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韧
北京十八中党委立足学校实际,勇于实践,不断创新,构建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双培养”机制,即“五个机制”:党政协同配合机制、培养对象选拔机制、目标激励机制、长效培养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五个机制建设把人才培养、提升党员队伍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教师专业成长进行有机结合,彰显了党组织的影响力、战斗力和凝聚力,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助推了教师队伍内涵发展。
党政协同配合机制
“双培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党组织工作重在思想政治引领、师德建设和协调组织沟通。教师专业化培训需要教育、教学、教研部门组织实施,党政协同配合机制是做好“双培养”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各支部拟定“双培养”工作计划、路线图和时间表,与学校教学处、教研组、教育处、教科研室召开联席会议,提出相應要求,各尽其责。教育处、教学处每年把“双培养”工作列为部门重点工作,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抓手。同时,学校行政部门把“双培养”工作作为重要项目,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这样,全校上下营造了党政密切配合、同心同向、同频共振的良好氛围,保证“双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培养对象选拔机制
我们坚持师德为首、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阶梯发展和总量控制的原则,建立选拔机制,确定“双培养”对象占专职教师总数的20%以内。
选拔对象分别为:教龄在3-5年,教学较为突出且有潜力的青年教师;教龄在6-10年,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是校骨干同时也是区骨干的后备人选。这两个阶段的教师作为“双培养”的主要遴选对象,是金字塔的基底,数量较多。教龄10年以上,具备中学一级职称,学科教学成绩优异,在区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党员教师,确定为市骨干、教学、科研和管理干部培养对象;把政治上有意愿的非党员骨干教师确定为党员发展对象。
选拔采取自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党组织会同教学处、教育处对“双培养”对象进行筛选,为确定人选建立“双培养”档案。
目标激励机制
“双培养”工作本身就是强调以德立身,以德立学。当骨干说明业务精湛,是专业价值和水平的体现。入党不仅是政治光荣,而且对自己师德师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两者相得益彰。因此,当一名党员骨干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体现,理应成为是一名普通教师的目标追求。同时,学校按上级政策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让党员骨干教师有获得感,对党员骨干教师给平台、给待遇、给奖励。
长效培养机制
1.把非党员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
组织关怀引导,激发非党员骨干教师加入党组织的愿望。各党支部书记和党小组长从关心非党员骨干教师的思想、工作、生活入手, 经常与他们沟通感情,并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排忧解难。把学校“人才库”变成入党积极分子的“蓄水池”。
邀请非党员骨干教师参加主题党日活动,为他们购买党建书籍,提高他们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搭建专业成长展示、提升平台。聘请党性强、业务精、有威望的党员专家做非党员骨干教师的联系人,用他们的政治素养、人格魅力和专业水平影响和带动非党员骨干教师,也使其感受到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坚持党员发展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确保政治合格。对条件成熟或趋于成熟的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引导他们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2.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育教学骨干和管理干部
开办党员骨干教师研修班,组成研训共同体。由党员特级教师、教学副校长张林靖担任班主任,根据调研需求拟定任务清单,每月2次,每个成员做一次讲座。组建“党员骨干培养团队”,为培养对象进行专业上的一对一指导。搭建专业提升平台,如为他们争取更多的参加市、区各类研修和比赛的机会。开展“优秀党员示范岗”、党员教师献课、骨干教师献课等活动,提高党员教师的专业水平。
考核评价机制
有效的评价有利于增强培养对象的自我成长意识、自主发展的动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我们拟定了《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教育集团党员骨干教师培养评价意见》,评价内容包括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和工作业绩五个方面,含政治意识、学习情况、活动参与情况、出勤率、师德、工作岗位和工作量、建言献策、先锋模范作用、工作业绩、群众满意度等18个指标。评价方式除问卷、访谈、座谈外,还有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学校党委每学期末评价一次。多元评价旨在对培训方式、内容、过程和效果进行再认识,包括对培养对象培训前后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态度、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的再认识,并以此为基础为后续的“双培养”工作提供建议和帮助。
“双培养”五个机制建设为保持党员先进性,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供了有力抓手和舞台,拓展了基层党建的领域和空间,让党组织迸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