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仁 准 杨 瑛
提 要: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厚的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基础,国际局势的动态发展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宏观背景。习近平外交思想包含坚持马克思主义外交战略思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积极有为的外交工作、建设平等协作的伙伴关系的外交路径等基本内涵;具有积极有为、宽广世界视野的义利观指导思想、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坚持合作共赢的外交指导原则以及和谐共生的国际秩序观等显著特征。
习近平同志自2012年11月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开始,就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向世界宣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为此积极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在此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创新性地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内涵丰富的外交思想。当前,国际局势依然动荡不安,认真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同志的外交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外交思想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集体基于对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中国的思考,发出中国的声音,提出中国的方案,贡献中国的智慧,探索中国的路径,明示中国的作用,展现中国的担当,简言之,它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国际事务中的具体展开。习近平同志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以中国崛起的宏大国际时空为背景,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背景:
首先,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厚的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实践基础。中国当前的国家发展现状与国家发展利益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国家外交从来就是为一国国家利益服务的,国家外交在本质上是一国内政在国际舞台上的延伸与表现。国家发展现状(即国家的综合实力与现实发展利益)决定了国家的外交战略。面对着急剧变化的国际经济发展态势,如何切实推动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成为新一届领导集体思考的重中之重。此外,环境问题、就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能源安全问题、产能过剩问题与国际范围内的抓捕贪腐官员问题,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优先选项。服务民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新时期国家外交思想的逻辑起点。
其次,国际局势的动态发展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宏观背景。相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国际局势而言,当前的国际局势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和平与发展虽然仍是时代主题,但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维护世界霸权的“眼中钉”,中美矛盾与斗争日渐凸显。如何处理中美关系?如何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当下,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在与其他经济体互补性加强的同时,彼此之间的竞争与摩擦也在加剧,尤其是以美国与日本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持有戒心。一些国家开始不断在我国周边制造紧张事态以干扰和破坏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TPP协定、亚太再平衡、钓鱼岛国有化、朝鲜半岛核危机、南海岛礁仲裁案等事件纷沓而来。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与周边事态也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新时期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
最后,国际社会对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应有作为有现实期待。当下,中国已经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起了稳定的政治互信、外交关系与经贸往来。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全球第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有共计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人均国民总收入增至约788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的15.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①张士清:《形势与政策》,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3页。。经过近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世界性大国,彰显着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分量、地位与作用,包含在国际范围内扮演更为积极的负责任大国的应有角色。
习近平外交思想具有如下基本内涵: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外交战略思想,既坚决维护国家的利益,又同时兼顾全球化发展的宏观格局,秉持和捍卫国际范围内的公平正义。习近平同志主张中国将继续致力于推进国际范围内国与国之间合作与共赢的同时,坚定地维护世界范围内的和平与发展。在会见21世纪理事会代表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愿同其他国家一起走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不走对抗的绝路,不走冲突的老路,要走和谐共生的新路,建设一个包容有序的和谐共生世界。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以往外交思想的同时,还创新性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亚洲新安全观等一系列新外交思想,凸显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谐共生的国际秩序观和与时俱进的外交战略指导思想。
第二,在外交战略的努力目标上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阐述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和新兴国家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要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这些国家落地生根;在大国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层面,提出要构建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在大小国家关系上,例如在拉美加勒比访问中,强调构建大小规模不同的国家之间的新型关系;在地区合作问题上,提出政治沟通、经贸畅通、交通联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地区合作共生新理念。当今世界,文明与文明之间、国与国之间、各国人民之间、大国与大国之间、大国与小国之间、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都需要探索和谐共生的发展之道。和谐共生恰恰是在尊重差异和多样基础上,为多样文明学会共处指出了一条出路,体现了一个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在世界秩序问题思考上的智慧贡献。
第三,外交战略的基本策略是通过积极有为的外交工作构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新秩序。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就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外交活动,其形式包含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多边外交以及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与西方国家的外交不同,中国所积极推动与建构的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不是西方国家的零和博弈外交,更不是赢者通吃的强权外交,而是以合作共赢为核心内涵的新型国际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和平发展是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要和平发展,彼此形成良性互动。我们坚持和平发展,但决不放弃和牺牲正当权益。这一重要论述拓展了我们党对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规律性认识,也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四,外交战略的基本实现路径就是建设平等协作的伙伴关系。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同,中国所倡导建立的伙伴关系是建立在彼此双方完全平等、和平与包容的基础上,而不是一些国家所主张的有主仆之分与敌我之别的国际关系。上任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对外交工作就作出了明确阐释,他表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提出和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和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强调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这些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坚持下去,永远不能动摇!”①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月30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表示不与美国组建G2,中国将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之路,摒弃国际霸权主义弱肉强食的外交政策。习近平同志指出: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时而制。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框。在国际交往中,各国应抛弃冲突与对抗的冷战思维,不搞零和游戏。在国与国关系中,各国应秉持和平共处、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妥善处理两国关系。坚持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曾有的对外侵略扩张的和平发展之路,走出一条符合本民族特色的富强、民主、和平、自由与法制的自强之路,走出一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的新式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外交之路,彻底消除人们对修昔底德陷阱的疑虑。在此基础上,目前,我国已经同世界上80多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形式多样的伙伴关系,推进了国际合作与世界的和平发展。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在外交领域的创新性展开,它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第一,积极有为的外交战略指导思想。外交战略思想取决于一国的政治与其面对的复杂的国际关系,其中,国内政治是内因,也是决定国家外交战略的主要因素。一国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关系是外因,是决定国家外交战略的次要矛盾。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面临着百废待兴的国内问题与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邓小平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指导思想,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一战略是由我国当时所面临的国内主要矛盾(即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决定的。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国际社会,我国社会的发展也对国际社会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国已经不能对那些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国际因素无动于衷,国际社会也在期待不断发展强大的中国发出应有的中国声音、展示应有的大国作为。积极有为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的必然选项,也成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鲜明特色。南海维权、创新亚投行、“一带一路”等已经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积极外交的标签。
第二,具有宽广世界视野的义利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秉持正确的“义”“利”观指导思想。中国人从古至今非常注重“义”的价值。习近平同志强调对发展中国家要坚持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义,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利,恪守互利共赢原则,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对周边国家,也要坚持正确义利观。政治上,坚持公道正义,平等相待,遵守国际关系原则。经济上,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那些长期对华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国家,要考虑他们的利益,不以邻为壑。习近平同志外交工作中的义利观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对做好新时期的外交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道理。因此,“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59、259页。。习近平同志指出: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不仅不能参透这种文明的奥妙,而且会与之格格不入。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59、259页。
第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这一思想突出体现在“亲”的外交价值观指导思想上。与美国称霸世界的外交战略思想相区别,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的思想,在国际领域,坚决反对倚强凌弱与以大欺小的霸权主义思想。我国一直强调各国在平等独立与自主的原则下,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团结与和睦共处,实现各国人民一家亲。我国政府多次重申坚持和平发展之路,中国政府不仅坚决反对国际霸权主义,中国政府自身也绝不走霸权主义之路。各国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本着互相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努力增进共识,推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第四,坚持合作共赢的外交指导原则。这一思想突出体现在“诚”与“惠” 的外交价值观指导思想上。与赢者通吃的强权外交思想相区别,我国政府在国际社会范围内一贯倡导和坚持互利互惠的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原则,坚持正确的外交价值观,弘扬义利合一的国际交往思想。
第五,推崇和倡导和谐共生的国际秩序观。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容”,即包容。在国际交往中,不同国家之间的国情差别巨大,各国只有本着互谅互让的合作精神,才能推进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深入发展,因此,倡导在国际交往中体现和谐共生的“容”的思想意义深远。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愿同其他国家一起走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不走对抗的绝路,不走冲突的老路,要走和谐共生的新路,建设一个包容有序的和谐共生世界,是中国对国际秩序的追求。”①苏长和:《习近平外交理念“四观”》,《人民论坛》,2014年第2期。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建构体现和谐共生秩序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在多样文明的国际社会中建立体现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和谐共生的新型国与国关系。
第六,鲜明的时代特征。习近平外交思想产生于一个特殊的社会历史时代,这一时代的显著特点是: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对这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影响超越了美国与日本。我国极有可能在未来十年挑战并取代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与世界其他各国之间的日趋紧密的经济、文化与政治联系要求我国不仅要在广泛的世界舞台发挥中国的经济影响力,还希望能够听见能够代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与中国国家利益的中国声音,还希望看到中国的强有力行动。与我国有着紧密交往的众多国家与地区在其自身国家发展战略中越来越迫切地需要中国给予及时与必要的政治支持与经济帮助;与此同时,以美日为代表的部分国家逐渐改变了其原先对我国的既定外交战略,转而采取了更有竞争性与对抗性的外交战略。周边部分国家在继续维持与我国经贸往来以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寄希望引入美日等域外大国以平衡、抵消我国国力增强后对周边快速增大的影响,部分国家甚至存在遏制或打乱我国快速发展良好态势的不良企图。我国改革开放的外部环境趋于复杂。基于上述背景,我国的国家外交思想的适时适度调整与改变是国内外综合因素作用的综合结果,其中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的智慧。
第七,习近平个人的成长经历及其人格魅力。出生于革命家庭的习近平接受过严格的革命思想的洗礼,在其年轻时期曾有过一段难忘的知青生涯,这段深入底层劳动人民群众的难忘经历让习近平同志更深刻地感受到劳动人民的疾苦,坚定为民造福的理想。在长期的为官生涯中,习近平同志能够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和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并获得了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博士学位,拥有了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与思想政治觉悟。在其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习近同志平始终强调为官要有担当,共产党员应不忘初心,以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己任,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秉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正是其特殊的个人成长经历与学习工作实践赋予了其外交思想丰富的内涵与鲜明的个性。
习近平同志的外交战略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最新典范,必将对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国家发展与世界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习近平外交思想在诸多方面有所创新,打开了我国在新时期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有利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习近平外交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外交理论,而且具有极大现实指导意义。
首先,习近平外交思想具有完整的体系结构,而且在很多方面具有承上启下的创新点,为中国外交指导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习近平外交思想讲求全局意识,点、线、面结合。所谓“点”就是重点突出,虽然外交事务涵盖的内容涉及众多方面、横跨不同领域,但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突出了周边外交和大国外交两大重点,因此其思路是按轻重缓急来统筹安排的,相当清晰而且稳健。“点穴式”外交就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中最基本的“点”,例如习近平同志首访俄罗斯就有周边安全和大国协作的双重考量,再如习近平同志出访韩国就有在朝鲜半岛甚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维稳促发展的战略意图。所谓“线”就是由点联通的“两廊一路”的经济脉络,是建立在中国古代陆上和海上两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的新经济发展地带。借由上海合作组织和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拓展南向和西向的国际经济合作。所谓“面”就是面向全球的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同志关于外交战略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总结起来就是以“亲、诚、惠、容”的务实态度服务于相互依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达成中国梦和世界各国梦想的和谐共处、合作共赢。同时,“点面结合”体现在,中国外交积极地通过多边平台开展广泛的双边活动,在金砖国家、20国集团、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国际场合发挥中国负责任大国的积极作用。
其次,习近平外交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的新发展。习近平外交思想在安全观、义利观等方面都提出了新观点,这些新观点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新成就,还是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在当下中国外交领域的新发展。这种创新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述层面,其本质归结起来,是中国外交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下正在从关系导向型向利益导向型转变,国家核心利益不仅仅被当作外交“底线”的参照,更被当作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坐标,以中美和中朝两个至关重要的双边关系为例——中美之间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就是双方既竞争又合作的博弈关系越来越紧密,因此抛弃冷战思维将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和信仰等差异搁置,退而求合作共赢才是更加务实的选择;而中朝两国之间以鲜血和忠诚造就的深厚传统友谊,也不能迫使中方放弃半岛无核化的国家安全需求,中国参与对朝鲜的制裁就是对新安全观和义利观的具体实践。
最后,习近平外交思想有助于对外展示中国应有的大国意识与大国担当。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系统提出与运用展示了一个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应有形象,对外展示了中国应有的大国意识与大国担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从国家与国家的双边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年多时间,习近平同志60 多次谈及“命运共同体”,展现出中国领导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博大胸襟和历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