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学生成长的边缘

2018-07-16 09:20陈六一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生成长后现代创造

陈六一

【摘 要】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少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多余的时间处理自己的所学:要么无所事事,肆意挥霍时光;要么到老师处索要更多的习题。这般数学学习不是无聊,便是无趣。教师应提倡引导学生自行改造旧题,变式旧题,不断拓宽自己的认知,用思想去创造一个可能的世界,让数学学习成为知识创造过程之中的探险。

【关键词】后现代;创造;学生成长;关联

课堂教学不再被视为固定的、先验的跑道,而应成为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学习于是成为知识创造过程之中的探险。不过,日常观察到的却不乏如下现象: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多余的时间处理自己的所学:要么无所事事,肆意挥霍时光;要么到老师处索要更多的习题。这般数学学习不是无聊,便是无趣,那可否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超越就题解题,超越无边的题海,通过学生自行改造旧题,变式旧题,不断拓宽自己的认知?一如布鲁纳所言:“我们要用我们的思想去创造一个可能的世界。”

一、让数学在学习的边缘驻留

只有当干扰问题出现的时候,当系统尚未确定,需要继续运行达成再确定时,一个系统才会进行自组织。

綠丝带的长度是这样的3份(如下图),使得意义再现,一眼即可看出答案。

通常分数乘法的教学范式是,教师撷取一个背景,通过简单分析,让学生得出可用乘法计算,接着就题进行分解,学生所有的思考均出自教师的预设,计算法则的提炼也是出自既定的常规路径。有时这个路径学生在家长那里,或在辅导班上就先行获知了,但也仅是浅显的知道,这样无论从情绪上,还是从智力发展上,学生都受到了且仅有的一种框架的约束。而一旦将分数乘法的背景交给学生自己,赋予学生出题权,学生的表达乃是将意义与算式内化融通之后的情境变式,是分数乘法多维意义的叙事,计算算理就附着于数学本质,计算过程就可以在既定规则与自由设定规则间寻找平衡;最后计算法则的形成,是基于直觉、技能、推理的判断,是付出个性化思维代价之后的那份愉悦。

就这样,探究学科的结构,促使学生获得了超越课本知识的洞察力。至此再回顾两个教学片段,不难发现,当教师站在学生能力成长的边缘上,引导学生步入他们尚未掌握但不久将达到的领域,表征从单纯的“行为性”转向了“行为性—形象性”,最后臻于“行为性—形象性—符号性”。

参考文献:

[1] 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55.

[2]布鲁纳. 教育文化观[M]. 宋文里,黄小鹏,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97.

[3]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伍中友,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84.

[4]布鲁纳.超越既定的信息[M]. 周继武,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73:323.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 215151)

猜你喜欢
学生成长后现代创造
符号像落叶般飘散
90后现代病症
挖掘语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自主管理中分享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教师的“勤”与“懒”
第九届全国美展雕塑展的后现代思考
进入后现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