生支离破碎、脱离生活的抽象理论和事实,而是应当慎重选择一些重要的科学观念,用恰当生动地方法,帮助孩子们建立一个完整的对世界的理解。”物理观念就是物理学科中最关键的科学知识,它不再是碎片化的物理知识和概念,它统领了物理课程的全部内容,将众多的物理内容联结成一个整体,使学生形成对物理的整体认识。所以,物理观念是知识与技能的升华。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学”。物理学中的研究对象,小到基本粒子,大到宇宙天体,特别广泛而且复杂,想要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必须要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与物理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是一致的,两者都关注学生的能力在实践和实验层面的发展。因此,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才是学生经过有效的物理学习所获得的物理核心素养。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人文精神、科学态度等,目的是让学生“乐学”。物理核心素养的第四个方面“科学态度与责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加入了科学本质、科学伦理、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认识科学本质,理解STSE,即“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逐渐形成应有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物理学是最能体现科学本质特征的学科,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有助于物理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才是学习和课堂的主体,所以教学目标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达到的目标。教师教学目标的选择与制定要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和指导,使学生真正落实除了知识和能力目标以外的物理核心素养目标的形成过程。这也是物理核心素养对于教学目标有效制定的重要启示。
二、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要想从物理教育走向物理教学,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物理学科的教育,不只是基础的物理学科知识的传递,也是在學习过程中情感上的体验,更是方法的运用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出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笔者认为有效教学的课堂应该包括以下三个过程:
(一) 科学创建物理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形成物理观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现象中探究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体会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物理的教学过程就是创设真实情境的过程,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能够获得知识,同时认真思考和感悟,还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物理就在他们的身边,从而增强学生的物理观念。
(二) 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抽象,它包括:物理现象、物理性质和物理模型等。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流程包括:创设情境,获得感知;思维加工,形成概念;基础练习,联系实际,用于实践等。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物理概念的学习,掌握并能够应用物理思维方法,即归纳、分析、总结等。教师需要用心进行课堂设计,才能使学生通过概念和规律的学习,提高探究能力。
(三) 正确引导科学情感,树立科学态度与责任
物理之美无处不在,它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在声现象中,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制乐器,演奏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在光现象中,通过平面镜成像、色散等现象,让学生感受物理的魅力。物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人类探究世界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研究方法和思想文化。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这些美育和思想文化的知识素材,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态度。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实际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形成物理观念,探索物理规律,让学生感受物理思维和科学本质,这样才能做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白秀英,王较过.初中物理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郭玉英.从三维课程目标到物理核心素养[J].物理教学,2017(11):2-4.
[3]阮亨彬.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课堂教学“三重”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2017(11):17-18
作者简介:葛玲,陈连松,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