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松
摘 要:本文从分析武警初级指挥院校任职教育现状入手,针对教学内容与任职需要结合不紧、教学模式与培训对象不相适应、教员队伍与任职教育不相称等问题,从构建教学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机制和优化教学力量等方面进行了理性思考。
關键词:任职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应构建与培训对象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是培养学员任职能力的基本载体,教学内容设置的科学与否关乎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任职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不同层次的岗位培训,教学内容设置区别不大,甚至与学历教育有雷同重复的现象;二是对不同专业的任职培训在内容上定位不准,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也不强。三是教学内容的调整充实更新不及时,新的前沿知识理论不能及时进入课堂。四是教学内容设置零散且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
(一)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不同岗位的任职需求
任职教育是建立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为了使培训对象获得适应特定岗位需求的专业理论和实际技能,具备胜任某种工作而进行的专门教育。担负任职教育的院校,要根据不同培训对象,以总部制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深入部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部队对任职岗位的现实需求,弄清岗位职责、岗位工作标准、工作特点及任职后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切实把学员岗位任职需要、应知应会的知识、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搞准确,这样才能保证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岗位任职的实际需求。
(二)瞄准培养目标,科学设置合理实用的教学内容
任职教育不是学历教育的重复,必须以科学的态度设置适合各类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在设置教学内容时,不仅要考虑岗位任职的要求,而且要考虑学员需求,把岗位所需和学员所求紧密结合起来。课程设置必须着眼于适应军事变革的需求和完成武警部队各项任务的需求,着眼于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同时还要兼顾实践性、可操作性、应用性。要经常组织专门人员深入部队调研,对送学对象进行学习需求问卷调查,而后组织专家教授论证确定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根据学员的建议做进一步修正。
(三)把握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增删和更新教学内容
部队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任职教育必须紧跟部队建设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保障学员所学满足部队岗位所需。需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开训前调研,了解部队建设的最新动态、最新成果,研究部队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充实完善教学内容;二是结业后跟踪,调查学员任职后的工作情况,根据反馈的信息总结教学得失,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删和调整;三是每个培训周期结束后,要组织专家对教学内容进行论证审定和优化。这样循环往复就能确保教学内容紧跟部队发展,始终保持先进性和适用性。
二、教学模式与任职教育不相适应,应调整改进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模式是实现培训目标的基本手段,教学模式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任职教育在教学模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教学模式单一。受多年从事学历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时难以改变。加之有的教员同时承担学历和任职两种教学任务,学历教育的套路难免会影响任职教学的模式。二是教学模式与培训对象多元的特点不相适应。培训对象多元,需求各异,加之起点不一,素质有别,在学制较短的情况下,现行的教法训法无法满足学员的要求。
(一)充分利用干部学员的优势,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
受训对象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理论功底厚实,具备了研究问题的能力,为开展研究式教学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充分利用干部学员这些资源,大力推行研讨式、辩论式、模拟式、案例式、作业式等教学模式,强化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增强教学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军内外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
针对院校实践性教学条件有限这一情况,必须充分发挥院校所处的地域优势,积极利用社会和部队资源为实践性教学创造条件。使教学走出课堂,走进一线。这样即拓宽了教学的途径,促进了教法创新,又开阔了学员视野,增强了感性认识,提高了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差异,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针对学员的素质差异,教学方法必须紧贴学员实际。学员入学后要进行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摸底,根据学员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注重分类指导、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满足学员的多样性需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
三、教学管理与培训对象不相适应,应制定有效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教学管理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教育管理滞后会直接影响培训质量。教育管理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教育管理的指导思想有偏差,重行政管理,疏教学质量管理;二是院校与部队共管共育机制不完善,奖惩不力;三是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不科学不完善,任职教育培训时间短、节奏快,还没有规范统一的考评标准,对教与学两个方面都无法做出客观、科学的评判和监控,从而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人才培训质量。
(一)建立教与管的互促互进机制
教学管理要牢固树立管理育人和服务教学的理念,要把教学和管理纳入同一工作系统来筹划。培训前,教学和管理人员要围绕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互教互管措施;培训中,要把教学和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监控;培训后,教学和管理一起进行考评,从而解决教管脱节,避免出现两条线两张皮的问题,实现以管促教、以教促管、教管一致、共同育人的目的。
(二)建立完善科学的考评机制
总部要从制度层面制定任职教育考评的基本规范,明确考核评价的内容、方法、标准、要求。院校要积极探索既能反应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衡量实践能力的考核办法。内容上坚持考知识与考能力相结合,以考能力为主;形式上坚持平时考与结业考相结合,以平时考为主;方法上坚持开卷考与闭卷考相结合,以开卷考为主。在任职教育考核评价中,加大“申论试题”“无标准答案试题”、案例剖析、现场作业、阐述工作思路和撰写学术论文等考核内容的比重,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激励效能,强化教学管理,促进人才培训质量。
(三)建立院校与部队共管共育机制
干部学员“人在院校,令在部队”,这给院校的管理帶来了一定的难度,奖惩制度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因此任职培训学员的管理,需院校和部队共同肩负起管理的责任。一是部队要选准人,并严格落实训用一致的用人制度,切实维护和调动参训学员的学习热情;二是总部在政策层面上要给院校一定的奖惩权利,部队也应参考院校的考评鉴定用人,确保院校以任职目标为牵引教育管理好学员;三是院校与部队要建立及时顺畅的沟通联络,院校定期向部队通报学员的现实表现,并督促学员向部队汇报思想、学习、工作等情况,部队要根据院校通报的情况,督促学员自觉服从院校管理,努力学习。
四、教学能力与任职教育要求不相适应,需进一步优化教学力量
(一)立足自身,提高教员的教学水平
一是加大岗位培训力度。开展以强带弱、岗位练兵等实践活动,同时鼓励优秀教员到对口院校进修深造。二是选拔那些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基层干部充实到教员队伍中,改善教员队伍结构。三是要严格落实调研代职制度,丰富教员部队任职经历,掌握部队建设最新动态,提高专业知识更新能力。
(二)建立院校、部队“联教联训”机制
根据教学需要,聘请部队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丰富任职经验的警官到院校讲座授课,把部队最新的发展动态、建设成果和实践经验带进课堂。院校也应定期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员到部队代职,体验部队生活,系统了解掌握部队建设的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增强任职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三)外部挖潜,借助军地教育资源开放办学
武警初级指挥院校大多都身处直辖市、省会等城市,社会和军队教育资源丰富。军地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掌握先进和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依据教学需要聘请他们来校传授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对院校自身教育资源是很好的补充,有利开阔学员视野,完善学员知识结构。
开展任职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武警初级指挥院校来讲,还是一个新事物和新课题,教学中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和应对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钟强晖,孙胜祥,林名驰.军队任职教育考核评价方法研究[J].继续教育,2018(1).
[2]李宝鹏,李淑华,陶东香.任职教育教学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流程优化[J].继续教育,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