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瑞心
摘 要:在全民阅读盛行的今天,群文阅读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阅读教学方式出现并存在着,它预示着对传统阅读教学改革的一种挑战。
关键词:双篇阅读教学;思考;建议
一、中年级双篇阅读教学
小学阶段的中年级,正是低高年级的过渡阶段,此时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对未知世界的探究欲望逐渐加深,因而对阅读的需求不断增强,但又缺乏高年级学生较为系统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也不够强。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并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根据这一课程目标,我们提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是一种以议题学习为任务驱动,通过多文本的比、对、读、议,实现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和方式,即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的阅读教学,最终实现语文的高效课堂,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双篇阅读教学的思考
上周听了一位语文老师的公开课《猫》,那是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一节课下来,我总结了一下这节课的教学特点:
①本课安排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第二课时主要学习猫的性格特点,第三课时学习小猫的特点。公开课属第二课时。
②整节课围绕着词、句,深入体会猫“古怪”的性格特点。学生端坐课堂,表现并不那么积极。
③问答式的体会理解方式居多。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并不是说这节课没有可取之处,只是这节课确实是我们传统阅读教学的一个典型范例。
1.教学设计
《猫》是一篇散文。文中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这篇课文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文中作者运用具体事例写出了猫的性格特点,语言生动,猫的形象栩栩如生。
熟悉了文本内容,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三年级学生的要求,我们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设计。
(1)语言文字的训练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一开篇就给我们提出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主要是围绕着“语言文字运用”而定义的。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把语言文字的训练放在首要地位。如何体现语言文字的训练呢?
①关联词的训练。文中出现了3对关联词,分别是“任凭……也……”“无论……也……”“非……不可……”。采用的方法是换一种说法和说一句话。
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引导学生屏住呼吸选择一个点或一个物盯着看10秒,感受“屏息凝视”,再呈现原句“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几个钟头确实够累的,从而感受猫尽职的特點。“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回忆并模仿猫叫:猫生气时、猫伸懒腰时、猫看见吃食时……在模仿中感受猫的叫唤特点。
③句子的对比体会。文中有一句话“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引导学生与“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进行对比;“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与“它还会怪声怪气地乱叫,让人心烦”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体会:明明是脏脚印,为什么却写成是小梅花?猫的各种叫唤,在作者看来是丰富多腔,是变化多端,从而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方法巩固的实践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主任陈先云说过:“实施课程是教师以教科书为依托,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对教科书内容进行选择、组织与重构,并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策略,在课堂上将重组后的课程内容传递给学生。主要包括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方面,是师生在课堂上实践的课程。”
2.学习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多老师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常常会使用一问一答式的学习方式,问完了答完了,这篇文章也就学习完了。
(1)注重个人感悟
阅读能力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而阅读教学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让学生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发挥合作探究的团队力量
个人的阅读品味固然重要,然而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团队力量也是我们语文课程标准里边明确要求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弥补了个人阅读的短板,充分发挥了团队的强大力量;小组成员是学生熟悉的,合作的氛围是相对较为轻松的,学生更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中年级双篇阅读教学的建议
对于中年级,我们按总体目标与年段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织与重构,阅读教学中与“语言文字的训练、阅读方法的习得、巩固方法的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注重个体的阅读感悟,也注重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团队力量,从多方面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乃至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