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智 张山山 全 星 刘锦桃 张 燕 张子健
【提 要】 目的 本文根据云南省历次人口普查资料了解云南省不同时期预期寿命及影响因素,为调整完善新时期人口政策提供数据依据。方法 使用简略寿命表法,用2000年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五普和六普)数据计算云南全省129个县市区的预期寿命,1990年和2000年(四普和五普)计算云南省23个民族的预期寿命,分别作州市和23个民族的系统聚类分析。以2010年129个县市区的出生预期寿命为因变量,人均国民收入(GDP)、海拔、纬度、日照、平均温度和地区及婴儿死亡率(IMR)为自变量,作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2000年全省出生预期寿命为67.3岁,2010年为73.6岁,每次普查出生预期寿命都是城市>镇>乡村,女性预期寿命都高于男性; 2000年出生预期寿命排在第一位的为昆明市(74.0岁),2010年排在第一位的为玉溪市(77.2岁),两次人口普查最低者均为怒江州; 2000年与1990年相比,预期寿命增长的有14个民族,增幅最大的民族为独龙族(5.9岁)。结论 云南省预期寿命与地区、海拔、IMR、平均温度呈负相关;与GDP、纬度和日照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要对影响预期寿命的因素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调整相关政策,保证2020年云南省预期寿命达到77.3岁的目标 。
预期寿命也称期望寿命(life espectaney),出生时(0岁组)的预期寿命简称预期寿命或平均预期寿命(average length)。平均预期寿命表示同批人出生后平均每人一生可存活的年数。它反映的是人口死亡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质量和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通用指标。平均预期寿命反映一个国家人群的健康水平,是最能体现民生的综合指标,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测量的主要指标。
本文根据云南省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尽可能地将其有价值的数据挖掘出来进行整理和分析,第一、二、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公布的数据无法进行预期寿命分析,第四次具备民族分析,五普和六普资料比较完整,按县市区计算出生预期寿命,现分析如下。
1.资料来源:本文分析的主要数据来源于人口普查资料[1-3],分别为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四普、五普和六普的数据,包括全省16个州市和129个县区市及23个民族(根据民族人口数可计算预期寿命的民族)分年龄、性别平均人口及相应地区和民族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
2011年人均GDP为省统计局数据,海拔、纬度、日照和平均温度根据《云南省地图册》(2001年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2.统计方法:使用PEMS3.0软件的简略寿命表法,用五普和六普数据计算云南全省129个县市区的预期寿命,四普和五普数据计算云南省23个民族的预期寿命,用SPSS15软件分别作州市和23个民族的系统聚类分析。以2010年129个县市区的出生预期寿命为因变量,人均国民收入(GDP)、海拔、纬度、日照、平均温度和地区及婴儿死亡率(IMR)为自变量,作逐步回归分析。
1.云南省预期寿命水平及变化趋势
(1)不同年代全省水平
2010年云南全省出生预期寿命为73.6岁(表1),男性为71.1岁,女性为76.5岁,女性比男性长5.6岁;在129个县市区中,以玉溪市红塔区预期寿命最高为79.4岁,其后依次为大理市78.2 岁,通海县78.1岁,呈贡78.0岁,晋宁77.7岁,华宁县77.5岁,景洪市77.5岁;预期寿命较低的为临沧市的双江县63.3岁,耿马县64.7岁,怒江州的贡山县65.0岁,双江县呈负增长(2000年为64.5岁)。
2000年全省出生预期寿命为67.3岁,男性为65.7岁,女性为68.6岁,女性比男性长2.9岁;最高为昆明市五华区79.5岁,2010年与2000年相比10间增长了6.3岁;129个市区县中除五华区和盘龙区呈负增长外,其他地区县均呈正增长。2010年与2000年相比,五华区降低了2.2岁,盘龙区降低了2.1岁,其原因为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动;2000年最低为红河州的屏边县52.4岁,与2010年相比10年间增长了22.0岁,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2)不同年代州市预期寿命差异
16个州市2000年出生预期寿命排在第一位的为昆明市74.0岁,其后依次为玉溪市70.8岁,保山市和德宏州均为69.0岁;2010年最高为玉溪市77.2岁,其后依次为昆明市76.1岁,版纳州75.7岁(表2),两次人口普查最低者均为怒江州。
*:表中“0~”组的npx为出生数
表2 2000年与2010年云南省人口普查分州市预期寿命(岁)
2010年与2000年相比,10年间增幅最大者为迪庆州13.4岁,其后依次为红河州10.8岁,版纳州9.1岁,怒江州8.3岁和丽江市8.1岁,德宏州4.9岁,昆明市增幅最小2.1岁。
图1 2000-2010年云南省分州市出生预期寿命树状聚类图
将2000年和2010年16个州市的出生预期寿命作聚类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当选择标尺为5时,样本分为4类,玉溪市、保山市、曲靖市和昆明市为一类;怒江州和迪庆州为一类;大理州、德宏州和版纳州为一类;其余7个州市为一类。当选择标尺为10时,分为3类;前两类不变,其余11个州市为一类,其分类结果和我省现实的经济地理情况相一致,由图1可以看出,昆明、玉溪、曲靖和保山等市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较好,人均GDP均排在前几位,而省内西北部分地区的经济滞后、交通闭塞、气候较差等,聚类结果比较符合容观事实。
2.云南省预期寿命分民族的变化趋势
四普和五普数据分民族人口普查资料作预期寿命分析,其中23个民族资料比较完整,以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为主。2000年与1990年相比,预期寿命增长的有14个民族,增幅最大的民族为独龙族5.9岁和阿昌族4.1岁,其后依次为佤族3.4岁,布依族3.2岁,德昂族2.8岁,怒族2.3岁和苗族2.1岁,呈负增长的民族依次为基诺族-3.6岁,藏族-2.6岁,傈傈族-1.9岁,普米族-1.1岁,布朗族-0.6岁,瑶族和哈尼族均为-0.2岁(表3)。
表3 1990年与2000年云南省分民族出生时预期寿命(岁)
独龙族10年间预期寿命增长了5.9岁,增长幅度较大,独龙江乡是中国唯一一个从原始社会直奔社会主义的乡,也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是独龙族唯一的聚居地。它充分显示了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综合能力对预期寿命影响的缩影,也体现了改革开放对少数民族封闭地区的推动作用。
将1990年和2000年23个民族的预期寿命作聚类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当选择标尺为5时,样本分为三类,基诺族为一类,汉、回、白、傣、纳西等10个民族为一类;怒、德、昂、独龙、景颇、布朗、阿昌等12个民族为一类。聚类分析也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图2 1990-2000年合并云南省分民族出生预期寿命树状聚类图
3.预期寿命的城乡差异
出生时预期寿命均是:城市>镇>乡村,女性均高于男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女差距加大(表4~5),其规律与国内外基本一致。
表4 云南省预期寿命城乡比较
表5 云南省预期寿命不同城市不同年代比较
4.影响出生时预期寿命的主要因素
以云南省六普129个县市的出生时预期寿命为因变量,婴儿死亡率(IMR)、人均国民收入(GDP)、海拔、纬度、平均气温、日照为自变量(协变量)作相关分析和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表6 2010年出生预期寿命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系数
表6结果显示,预期寿命与各自变量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与IMR、海拔、平均温度呈负相关;与GDP、纬度和日照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的有IMR、GDP、海拔和日照。逐步回归结果只有IMR和GDP进入方程,其他变量被剔出方程。
2010年云南省平均预期寿命在31个省市区排在倒数第三位,只高于西藏和青海两省区;全国出生预期寿命为78.2岁,云南为73.6岁,比全国低4.6岁;云南省的预期寿命1990年为59.7岁,2000年为67.0岁,2010年73.6岁;第一个10年增加了7.33岁,第二个10年增加了6.6岁。与全国同期相比云南平均寿命整整落后10年,全国五普平均寿命为73.0岁,恰好是云南2010年平均寿命。
影响预期寿命的因素很多,人口是由大量具有不同性别、年龄等自然特征,不同婚姻、教育、文化、行业、职业等社会经济特征的个人在不同自然环境、历史阶段形成的整体。这个整体受着自然、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且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因此,人口平均寿命不可避免地呈现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且人口普查是一个“大数据”,更多挖掘数据的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从逐步回归分析来看,影响云南预期寿命的主要因素是婴儿死亡率和人均国民收入。婴儿死亡率2010年云南为15.2‰,仅低于贵州省16.2‰[4],2000年云南IMR为62.7‰,在31个省市区中最高。从民族方面看,预期寿命低的民族,婴儿死亡率也高。佤族和拉祜族出生时预期寿命均处较低水平,佤族1990年和2000年分别为53.6岁和57岁,拉祜族两次人口普查均为57.1岁,其婴儿死亡率两次人口普查都在较高水平,如拉祜族IMR分别为137‰和140‰,2010年WHO公布的世界预期寿命最低国家塞拉利昂47岁,IMR为114‰[5]。提高预期寿命,降低婴儿死亡率是人类进步速度最快的措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