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曲松钠的临床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分析

2018-07-16 11:40周敬宇
健康大视野 2018年5期
关键词:临床合理用药不良反应

周敬宇

【摘 要】目的:对头孢曲松钠的临床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并产生不良反应的96例患者进行研究,对其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结果: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时间段为6-59min;本组96例患者中57例患者为联合用药,占59.4%,39例患者为单独用药,占40.6%;联合用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患者(p<0.05);不良反应以皮肤损害及附件损害为主,占32.3%,其次为胃肠道反应,占20.8%,其余依次为泌尿系损伤、外周血管损伤、神经系统损伤、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所占比率依次为18.8%、16.7%、6.3%、3.1%、2.1%。结论:临床上采用头孢曲松钠为患者开展治疗时极易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必须要引起重视,用药前必须要严格指征,且需重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临床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096-01

头孢曲松钠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一种,该药物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并且具有抗菌谱广、半衰期长等特点,可起到良好的杀菌作用,故而逐渐在临床上得以应用[1]。然而随着该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现象也逐渐得到医患人员的重视及关注,如何提高头孢曲松钠在临床上应用的合理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已成为当前关注的重点。本研究为了解研究头孢曲松钠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应用,对收治的96例头孢曲松钠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行头孢曲松钠治疗并产生不良反应的96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50例,女46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3.6±7.8)岁;疾病类型:泌尿系感染30例,呼吸道感染30例,消化道炎症18例,脑膜炎9例,腹膜炎5例,关节炎4例。

1.2 方法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患者不良反应类型,对各类型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发生率及临床表现等进行详细记录。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属差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形式表示,并进行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方式分析 本组96例患者中57例患者为联合用药,占59.4%,39例患者为单独用药,占40.6%;联合用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患者(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析 用药期间,本组96例患者中,18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为用药后5min,占18.8%,46例患者为用药后6-59min,占47.9%,20例患者为用药后1-24h,占20.8%,12例患者为用药超过24h后,占12.5%;其中用药后6-59min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各时间段(p<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不良反应以皮肤损害及附件损害为主,占32.3%,其次为胃肠道反应,占20.8%,其余依次为泌尿系损伤、外周血管损伤、神经系统损伤、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所占比率依次为18.8%、16.7%、6.3%、3.1%、2.1%。

3 讨论

头孢曲松钠为第三地头孢菌素累抗生素的一种,该药物具有较强的半衰期,通常可达7-8h,能够有效的对细菌细胞壁上黏肽的合成进行抑制,进而可达到有效的杀菌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上逐渐将该药物应用于敏感致病菌所引发的腹腔感染、脑膜炎、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2]。但该药物在应用期间也极易引发皮肤损害及附件损害、泌尿系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同时还会给患者自身的健康造成影响 [3]。笔者认为,为提高头孢曲松钠的合理应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必须要加强对下述两点的重视。

第一,临床医生必须要严格把握头孢曲松钠的适用证,且应严格把控用药量及用药方法,避免用药过量、药物滥用现象发生。用药前医生需认真了解患者情况,包括疾病史、药物过敏史等,并且应进行皮试,尽量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用药期间还应严格观察患者情况,同时准备好急救器材及药品,一旦有异常现象发生需及时开展治疗,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4]。研究显示[5],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和患者自身机体情况、过敏体质等均有关系,且该药物还可能与青霉素产生交叉过敏反应,故而,对于青霉素过敏者需谨慎用药;另外,对于老年人及婴幼儿同样需谨慎用药,且用药期间需严格观察患者情况,并且需及时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以防不良反应发生。

第二,重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在给予患者头孢曲松钠治疗时,医护人员必须要加强对药物间相互作用的重视。研究显示,头孢曲松钠和含钙注射剂共同使用极易引发不良反应,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故而,在给予患者头孢曲松钠治疗时必须要严格禁止同时使用含钙注射剂。另外,由于头孢曲松钠和氨基苷类药物共同用药极易增加病人肾脏负担,从而极易引发肾功能损害。故而,同时给予患者头孢曲松钠及氨基苷类药物治疗时需采用分瓶静滴方式用药,并且需确保两种药物给药时间间隔不低于60min。此外,因维生素C、四环素、血管活性药物等多种药物均是头孢菌曲松钠配伍的禁忌药,故而,在采用静脉用药时需注意做到单独给药,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时间段为6-59min;联合用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患者(p<0.05);不良反应以皮肤损害及附件损害为主,占32.3%,其次为胃肠道反应,占20.8%。这就表明临床上采用头孢曲松钠为患者开展治疗时极易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必须要引起重视,用药前必须要严格指征,且需重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金庆,段玉应,陈小明.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39(4):48-49.

[2] 黄元桃,王继波.头孢曲松钠与炎琥宁注射液联用对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抗感染药学,2016,13(2):434-436.

[3] 柯绪林,沈曙晶,厉三明,等.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及预后[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5):96-99.

[4] 洪志林,柯凤兰,李晓华.头孢曲松鈉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潜伏梅毒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的转归[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81-83.

[5] 朱灵,魏竹君,包杰.头孢曲松钠联合胸腺五肽对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治疗的可行性[J].西部医学,2015,27(11):1677-1679.

猜你喜欢
临床合理用药不良反应
门诊口腔科抗菌药物调查与分析
药学干预对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作用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妇产科药品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