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指导下的英语专业TBI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2018-07-14 06:02屠云儿
台州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档案袋课外阅读评估

屠云儿

(台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一、引 言

近三十年来,在经济不断发展、对外交流不断加强的社会大潮下,英语专业成为本科院校开设最广泛的专业[1],然而实践教学中,作为专业技能课程中的阅读课程却在专业的扩张中不断被边缘化。21世纪初有学者提出阅读“零课时”教学模式,更让阅读课陷入可有可无的境地,以至于黄源深(2011:10)先生撰文疾呼“救救阅读课”[2]。作为从事一线教学的阅读教师,笔者认为,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毋需多言,英语专业阅读课发挥着从“learning to read”过渡到“reading to learn”的作用,学生在基础阶段的阅读积累与阅读能力提升,对他们后续专业知识课程尤其是文学课的学习及今后的学术研究能力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如何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要旨,构建有效阅读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是任何一位有责任的阅读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尝试将促学的形成性评价引入阅读课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档案袋管理与评价机制,希冀保证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的“质”与“量”,有效监控、管理和评价学生课外阅读实施情况;同时将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3]。

二、形成性评价与TBI阅读教学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相对于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而言的概念。关于评价的形成性功能早在1960年代就有提及,直到90年代初,学界开始重视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的作用。如Weir(1993:167)指出,教师通过形成性评估,能有效调整教学环节和引导学生的具体学习行为[4];Brown(1997:369)主张形成性评价的关键在于认清学生当前水平和学习目标两者的差距[5]。到了21世纪,学界关于形成性评价的阐述日臻完善,重点突出形成性评价的促学功能(evaluation for learning)。国内,在政策导向的影响下,近年来关于形成性评价的论文大量涌现,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总体质量偏低[6]。其中,文秋芳(2011)撰写《〈文献阅读与评价〉课程的形成性评估:理论与实践》一文对课程形成性评价进行了探索,构建了以科学、合理、可行及系统的学习证据和多元的评价主体为特征的课程形成性评价理论框架,为学界提供了较好的示范版本[7]。

TBI(Theme-based-instruction)是基于 CBI(Contentbased-instruction)教学理念而衍生的教学模式。CBI理念是指将语言教学置于某个学科教学或基于某种主题教学来进行,将语言和内容结合起来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教学[8]。这种内容依托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中国[9]。TBI教学模式适用于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阅读教学,学生经历主题深究(exploring)、主题延伸(stretching)和主题超越(transcending)三阶段,阅读内容富有层次性和梯度性,从基础性阅读到发展性阅读、拓展性阅读,实现从学习阅读(1earning to read)到阅读学习(reading to learn)的转变,同时也培养阅读理解力、欣赏力和创造力,促成阅读能力的逐步提升。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以促进学习的形成性评价理念为指导,以提升英语阅读能力为目标,用阅读档案袋过程评估的方式,构建TBI阅读教学模式的框架,并展开实证研究,检验其有效性。

三、形成性评价指导下的TBI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一)理论依据

考伊、贝尔及斯蒂金斯(R.Stiggins)等认为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要素的内核包括以下四个:学习目标、收集证据、解释证据及反馈。首先,清晰的目标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它既是教师收集和解释证据的依据,也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依据;其次,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强调每一个教学决策的作出需基于证据。所以,全面、准确且可靠地收集学习证据是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的不可或缺的步骤,一切与达成学习目标相关的反映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的外在表现都是学习证据;再次,解释证据是指对收集到的学习证据按一定参照标准,包括标准参照、常模参照,或者自我参照进行分析与解释,解释学习证据是教师正确作出教学决策的依据。最后,评价的发展性价值最终通过反馈来实现。反馈是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的一个核心的关键性要素,没有反馈就没有学习的促进[10]。

笔者同时参照了 Jennifer S.Delett(2001:560)等建立的外语课堂档案袋评价框架(见图1)[11]。

图1 外语课堂档案袋评估模式

该框架适用于各个教育层次、不同语种的外语课堂。确定评价目的是实施档案袋评价的第一步,目的引导档案袋评价的整个过程。清晰的评价目的,首先引领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并将其分解,设计和确定相应的任务及其评价标准。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定档案袋的组织形式,包括如何归类和存放。随后进入实施阶段,教师严格管理和监控评价,督促学生定期将有关材料按要求放入档案袋,及时组织检查并给予信息反馈等。最后是教师反思环节,评估布置的任务是否完成、既定的目标和目的是否达到、达到何种程度,通过问卷和访谈方式,从学生视角检查评价的准确性与一致性程度[12]。档案袋评价框架引入外语阅读教学课堂,建立阅读档案袋,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高层次阅读能力。档案袋评估的目标与阅读教学的目标保持一致。

(二)教学模式总体框架

基于以上理论,笔者构建的形成性评价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模式由以下三个重要环节构成:确立目标,搜集学习证据链,反馈与评价(见图2)。

阅读教学模式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洪民等(2011:82)指出阅读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其中阅读理解能力包括记忆能力,概括能力和评析能力[13]。所谓细目标就是将以上总目标操作化,完成各类任务。任课教师需在期初明确目标、任务与要求,并提供任务评价标准,即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该怎么做。这是课堂评价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另外,阅读课程较之其他课程的一个特点是大量的阅读发生在课外,从某种程度上说,阅读能力能否提升取决于课外阅读的质与量。那么,如何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如何搜集学习证据链?如何给予反馈与评价?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建立阅读档案袋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阅读档案袋评估是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具体表现形式。

图2 阅读教学模式

(三)阅读档案袋的创建

如前文所提,笔者旨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档案袋评价机制,通过有效监控、管理、评价学生课外阅读实施情况,保证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的“质”“量”,运用促进学习的形成性评价教学理念探讨“如何让课外阅读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创设有利于师生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最终达成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目标。基于此,笔者查阅大量文献,借鉴他人经验,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以下阅读档案袋的形式、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

1、阅读档案袋的形式

以方便实施和易于提取为原则,阅读档案袋采用纸质和电子档案相结合的复合档案袋形式。学生准备适合的容器,比如档案盒、文件夹等方便归类整理文件;容器外层书写姓名、专业、年级等相关个人信息,除个人信息外,容器外面同时记录历次检查情况,留下清晰痕迹。另外建立电子档案,主要用于储存学生音频、视频及图片等非文字文件,也包括历次检查跟踪记录,及阅读能力测试成绩等。纸质档案袋平时由学生自己保管备查,电子档案由教师保存。

2、阅读档案袋的内容

档案袋里的内容是档案袋评估的核心所在。阅读任务设置是否合理妥当,极大关系到评估的效度。所以,一方面,各项阅读任务的布置需以提升阅读能力为总目标;另一方面,任务的强度与难度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进,实行分阶段、分步走的策略。在上述原则指导下,每一学生将阅读材料、读书日志、读书笔记、口头(书面)读书报告放入档案袋。具体操作过程中,需将每种材料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其中读书报告是最能体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产出形式,应重点指导,具体见表1。

表1 档案袋内容

3、阅读档案袋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式

如果说档案袋的内容设置影响评估的效度,那么评价标准和评价形式关系到评估的信度,进而影响其效度。阅读档案袋中各项内容评分细则和标准由师生共同商讨制定,不同的评价内容参照不同评价标准,最终形成评价量表。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结合的方式,以及整体性评价和分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师生在每阶段阅读检查时必须严格执行评价量表,保持评分的一致性,及时记录结果,归入档案袋。

4、阅读档案袋的实施

首先,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阅读小组(每组3到4人);其次,教师在期初对学生进行阅读档案袋培训,明确档案袋评价的目的、形式、内容及评价标准和方式,商定阅读主题、划分阅读阶段(一般4到5周为一阶段),确定每阶段阅读计划和目标(包括阅读篇数和读书笔记的量、读书报告的篇数等);再次,学生个人根据主题收集阅读材料,经所在小组讨论通过后推荐给全班,结合教师的推荐,确定该阶段阅读材料;最后,学生阅读所选材料,做阅读日志、读书笔记和读书报告,收入个人档案袋,小组随时互查,教师抽查,与此同时,教师课堂教学的主题与学生课外阅读主题保持一致,或者直接选择学生报告中反馈较多的阅读材料组织教学。

每一阶段最后一周为阅读小结周。先小组自评,将结果汇报给值勤小组,由值勤小组集中介绍各小组阅读完成情况,根据评价标准进行小组总体评分,并将结果收入个人档案袋。教师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批阅学生读书报告一篇(由学生自选最好一篇),精选优质笔记和优秀阅读报告进行课堂展示,作为样本引导下一阶段的阅读,同时指明不足之处。如果说学生互查重在阅读的“量”,那么教师则把握阅读的“质”,师生在检查环节上,互为配合,各有侧重。通过评价与反馈,完成阅读教学模式总框架中的最后环节。

5、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选择阅读材料。一是材料要符合学生需求,既有质的保证,又有量的满足。所谓量的满足,指每篇文章的字数(需1000字左右),也指每阶段阅读文章的篇数(至少15篇);所谓质的保证,既指要多读好文,多读经典,又指阅读难度需与学生现有的阅读能力相符。二是学生可自主选材,材料由教师推荐和学生自选相结合。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选材尽量体现一定的文学性,培养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为高年级阶段的文学欣赏打下基础。

其次,重视阅读档案袋的维护与检查。以可操作性为原则,文件档案袋由学生自己保管和维护,组内成员相互提醒和监督,教师需阶段性抽查,促使学生顺利完成每一阶段阅读任务,防范有些学生为了应付任务而临时突击或抄袭现象;而电子档案由教师建立和维护,便于登记检查结果和有关阅读能力测试成绩,并及时反馈。

再次,形成性评价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落到课堂教学的实处,如从选择阅读材料到档案袋评价,学生全程参与,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如何保持评价的准确性和检查的一致性,需要教师有更大的责任心,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阅读档案袋评估一旦开始,教师需要全程监督和管理,追踪阅读实施情况,认真检查笔记和批阅读书报告,及时反馈与评价。教师的参与在档案袋评估初期,在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前尤其重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榜样作用是阅读计划成功的关键。

最后,需要用好评价结果。教师可将档案袋过程评价的结果用于学生阅读成绩的评定。在学期末将每一阶段的检查结果汇总后,形成一个量化的分数,以平时成绩的形式纳入学科成绩,而且平时成绩比例不低于50%。将档案袋评价和学生考核体系相联系,既能督促学生认真完成阅读计划,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是衡量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数据。

四、结 语

综上,笔者再次强调,通过阅读档案袋过程评估方式构建的TBI阅读教学模式符合促学的形成性评价理念,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档案袋评估有利于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通过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培养阅读欣赏能力,也有利于在主体参与方面培养学生的评析能力。同时,笔者也相信,与这一教学模式相应的阅读课的过程性评估,较之传统的总结性评估有相当的优势。

猜你喜欢
档案袋课外阅读评估
反思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国内档案袋评价方式的相关研究概述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教学档案袋在美国教师教育计划中的应用探究
双信封制和综合评估制各有千秋
浅谈课外阅读的策略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