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凌 唐霄雯
摘 要:目的:探索移动互联网在医学专业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结合微信,云端和共享三大移动互联网技术,将移动互联网学习应用于医学专业的教学中,结合丰富的专业课教学资源,解决医学专业教学中的“灌输”和“授之于鱼”等突出问题。结果:培养了学生自主、兴趣和愉悦学习的能力,建立了一个教师与学生两位一体,教学内容及拓展实时同步共享的自主学习模式,解决了医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在教学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且将教师与教师,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完全融入一个“学习的大家庭”中,学习不再变得如此单调和乏味,而是成了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成了提升自我素质的一个大平台。
关键词:医学;教学;移动互联网
从2004年,苹果公司启动高度机密的“Project Purple”项目到2007第一代iPhone手机的发布,预示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人们从此联结这个世界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是随时随地,每时每刻。移动设备手机便是完成这一使命的完美硬件。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转化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信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同步将是迈向这一转变的关键,因此,在我国移动学习和共享成了一股浪潮。
移动学习已成了教育者们共同关注的焦点。学习不再是一种固定化的行为,而变得移动化,生活化和无限化。移动互联网学习模式具有高灵活度、强针对性和互通互融的特点。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可谓日新月异,微信、云端、共享三大移动互联网发明已经成为我们学习、生活和娱乐的重要工具。2011年1月,“腾讯”为移动网络设备推送地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聊天软件“微信”开始至今,它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微信,微商,公众号及小程序在内的解决沟通,商业转化,内容发布和办公等一系列功能为一体的移动互联网工具。用户完全可以在一台智能终端上随时随地完成沟通,内容发布,办公及内容存储,并和交友圈共享上述所有内容的所有功能。而上述特点就是限制现代教育创新的技术瓶颈,学习不能真正的因材施教,不能做到对每一个学生制定个体化的学习方案,不能做到随时随地,也不能把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内容随时随地取用和共享。因此,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思考教育方式的大门,我们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个高效的工具将决定着我们是否可以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是否能跟得上新时代青年人的精神需求。因此,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其终端已经慢慢成为教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
医学专业涵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和前沿学科的交叉等。信息量之大,信息更新速度之快,是很多专业无法比擬的。近年来高等院校普遍采取的压缩课时的教学改革也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当前的医学专业基础理论主要以抽象的基本概念为主,很少涉及医学实际应用,仅仅停留在“授之以鱼”的层次。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让学生深入理解医学学科专业的本质,更不可能将所学知识将来灵活运用的临床,达到为临床服务的目的。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我们将移动互联网学习应用于医学专业的教学中,结合丰富的专业课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兴趣和愉悦学习的能力。通过结合微信,云端和共享三大移动互联网技术,解决医学专业教学中的“灌输”和“授之于鱼”等突出问题。我们的教学定位是课堂教学和互联网拓展同步,理论和实践同步。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核心,教师为辅助的个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设计是以课堂知识体系教学为核心,将预习,拓展,实践和讨论以及所有的教学资料同步迁移至移动互联网,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无缝衔接。教学效果的评价从传统的单一的考试转变为考试成绩结合移动互联网参与,完成,拓展和共享的数据评价指标,并最终完成替代考试的最终模式。经过两年来的摸索和实践,不仅完成了当初教学改革的初衷:培养学生自主、兴趣和愉悦学习的能力,而且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和“授之于鱼”的突出问题,建立了一个教师与学生两位一体,教学内容及拓展实时同步共享的自主学习模式,真正解决了医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在教学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且将教师与教师,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完全融入一个“学习的大家庭”中,学习不再变得如此单调和乏味,而是成了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成了提升自我素质的一个大平台。
医学专业要想跟得上新时代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将医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系统掌握并且灵活应用到临床中,势必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兴趣和愉悦学习的能力。新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的视角,方向和技术。探索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微信,云端和共享将专业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中,做到随时随地,无时无刻学习将是我们继续前进的方向。虽然对我们来说也面临着挑战,但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将是我们前进的无限动力。
作者简介:薛凌,唐霄雯,浙江省温州市,温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