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万江,周 青
(江西省万年县人民医院,江西 上饶 335500
骨折多为突遭外界意外所致,患者在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遭受肢体重创,无论身体还是心理都难以承受,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不便,患者不仅要忍受身体上的疼痛,还要承受心理压力,患者出现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如焦虑、抑郁等。多个研究显示,骨折手术后患者易表现出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影响骨折恢复,因此骨折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和心理干预越来越受到临床心理学和骨科学的关注[1-5]。另外,患者对骨科手术缺乏了解,过度担心麻醉和手术意外,使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恐惧、担心和紧张,这些情绪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目前国内研究主要是从护理层面对骨折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尚未检索到从手术医生角度进行的心理干预相关文献[1-14]。本研究从骨科手术医生角度,对2016年9月-12月在江西省万年县人民医院住院的骨折手术患者在术前和术后进行心理干预,观察手术治疗联合心理干预对其不良情绪及预后的影响。
以万年县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9月-12月收治的骨折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X光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确诊的骨折患者;②需手术的各类骨折[15];③患者对该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严重脑器质性疾病者;②严重内科疾病者;③有意识障碍无法配合心理治疗者;④有精神病史者。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共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本研究获江西省万年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均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和护理,并遵医嘱进行术后处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在术前和术后由主治医生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方法如下。①手术室音乐治疗: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由专人播放舒缓的放松音乐,并辅以言语暗示,在术前进行,耗时20 min;②支持性心理治疗:通过沟通技能让患者建立对医生的信任,鼓励患者倾诉,认真倾听、共情,了解其生活和社会支持情况,鼓励患者讲出其对手术方式及预后的担心,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通过积极的正性暗示语言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在术前和术后查房时进行,每天一次,每次5 min;③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骨科疾病,由主治医生对治疗方式进行充分讲解,使患者对手术有正确的认识,让患者认识到不良情绪是源于不合理的认知,并从心理层面对疼痛与焦虑情绪的关系进行讲解,使患者消除不合理认知,在术前、术后及每次随访时进行,每次20 min;④小组放松训练:由主治医生组织患者在病房开展小组呼吸放松训练和冥想训练,以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共4次,术前和术后各两次,每次20 min,并督促患者每天进行练习;⑤家庭治疗:由主治医生在出院前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教导家属如何护理患者,加强积极的正性暗示,并建议患者出院后每天由家属陪伴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呼吸和冥想放松训练,在术后及每次随访时进行,每次20 min。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16-17]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采用肌肉骨骼功能评分简表(Short Musculoskeletal Function Assessments,SMFA)[15,18]评定患者骨骼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水平。SAS由Zung于1971年编制,为自评量表,共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其中15项是正向计分,5项是反向计分。20个项目评分之和为粗分,粗分乘以1.25取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SAS标准分<50分为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为重度焦虑。SDS由Zung于1965年编制,为自评量表,共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正向计分和反向计分各10项。20个项目评分之和为粗分,粗分乘以1.25取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SDS标准分<53分为无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SMFA共46个题目,包括4个领域:日常生活活动、情感状态、臂和手功能、运动能力,最后以功能指数及烦恼指数总结。功能指数是对1~34题即功能的总结;烦恼指数是对35~46题因为功能问题所受困扰程度的总结,各题均采用5级评分,评分越高代表功能恢复越不好。
于基线期及治疗3个月后,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两名骨科医生对患者进行SAS和SDS评定,在治疗3个月后进行SMFA 测评。均在安静的办公室内进行评定,每次评定耗时约40 min。
干预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15~85岁,平均(50.32±9.97)岁;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12~87岁,平均(49.92±8.43)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基线期,两组SDS及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SDS及SAS评分均低于基线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673、13.431,P均<0.01);对照组SDS及SAS评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02、2.435,P均>0.05);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SDS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1。
表1 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分)
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a与基线期比较,P<0.01;
b与对照组比较,P<0.01
治疗3个月后,两组SMFA功能指数与烦恼指数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21、40.837,P均<0.01)。见表2。
表2 两组SMFA评分比较分)
注:SMFA,肌肉骨骼功能评分简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对临床各科疾病预后的影响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广泛重视。有研究显示,骨折患者合并心理问题,对其治疗效果和预后均有不良影响[2-7]。既往研究均从护理角度对骨折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王冰等[1-14,19-21]的研究结果显示,对骨科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本研究由基层医院一线骨科医生对骨科住院骨折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心理干预,探索心理干预对骨折患者不良情绪及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1),干预组SMFA功能指数与烦恼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提示心理干预可能有助于缓解骨科住院骨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促进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首先,心理干预使患者对整个手术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减轻甚至消除了患者的恐惧、紧张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其次,心理干预使患者以新的思维认识术后疼痛及负性情绪,并积极应对。有研究显示,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改变患者对人和事物的认知,理智地认识自己的负性情绪,从而达到缓解病情、改善焦虑抑郁症状,改善疾病预后的目的[22-23]。
因此,对骨折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不仅能直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还可间接促进患者躯体的康复和骨骼功能恢复。提示在临床实践中骨科医生除了关注患者的躯体症状外,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有不良情绪的骨折患者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以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躯体康复。
综上所述,与单纯手术治疗相比,手术联合心理干预治疗不仅有助于改善骨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还可促进患者躯体的康复和骨骼功能恢复。但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本研究纳入的是基层医院的骨折患者,且样本量较小,样本的代表性可能较局限;其次,本研究纳入了不同骨折部位的患者,未很好地控制样本间的异质性;最后,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本研究中的心理干预实施者非专职心理治疗师/咨询师,而是由两名经过心理咨询师统一培训并获得相应资格证的骨科医生担任,其心理干预方法和技术还需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