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国家安全观的基本特征*

2018-07-16 09:34
观察与思考 2018年6期
关键词:安全观国家

吴 克 明

提 要:习近平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基于全面辩证分析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新视角,提出了系统地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思路、新理念与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新途径,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对新时代国家安全基本经验与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是指导新时代国家安全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对毛泽东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具有总体性、人民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9-50页。应该说,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基于全面辩证分析新时代国家安全新视角,提出了系统地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思路、新理念与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新途径,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对新时代国家安全基本特点与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有力把握,是指导新时代国家安全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对毛泽东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具有总体性、人民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

一、习近平国家安全观的总体性特征

总体性相对于单面性而言,总体安全观是相对于单面安全观来说的。习近平同志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4、24页。显然,这就把国家安全从传统的单面安全观提升到了总体安全观的高度,具有鲜明的总体性,乃至明确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4、24页。。

恩格斯认为:“国家的本质特征,是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6页。维护国家安全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职能之一,这一国家安全观是制定和实施安全战略的思想基础,不仅对国家安危至关重要,也会深刻影响到国家长久安全,一旦形成就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同时它又是一个动态的富有弹性的发展概念,深受时间、环境、空间、主要领导人等因素变化的广泛影响。这种国家安全时空环境的新变化,呼唤着国家安全观念的与时俱进和适时更新。总体国家安全观,正是习近平同志新时代推进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所形成的一种新型国家安全观。他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④《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70页。作为新型国家安全观,它在内涵上是一种重视国家安全多方面内容和要求有机统一的安全观,即强调从总体角度看待国家各层面、各领域的安全问题,将各种国家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理解为一个有机系统,并统筹运用各方面的资源和手段予以综合处理解决;在外延上是集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总和。因而,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内容丰富、开放包容、不断发展的安全观念体系,不仅其内涵和外延会随着时空的推进不断发展,而且某些提法、理念和观点也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日趋丰富,进而形成更为完善的国家安全思想理论体系。

基于此,与传统的国家安全观相比较,习近平国家安全观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总体性”,这种总体性特征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领域全面性上,内容丰富多彩、面面俱到。习近平国家安全观,既有思想性又有战略性;既有对内的,又有对外的;既有政治性的,也有经济、生态、社会、文化性的;既有人的安全,也有事、物的安全;既有传统的,又有非传统的安全等。二是完整体系上,明确既要立足当前、直面问题,又要着眼长远、综合施策,从辩证法和系统思维的高度揭示出国家安全工作的系统性。习近平同志提出:要积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01页。三是多方联动性上,国家安全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层面的具体安全虽各有侧重点,但彼此又密切相关、相互影响,任何时候都不能孤立地、片面地理解国家安全的问题。对此,习近平同志认为,“必须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增多,特别是各种威胁和挑战联动效应明显。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管理、处理国家安全风险,有力应对、处置、化解社会安定挑战。”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72、21、181、181页。

二、习近平国家安全观的人民性特征

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②《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72、21、181、181页。在习近平国家安全观中,人民始终处于他心目中最高的位置,人民安全是其国家安全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其他安全都应统一于人民安全。因而,“人民性”是习近平国家安全观的精髓所在,也是唯物史观和党的性质宗旨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必然要求和集中体现。

一方面,人民是国家安全的支撑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习近平同志指出:“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③《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72、21、181、181页。实际上,国家安全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对国家的认同和支持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不竭动力,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并最大限度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打造全民参与的“大安全”格局,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归宿和根本保证,只有建立在人民安全基础上,国家安全才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末。他认为,“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④《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72、21、181、181页。。事实上,维护国家安全,不仅需要强大武装力量的支撑,更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强支持。只有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利益和当家作主的权利,增强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切实打牢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和人民防线。

当前,学深和做实习近平国家安全观的“人民性”特征,必须将推进国家安全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相结合,因为习近平国家安全观中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本身就蕴含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方针,而群众路线本身就“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5、367页。。搞好国家安全工作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将国家安全制度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实践力量。一方面,密切联系群众是习近平国家安全观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起,就十分重视密切联系群众。习近平同志认为,我们党之所以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始终要把坚持群众路线作为党和国家安全工作的生命线,这是落实习近平国家安全观的基本要求。“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5、367页。为此,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亲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以维护最广大人民安全幸福为根本目标,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安全问题入手,始终把人民安危置于最重要位置;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通过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安全工作,让人民群众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团结在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上;要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为党分忧、为民谋利,多做凝聚民心、让群众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落实习近平国家安全观要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追求,是各项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国家安全观恰恰充分体现了国家安全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要求把人民安全贯穿于国家安全工作各个领域,为全体人民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因此,贯彻习近平国家安全观,既要着眼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安全,又要充分体现到保障每个人的安全乃至自由全面的发展上,从而凸显出习近平国家安全观的人民性。

三、习近平国家安全观的科学性特征

1941年1月31日,毛泽东给他的两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的家信中建议:“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①谢柳青编:《毛泽东家书》,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6页。从中可见“科学”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其实,习近平国家安全观是根据国内外安全形势的变化发展和时代要求而提出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行充实、丰富和完善,体现了科学性特征。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彰显出来。

第一,在法治建设上,明显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步伐。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8页。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国家安全观,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进公共安全法治化,构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国家安全领域的综合性和专门性法律,我国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取得迅速进展。在综合性立法方面,2015年7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国家安全法》,以法律形式确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地位和国家安全的领导体制,明确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任务,为构建国家安全体系奠定了科学的法律基础。在专门性立法方面,2014年11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反间谍法》、2015年通过《反恐怖主义法》并初次审议了《网络安全法(草案)》等。这些综合性、专门性法律的通过、审议和出台,为推进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科学化、法治化、制度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在战略谋划上,明确提出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③《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67页。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所处的内外环境、历史发展阶段和未来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决定了国家安全必须走一条开创性的、符合科学凝聚智慧的中国特色新型国家安全道路。为此,要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兼顾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以及对内重发展和对外重合作。2015年1月,中央政治局开会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认为在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在发展和改革开放中促安全,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习近平同志强调,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对外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对内对外的这两个方面,构成了国家实现科学安全观的两条战略主线。其中对内,习近平国家安全观强调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对外,则倡导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发展。

第三,在大局协调上,坚持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习近平同志指出:“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76-177、171、187页。当前,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已变得空前紧密,坚持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于国内安全,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决确保政治安全,全力保障经济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严厉打击暴恐犯罪,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在大国关系上,继续推动同各大国发展全方位各领域合作,尤其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取得明显进展。在全球治理方面,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已是大势所趋。早在2014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要适应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体现各方关切和诉求,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2015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为我国安全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2017年10月,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0页。诸如此类的生动论述,体现了习近平国家安全观的科学性特征。

四、习近平国家安全观的实践性特征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1页。面对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变化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必须切实把习近平国家安全观贯彻到实践中去,落实到基层和全社会中去,以确保国家安全各项工作作为头等大事真正落地生根,从而“形成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强大合力。”④《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76-177、171、187页。因此,习近平国家安全观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第一,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责任。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国家安全工作领导的重要体现。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强化国家安全工作的责任体系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把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各地区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的国家安全工作责任制,强化维护国家安全责任,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关心和爱护国家安全干部队伍,为他们提供便利条件和政策保障。”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76-177、171、187页。为此,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国家安全观中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战略部署,坚决维护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要突出抓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土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等各方面安全工作。要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整体水平,注意从源头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要加强交通运输、消防、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治理,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要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提高网络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和市场化引导,加强网络安全预警监测,确保大数据安全,实现全天候全方位感知和有效防护。”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86、185页。二要依法行使国家安全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三要积极推进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实践,切实加强维护国家安全保障。“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安全保障。”②《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86、185页。

第二,广大干部要切实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性。毛泽东认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当前,落实习近平国家安全观、做好国家安全工作,关键靠干部。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总结经验,从严管理,努力打造一支坚定纯洁、让党放心、甘于奉献、能拼善赢的干部队伍。为此,作为落实国家安全各项任务的主力军,干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组织实施者,关系国家安全工作的成败,必须既要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风险意识,在政治纪律上做到忠诚可靠、在工作态度上做到积极主动、在实际行动上做到恪尽职守,又要清醒认识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紧迫性,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进一步树立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意识、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努力增强统筹协调能力、科学谋划能力,依法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和水平,以对党负责、对人民利益负责、对国家发展大局负责、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负责。

第三,全社会都要积极承担起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国家安全,事关个人幸福、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国家安全得不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就无从谈起,社会就不可能发展进步,民族复兴也就无法得到保障。因而,强化全体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和责任,是国家安全的固本之策和长久之计。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0页。为此,全体公民、企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都应当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使命感,自觉维护国家安全。首先,维护国家安全需要人人做出贡献。只有动员群众,依靠人民,才能切实有力地维护国家安全;只要人人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做出贡献,就能铸成坚强有力的人民防线,使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无法得逞。其次,全体公民要有效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要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依法施策、依法办事。再次,全体公民要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最高利益,每个公民都应当成为国家安全利益的自觉维护者。只有全社会所有公民都将维护国家安全视为自身的自觉行动,愿意为国家安全贡献更多力量,国家安全利益才能得到更加持久、更加可靠的维护,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会得到充分保证。

猜你喜欢
安全观国家
理与路: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学校安全教育一体化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巧用视频资料进行《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返璞归真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总体国家安全观”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