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甜 王 雷 魏 晟 宇传华 胡 樱△
【提 要】 目的 对湖北省0~10岁人群乙肝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掌握该人群乙肝发病在年龄、时期和队列几个因素上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提供的APC模型分析工具,对2004-2016年湖北省0~10岁人群乙肝发病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0~10岁人群乙肝发病受到年龄、时期和队列因素的显著影响。纵向上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从10.25/105降低到2.73/105。随着时期的推移发病风险减小,RR从1.83降低到0.34。越晚出生的队列发病风险越小,RR由15.87降低到0.71。结论 APC模型对疾病发病情况的分析提供了比简单分层更多的信息,能够显示出随着纵向年龄、时期和队列的推进,乙肝的发病风险在下降,乙肝疫苗接种和其他乙肝防控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母婴传播是乙肝的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虽然血液、体液传播也是其重要的传播方式。目前随着健康教育的加强和卫生条件的改善,对于10岁以下的人群,其乙肝感染受垂直传播影响最大。乙肝造成的慢性感染会导致很多威胁健康和生命质量的问题,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在预防和治疗方面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乙肝疫苗被认为是控制乙肝最为有效的方法[1]。本次研究主要从乙肝发病情况在年龄、时期和队列上的变化来分析其影响因素和评价所采用的乙肝防制措施对低龄组的效果。
2004-2016年湖北省0~10岁人群乙肝发病资料来源于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其中包括各年龄组的发病例数以及人口资料。
研究采用了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APC)模型[2],分析乙肝发病在年龄、时期和队列几个因素上的变化趋势。此处,年龄效应是由于随年龄变化发生的生理病理变化致使疾病发生率的不同;时期效应是由于时间推移发生的各种事件导致的疾病发生率的变化;队列效应反映了不同年代出生的群体生活方式改变或者暴露危险因素不同等导致的疾病发生率的差异[3]。按Holford(1983)提出的估计函数法思想可以求解APC模型[4]。也还有其他的参数估计方法在发展完善,不同的参数估计方法有其特点和适用的数据[5-7]。
APC模型的一般对数线性形式[8]为:
ρ=αa+πp+γc
则可转化为年龄-时期形式:
或年龄-队列形式:
图1 显示2004-2016年湖北省乙肝发病率的变化趋势,从2009年开始下降。0~10岁人群的乙肝发病率水平远低于全人群,并且在整个观察期内呈下降趋势。
图1 2004-2016年湖北省全人群以及0~10岁人群乙肝发病率变化
图2 显示湖北省2000-2004出生队列乙肝发病率的变化。采用将乙肝纳入国家免疫计划前后几年的队列,图中仅纳入2004-2013年的2000-2004年出生队列的发病率。可以看到2002年开始将乙肝纳入国家免疫计划以后,该出生队列的乙肝发病率明显比2000和2001队列明显降低。
图2 2004-2013年湖北省2000-2004年出生队列乙肝发病率变化
表1 2004-2016年湖北省0~10岁人群乙肝发病率APC模型检验
见图3,可以看出横向年龄别乙肝发病率在升高,而图4则显示纵向年龄别乙肝发病率在降低。
图3 2004-2016年湖北省0~10岁人群横向年龄别乙肝发病率
时期变化的率比(图5)以2010年为参照,呈现显著降低趋势(P<0.001)。
队列变化的率比(图6)以2006年为参照,可以看出从1995到2016年发病风险一直在显著降低(P<0.001)。
图4 2004-2016年湖北省0~10岁人群纵向年龄别乙肝发病率
在横向上,虽然随着0~10岁人群年龄增长,机体抗病能力在提高,但发病率仍然呈现一个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可能因为病毒危害需要积累到一定时间后导致疾病,低龄组得到的看护比较仔细,以及接触危险因素的机会少一些,所以在横向上观察到的发病率呈现增加趋势。
图5 2004-2016年湖北省0~10岁人群乙肝发病率比的时期变化
图6 1995-2016年出生队列的乙肝发病率比
而纵向上随着年龄增加出现乙肝发病率降低的趋势,这是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接种了乙肝疫苗以及疾病防制条件改善的结果。
从模型中看纵向的年龄趋势等于横向的年龄趋势加上net drift。net drift 即考虑年龄时期队列效应情况下的标准化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10]。因而,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纳入了几个因素的时候,net drift为-16.077,说明乙肝总的发病率在0~10岁儿童是下降的。
随着时期的推移出现乙肝发病率降低的趋势,该趋势的出现是乙肝疫苗接种以及乙肝其他防制措施加强和各种疾病防制条件改善的结果。
从图6结果可以看出,1995-2016出生队列的乙肝发病率比一直在降低。在2002年以前,乙肝疫苗已经广泛使用[11],而且接种率在不断提高[12],乙肝感染产妇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已经很普遍,再加上其他各种乙肝防制措施的加强和抗病能力的提高,越晚出生队列乙肝发病风险越低。2005-2016年出生队列的风险降低到了一个很稳定的水平。2002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免疫规划通过更加严格的感染产妇筛查和新生儿预防接种,使得乙肝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13]。
需要强调的是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降低乙肝的发病率,但是并不能100%地预防乙肝,乙肝防制工作要在计划免疫的基础之上避免血液体液接触传播[14]。以往的资料在时间上对乙肝发病率变化讨论的比较多,本次研究从年龄、时期和队列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从资料分析上可以看出纵向资料提供的信息更能够科学合理地帮助我们观察和分析问题,而APC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不断完善中的纵向资料分析工具。
目前APC模型在肿瘤等疾病的发病和死亡分析中使用得比较多[15]。本研究主要针对的是0~10岁低年龄组的人群,其乙肝传播风险主要是母婴传播,其他能造成乙肝血液体液传播的风险在近年采取了充分的乙肝防制措施的情况下影响并不显著,作为研究对象的感染基本上是独立事件[16]。在利用APC模型分析其他年龄组的发病情况以及用于其他传染病时,需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