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强 王 蓓 李 康 赵 宁
【提 要】 目的 采用横断历史研究技术分析我国军航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特征。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从1993年1月至2015年12月,查找有关我国军航飞行员SCL-90的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中国军航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在1991-2004年间呈上升趋势,2004-2013年间呈下降趋势。军航飞行员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好于中国成人常模,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抑郁方面,好于中国军人常模,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方面。陆军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空军飞行员,主要表现在恐怖方面,空军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海军飞行员,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方面。 结论 管理部门可根据飞行员心理健康变化特征,制定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升飞行员身心健康水平。
军航飞行员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执行飞行任务的重要前提[1]。当压力过大时,飞行员会出现焦虑、强迫、抑郁、偏执等心理症状[2]。一项早期的飞行员心理患病统计显示,58%属于情绪因素引起的身心疾病[3],包括神经衰弱、焦虑情绪及焦虑症、抑郁情绪及抑郁症[4]。因此,密切关注飞行员心理健康变化趋势,对提升飞行员心理健康水平及执行任务能力有重要意义。
航空医学领域常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康奈尔健康量表(CM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量表来评估心理健康,其中SCL-90使用最广泛[5]。一项有关军航飞行员SCL-90的元分析研究[6]表明除恐怖因子外,其他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这说明军航飞行员心理健康水平略高于全国常模,但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会随年代推移而发生变化。
近20年,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军航飞行员后勤保障日趋完善,但飞行员训练的难度与强度也在增加。为探究我国军航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规律,并解决其中的年代效应,本研究采用横断历史研究技术,将中国军航飞行员心理健康研究按照时间顺序加以连贯,从而使得已有研究成为关于历史的横断取样。本研究旨在揭示军航飞行员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同时对比飞行员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与常模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军种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特征。
纳入标准:①测试工具为SCL-90;②测试对象是中国军航飞行员;③数据呈现了9个因子的描述性统计结果;④测试时间为平时,而非特殊情况;⑤发表年限为1990年1月至2015年12月。排除标准:①被试群体属于飞行团队,但并不是飞行员;②调查对象有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③测试时间具有特殊性,如心理治疗的前后、飞行事故后、执行特殊任务时中后;④调查数据不全,或未呈现SCL-90的9个因子的数据;⑤重复发表的论文。
按照上述标准,在Web of Science、CNKI、万方数据库中,以“SCL-90”OR“症状自评量表”OR“心理健康”OR“心理卫生”AND“飞行员”OR“飞行人员”作为题名或关键词进行检索,共得到文献466篇,文献集中发表在1993-2015年,对文献进行阅读后删去未发表数据、测试对象不符合条件的文献362篇,再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进行严格筛选,保留40篇文献(限于篇幅未列出),共44组数据,样本量总计12089例。若文献未给出数据收集时间,则采用Twenge做法[7],用发表年代前推2年为调查年份。
(1)变化趋势
根据每个研究的样本量加权处理得到SCL-90各因子得分均值,绘制各因子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如图1(左)所示,可知:①1991-2013年间,飞行员SCL-90各因子得分均值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上呈现“U”型趋势;②以2004年为分界点,飞行员SCL-90各因子得分均值在1991-2004年间总体呈下降趋势,在2004-2013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③1991-2013年间飞行员强迫因子的得分总体上最高,恐怖因子的得分总体上最低,其余7个因子的得分高低有明显的交叉。
在不考虑每个研究样本量的情况下,分析飞行员心理健康各方面与年代之间的关系,将SCL-90各因子得分均值与年代绘制散点图,结果发现各因子在1991-2004年间呈直线下降趋势,在2004-2012年间呈直线上升趋势。限于篇幅,仅列出强迫因子与年代之间的散点图,如图1(右)所示。
对控制与未控制样本量的SCL-90各因子均值与年代之间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控制样本量与未控制样本量的分析结果均表明,SCL-90各因子的变化趋势一致,各因子在1991-2004年之间呈直线下降趋势,在2004-2013年之间呈直线上升趋势。对比控制样本量与未控制样本量的分析结果发现,未控制样本量时,各因子均值与年代之间的相关性的显著性一般,控制样本量后,二者相关性的显著性明显增强。
图1 军航飞行员SCL-90各因子均值随时间变化趋势图及强迫因子与时间关系散点图(无2001年数据)
指标1991-20042004-2013控制样本量未控制样本量βR2βR2ΔMSDdr2控制样本量未控制样本量βR2βR2ΔMSDdr2躯体化-0.860***0.716-0.538*0.247-0.310.47-0.660.100.684*0.4010.2310.0540.420.470.890.17强迫-0.919***0.831-0.565*0.279-0.320.50-0.640.090.715*0.4500.447*0.1670.470.510.920.18人际-0.883***0.760-0.507*0.213-0.360.51-0.710.110.725*0.4670.3150.0990.330.490.670.10抑郁-0.954***0.903-0.555*0.267-0.300.50-0.600.080.725*0.4660.3750.1050.290.480.600.08焦虑-0.935***0.863-0.653**0.393-0.300.44-0.680.100.637*0.3310.2660.0710.300.440.680.10敌对-0.944***0.882-0.543*0.253-0.340.55-0.620.090.808**0.6100.465*0.1840.310.510.610.08恐怖-0.413*0.201-0.3610.130-0.140.34-0.410.040.740*0.4920.498*0.2170.470.391.210.27偏执-0.912***0.816-0.579**0.336-0.380.59-0.640.090.743*0.4950.3530.1240.310.490.630.09精神病-0.921***0.834-0.488*0.194-0.220.38-0.580.080.910***0.8070.496*0.2150.260.450.580.08
*: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2)变化幅度
在回归分析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其效应量,其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1991-2004年,从效应量d来看,各因子均值下降了0.41~0.71个标准差,平均0.62个标准差。恐怖因子属于“小效应”,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8个因子属于“中效应”,这说明1991-2004年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逐渐变好,且变化幅度属于中等程度。从解释率r2来看,各因子下降范围在4%~11%之间,说明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在逐步提升。2004-2013年,从效应量d来看,各因子均值升高了0.58~1.21个标准差,平均0.75个标准差。躯体化、强迫、恐怖3个因子属于“大效应”,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6个因子属于“中效应”,这说明2004-2013年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逐渐变差,变化幅度属于中等程度。从解释率r2来看,各因子上升范围在8%~27%之间,说明飞行员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逐步下降。
军航飞行员“躯体化”因子效应量为0.07,与中国成人常模相比,略高于成人常模,其余因子效应量均为负数,均值为-0.15,说明军航飞行员心理健康整体状况均略好于成人常模。其中,军航飞行员“人际敏感”、“抑郁”因子效应量(d=-0.34,d=-0.21)属于“小效应”,说明军航飞行员在“人际敏感”、“抑郁”这两个方面低于成人常模,且差异明显;其余6因子效应量绝对值均小于“小效应”临界值,说明军航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在这5方面略好于成人常模。
与中国军人常模相比,军航飞行员9因子的效应量均为负数,均值为-0.39,说明军航飞行员心理健康整体状况均好于军人常模,且差距明显。其中,“人际敏感”因子的效应量(d=-0.54)属于“中效应”,说明军航飞行员在“人际敏感”方面低于军人常模,且差距比较明显;其余8因子的效应量均属于“小效应”,说明军航飞行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在这8方面好于军人常模。
与空军飞行员相比,海军飞行员9因子的效应量均为正数,均值为0.19,说明海军飞行员心理健康整体状况差于空军飞行员。其中,“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5因子效应量属于“小效应”,差距比较明显;其余4因子效应量均小于“小效应”,说明海军飞行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在这四方面差于空军飞行员,但差异不明显。
与空军飞行员相比,陆军飞行员9因子的效应量均为负数,均值为-0.13,说明陆军飞行员心理健康整体状况好于空军飞行员。其中,“恐怖”因子的效应量(d=-0.26)属于“小效应”,差距比较明显;其余8因子的效应量的绝对值均小于“小效应”的临界值,说明陆军飞行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在这八方面略好于空军飞行员,但差异不明显。
表2 军航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常模的对比结果及不同军种飞行员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比
*:这列均值不包括躯体化。A:军航飞行员群体,B=中国成人常模,C=中国军人常模,D=海军飞行员,E=陆航飞行员,F=空军飞行员
1991-2013年,中国军航飞行员心理健康状态总体呈“U”型趋势,1991-2004年间军航飞行员SCL-90各因子均值平均下降0.62个标准差,下降范围在4%~11%之间,其心理健康状况逐步提升,主要体现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八方面,这可能与中国经济水平提高、物质条件得以改善、生活得以保障有关;2004-2013年间中国军航飞行员SCL-90各因子均值平均升高了0.75个标准差,上升范围在8%~27%之间,其心理健康状况呈下降趋势,主要体现在躯体化、强迫、恐怖三方面。2004-2013年间,中国经济水平仍保持快速发展,但同时也是我国加紧军事斗争准备、加快军事信息化改革的阶段,对飞行员训练强度有了新标准,这些因素可能给飞行员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导致其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军航飞行员心理健康整体状况在人际敏感、抑郁两方面均好于中国成人常模,但在躯体化方面略高于成人常模。军航飞行员在人际敏感方面好于中国军人常模。究其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飞行员经过专业的心理选拔和特殊心理训练,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②经过贴近实战的正规化飞行训练、贴近实际的科学化心理训练,飞行员个性发展较成熟,心理应激阈较高;③部队心理卫生保障工作是一个全面、连续、全方位的保障过程,常态化疗养制度也有利于飞行人员保持健康体魄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陆航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空军飞行员,主要表现在恐怖方面,这与赛晓勇[1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陆军飞行员多为直升机飞行员,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不适应与抑郁。空军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海军飞行员,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5个方面。有研究[14]表明海军飞行员焦虑、抑郁量表得分显著高于中国成人常模,患不同程度焦虑的飞行员占35%,患不同程度抑郁的飞行员占29%,同时患有抑郁、焦虑的飞行员占25%。海军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陆军和空军,海军的心理症状高于空军和陆军,可能与海军训练强度大、难度大,并随时应对来自境外/域外势力的威胁,飞行员心理压力表现更加突出有关,此外也与驻地条件艰苦等有关[15]。
近十年军航飞行员心理健康呈下降趋势,需要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注意,制定新形势下飞行员心理健康标准,建立飞行员心理健康动态监控系统,在保障战斗力前提下积极提升飞行员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