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合作学习中的不良现象及应对策略

2018-07-14 05:33姜文琛
考试周刊 2018年59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初中生物合作学习

摘要: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本文分析初中生在生物课堂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及原因,从合作学习任务设计、科学分组、规范化评价等方面进行论述,帮助学生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做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合作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初中生物

合作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的学习策略,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获取小组奖励。由于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但在初中生物课堂实践中,笔者发现师生对合作学习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合作学习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 合作学习中的不良现象

(一) 惰性

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都会出现一些学生,在惰性思想的支配下,对学习无动于衷,不愿独立思考,习惯于坐享其成。

(二) 盲从

每个班级总有那么几个孩子,他们思维活跃,能够积极思考问题,联系已有知识,迅速获得答案。这时,其他孩子就会马上附和。不难发现,这部分附和的孩子并没有独立思考,对他人的答案,尤其是成绩较好的同学的答案,从不质疑,这种盲从现象很普遍。积极思考,敢于发言的孩子在每次的任务中得到锻炼,他们的提升制约了“盲从”孩子的发展。久而久之,合作学习沦为部分学生的一言堂,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三) 自卑

展示成果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小组成员经常互相推脱,不肯展示,或者分享成果时声音很小,对自己没有信心。这些不自信的行为表现源自自卑心理。

二、 原因分析

(一) 教师方面的原因

1. 任务设置不合理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合作学习有着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如果合作学习的任务设置过于简单,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合作学习将流于形式;如果教师忽视学情,照搬教材,可能会出现某些问题过于深奥,大部分孩子无从下手的局面。这必然导致大部分孩子没有信心解决问题,他们只能选择等待,最后“盲从”于那些能够解决问题的个别学生。等待的过程就是思维偷懒的过程。

2. 评价体系不健全

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标准势必造成孩子忽略合作的过程,片面追求结果。过程不重要,学生就会偷懒;结果很重要,学生就会为了得到好的评价,直接照搬他人成果。而重个人轻小组的评价标准,必然造成孩子的自私,不愿分享,合作学习没有“合作”。不健全的评价体系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学习心理和不良的学习行为。

(二) 学生方面的原因

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知识水平、能力水平较高的孩子在活动中容易脱颖而出。而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往往无法得出结论,他们只能成为倾听者。久而久之,他们不愿意动脑思考,思想上变得懒惰。更有一部分孩子因为错误而被同学嘲笑引发了“自卑”。

合作学习绝不是简单的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而是集体思维的碰撞。怎样让学生真正合作,平等参与,有效学习是每一位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三、 应对策略

(一) 合作学习分组要科学化

初中生物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小组以2~6人为宜,一般设有组长、发言人、实验操作者、记录员等成员。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九个范畴的智能,这九个智能的发展水平因人而异。教师在分组时既要让每个学生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自身优势又要考虑组员间的智能互补,实现不同思维的碰撞。“人际智能”水平较高的学生,他们能够敏锐地察知他人的想法,善解人意,又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协商能力,适合担任组长的角色;“语言智能”水平较高的孩子,他们听说读写能力强,能顺利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是发言人最合适的人选;“肢体运作智能”较强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由他们来执行实验操作;“逻辑数学智能”高的孩子,喜欢提出问题,推理能力强,也很适合担任实验操作员。分组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生物教师要用心观察学生并且充分征求班主任的意见。科学的分组能让组员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建立起组员间民主、平等的关系。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孩子扮演着自己最擅长的角色,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优越感,以更大的热情为合作学习服务。同时,成员间能力互补让合作学习更加高效,组员还能从同伴中获得他人的智慧,促进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

当然,分组还要兼顾到每个小组间的均衡,包括男女生比例,让每一个小组学生能力相当,让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更加公平。

(二) 合作学习任务设计要合理化

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是老师们最花心思,但学生却往往掌握不好的地方。如果能让学生主动探究这些知识点,一定会印象深刻。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認知规律对任务进行优化,在难度较大的地方为学生清障。

以七年级下册心脏结构的教学为例。教材“观察与思考”的讨论4:“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相连的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在合作学习中过于简单,学生可以直接从书本找到答案。笔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功能”这一教学难点,将该讨论题设计成“猪心灌水实验”。实验采用的是猪心实物,实物中的部分结构与图中位置不符,血管不易识别,这些原因增加了实验的难度。因此,教师在课前将猪心中与心脏四个腔相连的血管的名称标注在实物上,降低合作学习的难度,为合作学习清障。实验的第一阶段有三个任务。

任务一:将清水从肺静脉灌入,观察实验现象,写出清水流动路径。

任务二:往以上实验中清水流出的血管倒灌入清水,观察清水从哪里流出。

任务三:将上述两个实验现象进行比较,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在进行任务一的操作时,直观观察到清水从主动脉流出。根据已有知识,他们顺利写出清水流动路径“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接着,学生在继续操作中观察到清水从主动脉灌入,直接从主动脉漫出。于是他们得出任务二的结论:清水无法原路返回。经过比对任务一和任务二的结论,他们意识到如果心脏和血管连成的通路只是一个单纯的管道,那么清水在这个管道中的流动方向是不唯一的。然而事实是,清水的流动方向是单向的,于是学生推测出通道中必然存在着特殊结构,这个结构能保证血液朝一个固定的方向流动。学生再联系之前学过的静脉瓣及其功能,得出结论“心脏和血管之间也有瓣膜,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但是,瓣膜具体分布在哪里学生并不明了,接着学生继续完成第二阶段的实验任务。

任务四:用剪刀剪开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寻找瓣膜结构,试述瓣膜如何防止血液倒流。(刀尖锋利,请小心操作)

学生在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主动脉上找到瓣膜。根据已有知识和小组讨论,学生得出更进一步的结论“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开,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至此,学生顺着有梯度的任务,通过合作学习,找到瓣膜的着生位置,突破“瓣膜防止血液倒流”这一难点。

(三) 合作学习评价要规范化

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初中生物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运行。笔者对初中生物课堂合作学习的评价采用组内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既有过程性评价,又有结果性评价。组内评价有助于激励组员,让每个成员动起来。教师评价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一种评价,是对小组合作的整体性评价。在成果展示中,各组积极表达本组的观点,百家争鸣,教师应对小组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思维酌情加分,强化小组合作意识,增强小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对各个小组的评价无形中引入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四、 结语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是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途径。科学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问题设置的合理化是合作学习的基础,规范化评价是合作学习的动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适时的启发,积极推动初中生物课堂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虞淑霞.合作學习中的不良心理及矫正策略——以“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一课为例.中学生物教学,2013,11:7-10.

[2]范永梅.“合作学习”实践与反思.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3:19-22.

作者简介:

姜文琛,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理论初中生物合作学习
多元智能理论在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