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出精彩课堂

2018-07-16 09:20舒慧敏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性

舒慧敏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题。“简策略”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化难为简”的方式,开发学生思维的“梯度”和“广度”,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手段。教师可以运用“简策略”,从“简”新授环节、“简”问题设计和“简”用“强”算三方面,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简策略;有效性

吴卫东教授曾说过,教学就是一条折线,始终在寻找起点与目标之间的最短距离。所谓“有效”,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或是否讲完教学内容,而是看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看学生有没有真正学懂或学得好不好。“简策略”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化难为简”的方式,开发学生思维的“梯度”和“广度”,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手段。

一、不耍花招,“简”新授环节

在新课程遍地开花的今天,教学设计从简单到复杂,特别是新授环节,新招数层出不穷。但是这样做,学生真的比以前学得好吗?

(一)“简”主题情境的设计

“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是新课标带给我们的启示。于是,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编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情境。当然,好的问题情境创设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活求知之欲,唤起好奇之心,使看似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充满亲和力,让问题的解决变得简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很多为了情境而去创设情境的现象,这样做不但对教学起不了推动作用,相反会阻碍学生的问题解决。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学习行为受时间的影响很大,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最多只有15~20分钟。因此,导入阶段的设计应尽量“简”,使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案例1】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时的两次经历,笔者感触很深。因为这节课是通过年龄问题来进行教学的,因此,为了使自己的情境创设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师:初次见面,你想了解点关于我的什么?

因为是借班上课,笔者想当然地认为,学生肯定会在了解的过程中问到年龄问题,这样,不但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但教学过程却完全出乎预料。学生问了很多关于笔者的问题,比如:哪里人?哪个学校毕业的?喜欢什么颜色?你的宠物是什么?等等,但就是不问年龄。时间过了5分钟,终于,一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您今年几岁了?”我向他投去了感激的目光。事后才知道,这位学生还是受后面听课老师的指示才这么问的。

事后,笔者进行了反思,原本自认为很完美的情境,在这里其实并没有起到什么积极的作用,相反却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于是,笔者把原来的情境进行了“简化”。

师:初次见面,想相互了解一下。(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年龄)

师: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猜一猜。(学生猜后)老师想用一个数量关系来告诉大家……(从而非常自然地引出了问题)

在这一情境里,没有了漫无目的、天马行空的问答,有的只是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简简单单的情境,却能使学生完全融入其中,更利于学生对后续问题的解决。

(二)“简”新知环节的设计

新知环节是每节课的关键环节。这里所说的“简”是指简化一些繁杂而无效的环节设计,把时间都分配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本身上。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要从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来考虑,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展示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知识的上位学习与下位学习之中及时掌握新知。

【案例2】在教学“平均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模仿了吴正宪老师的教学设计,利用学生都喜欢篮球这一媒介组织大家来进行10秒钟拍球比赛,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平均数的必要性。本部分一共分为3个环节。

1.请一男一女两位同学分别代表男女两队进行比赛。结果男生拍了19个,女生拍了20个。教师宣布女生队赢。这时,男生队提出异议:一个人不能代表全班的水平,要多派几名队员。于是进入第二环节。

2.每队各派4人上台进行比赛,比赛结果:男生隊拍球数量为17、19、21、23。女生队拍球数量为20、18、15、23。大家分别算出总数,得出男生队赢。这时,教师适时来到女生一边,说:“我加入你们队吧!”于是,比赛进入第三环节。

3.教师现场拍球29个,这时,女生队拍球的总数为105个。教师马上宣布女生队赢。这时,又有人提出异议:不公平,因为人数不相等,不能进行比较。那么,怎样比才公平呢?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了平均数。

从整个环节设计分析,学生确实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光这一环节就花去了27分钟,影响了整节课的时间把握,后面的练习也草草收场。而且,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很多学生都把目光盯在了老师拍球这件事上,更有一些学生,已经忘记了这节课的目的,在大谈自己喜欢的球星。这样的教学虽然有趣,但是教学效果却是否定的。课后,笔者对这节课的片段进行反思,觉得太注重“创新”,缺少足够的课堂驾驭能力,从而导致了这一环节的低效。

二、不闯迷宫,“简”问题设计

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中只有那些真正能激发学生独特体验,能挑动学生思维神经的问题,才是好问题。

(一)“简”学生问题设计

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化,是激发和引导学生思维,提高教学的有效手段。数学问题本身是严谨的、科学的,必须按照它本身的定义去理解,去证明。然而,这些正规的科学数学理论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很难去解释的。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这类知识学生只要能够按照自己的语言理解,能熟练运用和掌握它,就已经达到要求了。

【案例3】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找规律”,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学习,教师出示了一张图(右图)。学生观察后说出了不同的规律,有按形状分的、有按排列方法分的,答案不一,规律也颇多,但一位学生的回答,使本课的重难点得到了很好的突破。“第二行的第二个图形是第一行的第一个图形依次往下排列的,到最后没有第一行的第四个图形的位置了,就补充到第二行的第一个位置上。同样,第三行的第三个图形是选择第一行的第一个图形依次往下排列的,到了最后没有第一行的第三、四个图形的位置了,就补充到第三行的第一、二个位置上……”看似长长的一个回答,其实是最贴近儿童的语言,无非就是排列没有位置补充到前面的地方,将一个抽象的、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明了化了。

可见,数学问题就应该让学生来解决,让学生站在自身的角度去理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选择、去优化学生的数学问题。

(二)“简”教师设问设计

设问是一种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高质量的设问,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教学中,我们可以从知识的重点、难点处设问,也可以在知识的关键处设问。

【案例4】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很容易发现并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三角形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虽然这个结论与正确的“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只差两个字——“任意”,但这“任意”两字却是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关键所在。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出这两个字呢?首先,先让学生判断:2cm、4cm、7cm这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学生说:不能。紧跟着问:“可这三根小棒符合你们总结出的那条规律呀!你们看:4+7>2呀!”学生反应也很快,都喊了起来:“可是2+4<7呀。”笔者马上皱着眉头问:“那到底问题出在哪儿呢?”学生听完后由刚才的情绪激昂转到了默默的思考之中。接着,学生陆续把手举起来,有的学生想到了“所有”,有的学生想到了“全部”。笔者引导:“谁能再换个词语?”“任意!”

当然,教师的设问还要注意难度适中,大小适度。在一个环节的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要先后有序、环环相扣。

(三)“简”课堂练习设计

为了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我们除了需要删减教材上的一些习题外,也需要补充一些具有针对性或发展性的练习。

【案例5】在教学“图形中的规律”这一内容时,笔者只选用了一个练习材料——摆桌子算人数。 这一练习的设计分为两部分,一是摆正方形桌子的人数问题,1张方桌坐4人,2张方桌坐6人,10张呢?二是摆长方形桌子的人数问题,1张长桌坐6人,2张长桌坐10人,10张长桌呢?

这一练习的设计材料虽然简单,但是内涵丰富。练习设计由浅入深,通过对这个材料的反复使用,不但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对图形中的规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案例6】复习了“计量单位”后,我们可以设计“淘气的一天”这样一道练习:今天早上7( ),淘气从2( )长的床上起来,用了10( )很快刷完了牙,就背起2( )重的书包,飞快地向400( )以外的学校跑去,路上碰到了体重55( )的小胖圆圆,和他一起到了学校。放学后,淘气回家马上拿出了1( )长的鋼笔和1( )厚的练习本做起了作业,晚上6( ),动画片开始了,看了大约半( ),吃晚饭后,复习了一会儿功课就睡觉了。

这一习题的设计,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却包含了所有已学过的计量单位,让学生在有趣的练习中轻松地巩固了知识。

三、不摆花架子,“简” 用“强”算

数学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数学学习的终极目标离不开学以致用。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可以使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当然,这里的“简”用,并不是说忽略“用”,而是指要合理把握“用”与“算”的比例,从而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但是,回顾我们现在的数学课,发现热闹的“用”越来越多,而安静的“算”却越来越少。光“用”不“算”是课堂的正常现象,这也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但一遇到做真正的数学题,即便是一些简单的计算题都是错误不断。其实,这并不是学生的错,而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太强“用”,而简“算”。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光“用”不“算”这个热闹而华丽的花架子,追本溯源,强化算用结合的完美平衡,找回数学学习的真正内涵。

教学要简洁,但简洁并不是拒绝其他方式的参与。“简策略”会让我们更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更多地去关注课堂的本源问题。笔者欣赏热闹和精致的公开教学给听课老师带来的启示,但也相信简简单单同样能创造精彩和奇迹!

(浙江省兰溪市振兴小学 321100)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