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演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学生的教育工作也从原来的单纯文化知识教育向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转变,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上做了重点的要求。本文就高中历史教育阶段如何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9-0211-01
引言
对于高中时期的学生来说,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从单一的文化教育向必要的人文素养培养方面转变。步入高中时期的学生其心理与思想上都相对成熟,在对待事物的判断上更加具有主观性,教师可以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历史课程自身具有的人文性这一特点,通过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文关和历史观,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历史,结合自身所学知识,更好的为历史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
1.确定明确的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对于高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工作,需要教师在历史课程授课的过程中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目标,具有目的性的去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与教育,结合历史课程,在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工作打好基础。对于教学过程中不同的阶段,教师必须制定出相应的阶段性目标,对于不同的学生在教育方法上进行区别的对待,从而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引导。
2.深入历史课程内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教师做为历史课程教育施教的主体,在对学生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前期,需要教师自身能够深入到历史课程内容中去,研究历史教材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为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和历史课程教育工作奠定基礎。现阶段历史课程教育中大多数教师都把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历史事件发展规律的教学上,侧重于民族精神的教育工作,相对人文精神的教育相对缺乏,使得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难以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得以体现出来,这样以来,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很难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所以来说,对于历史课程教育的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教育工作,通过教师对历史课程内容的讲解,深入剖析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正确引导学生去学习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民主平等的思想观念与人文精神的养成。
3.设定具体历史情境,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要求教师自身具备真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带动学生正确的理解历史课程内容与其中蕴含的精神素养。在历史课程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一些特定的情景模式,通过让学生置身特定的情境中去,加上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切身感受所蕴含的精神。例如,在近代史内容的学习时,可以将根茂叔的故事引入课堂:“在那个饥荒横行的年代,根茂叔的父亲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够活命,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给儿子保留更多的口粮,在根茂叔长大之后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具体事件的带入,使学生们切身感受到那个年代社会底层劳苦大众们的穷困无助和老一辈人的艰苦生活经历。
4.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带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来说,教师不仅是历史文化课程的施教者,同时更是带动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最好的榜样。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人文涵养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只有教师群体自身不断地提高人文涵养才能给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基础。对于高中教师来说,自身人文涵养的提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首先就是以丰富的文化知识为基础,通过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进而对以历史课程为背景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从中不断汲取新的感受与见解,间接的提升自身人文涵养。其次,丰富自身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顺应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将人文精神的深刻内涵发挥到极致。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学生主体,由于性格与心理的差异,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不同的学生个体,对于学生的错误应当给予积极的批评指正,对待成绩落后的学生应该通过积极的鼓励与引导,使其获得新的学习动力,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通过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作用,在无形中给学生的人文精神养成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教育中教师在注重历史知识的教育的同时还应该顺应新课程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工作,将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丰富历史课堂的人文主义色彩,使历史教学工作更好的实现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崇海.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 高考, 2015(1).
[2]吴国林. 浅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 教育现代化-知网, 2017(16):0110-0110.
[3]肖鹏.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 大江周刊:论坛, 2012(12):278-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