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萌发及其在浙江广电的实践与思考

2018-07-16 09:34
观察与思考 2018年6期
关键词:浙江同志文化

姜 军

提 要: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浙江的文化发展与建设,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部署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浙江文化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大提升的生动景象。作为文化导向的引领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者,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牢记职责使命,认真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集团的文化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日益增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0-41页。党的十九大描绘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深刻地阐述了文化的重要地位,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确立了新的历史方位。

浙江文渊悠久、文脉深广、文气充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是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浙江的文化发展与建设,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部署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浙江文化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大提升的生动景象,文化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日益增强。文化繁荣发展成为浙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亮点和强大支撑。习近平同志对浙江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论述也成为其文化思想的重要萌发。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是习近平同志进行文化思考、形成文化思想的重要实践之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深刻认识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竭的文化传承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持久动力,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先进文化、壮大文化力量的思想论述,对浙江的文化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梳理回顾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的文化思考和文化探索,探究其思想萌发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和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精神内涵和实践品格,增强贯彻执行的坚定性、紧迫性、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萌发的实践逻辑

“正确的决策,绝对不是一个人或者一堆人,不作调查研究,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就能产生的,它要在人民群众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才能产生。”①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4、149页。2003年,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后,便马不停蹄地赴海岛、进山区、走街道、下农村,在基层密集开展调研工作,全面了解浙江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状况,从全局和全国的视野研究浙江发展的优势和短板,思考浙江的下一步发展方向。这当中,对全国瞩目的“浙江现象”以及浙江如何破解“成长的烦恼”、取得又好又快发展的深入思考,又进一步引发了他对文化建设的更深层思考。他说:“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②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4、149页。他深刻意识到,对文化力量的深刻认识、对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自觉、对推进文化建设的工作力度,关系到今后一个时期浙江“实现什么样的发展”“能否继续走在前列”等重大课题。

2003年7月,在调查研究、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志科学判断发展形势、全面把握浙江省情,带领省委班子作出了发挥“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方面举措”的重大决策部署(简称“八八战略”)。“八八战略”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并萌生出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文化大省、生态省建设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决策部署。不仅开出了破解浙江“成长的烦恼”的良方,而且探索了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有效路径,不仅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实践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而且在省域层面对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比较早地进行了战略谋划和具体实践,从而为中国发展的“浙江样本”建设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其中关于文化大省建设的决策部署,成为引领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强大精神文化力量。

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指引,开启了浙江文化建设的新征程。2005年,浙江省委把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增强构成浙江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谋划,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该调研课题; 同年7月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省委作出《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重点实施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护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阵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等“八项工程”,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卫生强省、体育强省等“四个强省”。

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主导下,浙江文化不断刷新发展高度,从“建设文化浙江”到“建设文化大省”再到“建设文化强省”,一以贯之、分步推进的文化实践,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探索萌发提供了实践样本。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萌发的历史逻辑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3页。善于从浙江深厚人文历史底蕴和革命文化中汲取营养,并进行文化思考,是习近平文化思想萌发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自古以来,浙江就是一个人杰地灵、人文荟萃、钟灵毓秀的地方,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名人辈出,汇聚和传承着强大的文化力量。

习近平同志履新浙江,浙江的人文历史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深有感触说:“浙江是文物之邦,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名人群星璀璨,文化精品琳琅满目,文化样式异彩纷呈,文化传统绵延不绝,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有力地促进了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政策并无特殊、陆域资源并不丰富的情况下,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省份之一,其深层原因,就在于文化的力量,在于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于浙江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文化传统。”②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年版,第293-394、456、299页。浙江除了深厚悠久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样具有历史的深度和时代的高度。2005年6月,习近平同志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概括提炼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③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年版,第293-394、456、299页。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并指出,“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勃兴,到革命文化的发轫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探索萌发,正是契合了这样一个清晰的历史逻辑和发展路径。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萌发的理论逻辑

从理论逻辑看,习近平文化思想萌发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在浙江的实践推动和思考升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先进文化”,从“和谐文化”到“文化自信”,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文化武器。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要求我们坚持和巩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④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年版,第293-394、456、299页。在2003年初的浙江省“两会”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根系。先进文化代表着人类前进的方向,是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把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大省,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强调:“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文化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力量为文化力量提供发挥效能的物质平台,然而,任何经济又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⑤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9页。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和”文化,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2005年8月16日,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发表的《和谐育文化》一文中写道:“构建和谐社会,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归宿,人的发展以精神文化为内核。”①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0、150页。他强调,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这其中的精髓之一。“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等。“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我们民族的理想正在于此,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也正基于此。因此说,文化育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必然要求。”②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0、150页。

习近平同志的这种和谐价值观、文化观与他后来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思想同样一脉相承。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探索与实践的重大意义

学习和梳理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对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文化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我们发现,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几乎都能够在浙江找到“根”和“源”,都能够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中找到原点和注脚。以下仅从文化的导向方向、文化的价值灵魂、文化的人民立场等方面,阐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关于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对其文化思想的形成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一)关于文化的导向方向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其中首要任务就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并强调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早在2006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驻浙中央宣传文化单位全体人员会议上提出了“为党为民、激浊扬清、贵耳重目”的要求。“为党为民”,就是要把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激浊扬清”,就是要坚持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向社会传递科学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贵耳重目”,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调查新闻时做到耳到目到、手到心到,发挥好凝聚人心、维护大局的作用。这当中,“为党为民”强调的是政治方向,“激浊扬清”强调的是舆论导向,“贵耳重目”强调的是价值取向。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会上,习近平同志用48个字,即“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高度概括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从“为党为民、激浊扬清、贵耳重目”,到48字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习近平同志关于文化导向方向的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闻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

(二)关于文化的价值灵魂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文化基础工程。

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引领作用。2006年7月20日、7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专栏连续刊发了两篇文章《要善于抓典型》《要善于学典型》,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善于抓典型,让典型引路和发挥示范作用,历来是我们党重要的工作方法。实践证明,抓什么样的典型,就能体现什么样的导向,就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①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12页。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他又指出:“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我强调几句话。第一句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②《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12-113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2、43页。他说:“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64、164页。他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64、164页。

从典型示范到全面推动,从榜样激励到价值引领,习近平对文化核心价值的思考在实践中厚积薄发,树立起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旗帜与灵魂。

(三)关于文化的人民立场

如何处理好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如何正确对待个人创作与时代要求之间的关系,如何确立文艺作品的社会价值,是文艺文化工作的重大问题。毛泽东同志早在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强调:“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11年版,第863页。

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反复强调文化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原则。2005年11月7日,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习近平同志在会上指出:“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凡是名著、名曲、名画,无一例外都深刻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的真实情感。”⑦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年版,第334、334、330、331页。强调“真正的文艺家总是站在时代的前列,关注国家命运,反映人民心声,抒写时代精神”⑧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年版,第334、334、330、331页。。他要求:“努力建立健全公益性文化事业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真正落到实处。”⑨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年版,第334、334、330、331页。

2005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宣传文化系统调研座谈会上说:“目前,我省城乡文化发展还不平衡,多数文化活动场所集中在县级以上城市,不少农村文化阵地存在缺设施、缺经费、缺人才、缺内容的情况。”⑩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年版,第334、334、330、331页。在习近平同志的关心下,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成为文化大省建设着力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

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⑪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2、43页。强调“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⑫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3页。。

从反映人民群众心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同志关于文化艺术“我是谁,为了谁”的工作导向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文化事业的任务宗旨、本质属性,也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同志强烈的人民意识、深厚的人民情怀。

(四)关于文化的保护传承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在浙江调研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强调:“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事。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独特的审美情趣、独特的传统气质,才能传承下去。”①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年版,第325页。

关于良渚遗址在中华文化中的价值,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在浙江工作时曾两次到良渚调研,并指出:“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2007年,良渚发现古城遗址,2009年后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坝遗址陆续出土。考古学家发现,大约距今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开始使用文字,这些刻画符号将中国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2016年7月13日,习近平同志就《关于良渚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标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建议》的联名信件作出重要批示:“我在浙江工作时两次到良渚调研,当时我就讲,良渚是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遗址发现以来,取得了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的重大成果。良渚遗址发现和保护的实践证明,文物遗存的保护是考古学研究的前提,考古学研究是文化遗产合理利用的学术基础。要加强古代遗址的有效保护,有重点地进行系统考古发掘,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要统筹安排,申报项目要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2018年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三、浙江广电集团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实践与思考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根植于实践,顺应新时代文化发展要求的重要思想,具有清晰的萌发与发展完善的脉络,对文化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作为文化导向的引领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核心价值的弘扬者,浙江广电集团牢记职责使命,认真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集团的文化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日益增强。在2017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中,位居全国媒体第五位,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省级媒体之一。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中,我们有以下思考:

(一)做强主流舆论,引领文化方向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期间提出“八八战略”,这不仅是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也是推进浙江各项工作的总方略。对广电媒体而言,就要在壮大主流舆论上下功夫、出成果。2005年,浙江卫视以《浙江新闻联播》为主阵地,推出长达90集的大型电视系列报道《“八八战略”在基层》,将触角伸向浙江的90个县市区,全面展示各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八八战略”的生动实践和崭新成就。2007年,浙江卫视又精心制作三集电视新闻专题片《科学发展在浙江》,全面展示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充分反映了浙江扎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017年以来,浙江广电集团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的中心工作,主动作为、创新宣传,先后策划播出了《大地的回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系列电视理论节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与央视合作直播节目《“还看今朝”浙江篇》、中宣部命题理论节目《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第二季“乡村振兴战略大家谈”、微视频《红船缘》、特别节目《向人民报告》、“最多跑一次”系列报道等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的主题宣传精品佳作,牢牢把握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视音频在内容感染力上的天然优势,用一个画面、一段声音,去发现平凡中的典型,去挖掘实践中的精神。无论是理论节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邀请最接地气的“三农”专家顾益康老师讲述浙江农村的新变化,还是综艺标杆《奔跑吧》组织激情澎湃的“黄河大合唱”,又或是最美校长陈立群、最美眼科医生姚玉峰等典型人物报道, 《爱上中国》 《廊桥筑梦》等纪录片的走心拍摄,广播剧《呦呦青蒿》对科学家屠呦呦的生动致敬,都始终把镜头、话筒和笔墨对准人民群众,对准火热的社会生活,用创新的传播语言、创新的技术手段创作出有温度、有情感、有思想的故事和人物形象,讴歌奋斗人生、展现人民幸福、抚慰大众心灵。

(二)弘扬核心价值,塑造文化精神

紧紧围绕习近平同志关于“向先进典型学习”的要求,浙江广电集团先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三大人物”评选活动,从创意之初,就把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活动的核心立意,突出时代主题,创新典型宣传,较好发挥了行业榜样引领作用。“风云浙商”举办于2003年,新时代浙商第一次集体亮相荧屏,用电视语言生动解读浙江经济、浙江速度、浙江精神,马云、宗庆后、李书福等浙商杰出代表通过这个平台逐渐被人所熟知,至今已有150位浙商入选。“浙江骄傲”以“弘扬核心价值、表彰凡人善举、传递榜样力量”为主旨,热情讴歌“最美”,塑造民众楷模,“为民好书记”郑九万、“千里走单骑”毛陈冰、“最美妈妈”吴菊萍等人物朴素感人的故事,激发了省内各界群众学习实践“最美精神”的行动热情。活动自2005年以来已成功举办13届,共有130位骄傲人物入选。“金牛奖——浙江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评选”始于2006年,活动在省委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以“表彰带头人、动员全社会、建设新农村”为主旨,宣传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蓬勃景象,热情讴歌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突出事迹,至今已有120位“金牛奖”当选。

“三大人物”评选活动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广电品牌活动,以宣传弘扬当代先进典型、行业英雄为手段,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突出时代主题、注重形式创新,深受业界肯定、社会认可、观众欢迎,活动所展示的“浙江精神”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

(三)注重文化熔铸,激发文化活力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①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5页。广播电视是时代情绪的活力表达,只有摸准这个时代受众的收视心理、习惯趋向,才能研发出引领潮流风尚、赢得受众和市场青睐的王牌节目。浙江卫视已坚持十季的公益品牌 《中国梦想秀》就是一档实践电视社会公益价值和文化传播价值的优秀节目,它立足“中国梦”的个体展现,以每一个普通人的“小梦想”必然是中华民族“大梦想”为主题,关注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注重综艺节目的社会功能、文化价值的呈现,被业界权威媒体评价,“始终秉承匠人态度,让所有观众回归‘梦想’初心,创造出了具有温度与力量的节目”。

2017年《奔跑吧(第一季)》首创年代情景剧模式,走进义乌,明星团成员一起演绎、体验、见证义乌三十年的商业变迁。其中“鸡毛换糖”的小游戏让人印象深刻。通过节目,“义乌精神”“浙江精神”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被传播和记忆。这种生动的、贴近的、生活化的表达在节目中得到呈现,节目就像提炼生活精髓的一面镜子,可以让受众反观、比较、沉思或是享受、回忆、回味自己的生活,从而引起共鸣。

(四)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①《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09页。近年来,浙江卫视的《汉字风云会》《向上吧!诗词》等一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全面走红,从传统汉字、诗文到名人书信,其紧贴时代的视听技巧与传播方式,引发观众广泛热议和共鸣,文化节目正从清流成为吸引大众的主流,日益成为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

作为浙江卫视原创标杆综艺节目,《奔跑吧》积极践行习近平同志“讲好中国故事”思想,努力当好友谊使者,搭建中外文化桥梁。2017年,《奔跑吧(第一季)》收官之作选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捷克,创新制作播出“捷克专辑”,节目播出后不仅让观众领略了布拉格的美景,也看到“兄弟团”将中国文化带到这座美丽的城市,有力书写了浙捷文化交流的新篇章。目前正在热播中的《奔跑吧(第二季)》首期又来到音乐王国“奥地利”,“兄弟团”代表中国青年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嘉宾完成了全英文演讲。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奥地利总理等纷纷为节目点赞。《奔跑吧》从传播快乐和健康,到传播优秀文化、家国精神,再到携一路积攒的满满能量走到联合国,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新青年精神”,正逐渐成为令人瞩目的文化节目品牌。

除了文化节目外,浙江广电集团积极提升人文纪录片的品质品位,在完成《南宋》《艺术:北纬30度》两大精品之后,《中国村落》《西泠印社》等纪录大片也将陆续完成,用一个个好听好看、扣人心弦的中国故事,向世界呈现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背后一以贯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猜你喜欢
浙江同志文化
“浙”十年:品读浙江文化 见证浙江变迁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Mother
Task 2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FOR YOU, O DEMOCRACY
同志关系
向雷锋同志学习
谁远谁近?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