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敏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干诊三病房,辽宁 本溪 117000)
老龄化社会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越来越明显。发生压疮主要是因为剪切力、压力而损伤皮肤所致。据有关调查发现,年龄大于55岁的老年患者发生压疮的概率,要比年龄小于55患者发生压疮的概率高出5倍左右[1],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通常而言,临床中,Ⅰ期压疮容易被忽略,当患者就诊时,疾病通常已经进展为Ⅱ期了。有关实验结果表明,除了卧床患者容易发生压疮之外,坐位时间过久的患者,也容易引发压疮。临床以往治疗压疮的方法,疗效不甚满意,大部分患者压疮愈合效果欠佳,不利于患者恢复[2]。此次实验为探讨老年患者Ⅱ期压疮护理中无张力手法的应用,特此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于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压疮Ⅱ期老年患者72例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选取的72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收治,全部患者均与临床Ⅱ期压疮诊断标准相符。按照电脑随机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36例。其中研究组20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年龄55~80岁,平均(75.4±2.3)岁,压疮发生位置:外踝部4例、髋部16例、肩胛部4例、骶尾部12例;常规组中22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年龄55~82岁,平均(76.7±2.5)岁,压疮发生位置:外踝部5例、髋部15例、肩胛部5例、骶尾部11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比较发现两组的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评估两组患者压疮危险性,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定时翻身、正确摆放患者姿势和体位、给予患者气垫床,强化管理患者汗液、引流液,避免皮肤遭受刺激,为患者补充机体所需营养,适应温热的盐水,冲洗患者压疮创面,若敷料存在污染,则立刻予以替换。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之上,应用无张力手法进行护理,具体方法为:①无张力抱起:首先,护理人员在患者床边缘坐下,避免患者发生坠伤,其次,自然下垂患者的双腿,患者整个身体向着护理人员,保持前倾姿态,并在护理人员的肩部上,将患者双手搭在上面,护理人员处于患者双腿间,并把左右手放在患者臀下,向患者骶尾部使力,为避免压力升高,在患者骶尾部握紧双手,抱起患者,整个无张力抱起期间,护理人员应当要避免骶尾部压力过大,让患者骶尾部保持松弛状态。②无张力翻身:患者体位保持时间过久时,需予以定时翻身,翻身操作期间,护理人员将手置于患者身体下方,让患者受力较大的部位的皮肤保持松弛状态,比如髋部、肩胛部等,将患者的身体向护理人员身体的中心线方向抬起,保持患者压疮位置的皮肤呈松弛状态。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标准分为痊愈、好转、无效三个等级,其中痊愈标准为:通过护理后,压疮创面愈合良好,覆盖完全;好转标准为:通过护理后,压疮创面存在少量的渗出液,创面大部分愈合,可见生长良好的肉芽组织;无效标准为:通过护理后,患者压疮无任何变化,或压疮面积增大,未见肉芽组织。总有效率=(好转+痊愈)/总病例×100%。以我院自拟问卷表,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总分数为100,非常满意为85~100,比较满意为65~85,不满意<65。总满意度=(比较满意+非常满意)/总病例×100%。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护理效果:研究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常规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2.2 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由于患者年龄的增大,加之诸多基础疾病,各种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提升。导致患者需长时间卧床,进而引发压疮。大量研究报道称,高龄患者压疮的形成,与患者运动量减少、年龄、皮肤状况、精神活动等诸多因素相关[3]。通过针对性的护理以及有效治疗,可降低患者痛苦感受,促进疗效提升,对患者疾病治愈而言,意义重大。
本次实验结果中,研究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由此可说明,无张力手法在压疮Ⅱ期老年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效果十分突出,值得临床推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