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依硕,李钢*,梁燕均,谭然,邵琰,陈露露
(1. 西北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7; 2. 西北大学 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127)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愿景与行动》)发布,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具体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地方省市对“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响应,欲借此契机得到充分发展. 国际社会也逐渐认可并接受“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积极投入到 “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国内相关科研机构积极推进对“一带一路”的研究. 从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不少高校、科研院所专门成立了“一带一路”建设研究院、所、中心,其中具代表性的包括: 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一带一路”研究院,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大学丝绸之路研究中心,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这些研究机构的成立将对“一带一路”的建设起到重要的智库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是近年“两会”的重要议题. 2014年“两会”倡议并提出重点建设“一带一路”;2015年“两会”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将全面进入落实阶段;2016年“两会”将“一带一路”列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重要支撑;2017年“两会”提出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政府层面对“一带一路”相关领域的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科研领域也备受重视,尤其在国家各类科研基金方面,近3 年,“一带一路”相关课题的立项数呈井喷式增长. 基金项目的立项本质上是研究者通过申请获取国家拨付经费,支持其在未来3~5 a开展相关领域的创新性研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解析基金项目的立项信息可以窥探某领域的研究格局与发展态势.
从文献计量的视角来看,对于基金项目的分析总体可分为3类: 单独针对社科基金的分析[1-3]、单独针对自科基金的分析[4-6]、同时对多种基金进行分析[7-9]. “一带一路”已逐渐成为热点研究议题,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展开了大量的探讨[10-17],但通过文献计量方法研究“一带一路”的文章并不多见,尤其是通过解析国家和有关部委基金项目立项情况的研究较为缺乏. 本文旨在通过对 “一带一路”立项项目的解析,窥探“一带一路”研究的格局和态势,为“一带一路”建设与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研究数据主要来自2014—2016年各类基金官方网站项目立项的通知公告(截至2017年1月),通过检索“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路”“海丝”等关键词获取基金项目信息,进而开展分类整理. 涉及的基金项目主要来自国家和有关部委(见表1),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简称自科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简称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简称教育部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西部开发司“一带一路”建设的专项课题(简称发改委专项)、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简称旅游局立项).
表1 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各类基金项目立项情况
首先,通过数理统计方法,绘制相关图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其次,借助ArcGIS的空间解析与可视化功能,从不同视角解析“一带一路”的研究格局与态势.
2014年起,“一带一路”的相关基金项目开始出现,并以每年50~60项的速度增长,其中2014年49项,2015年111项,2016年185项,增长趋势平稳. 3 年时间总立项345项,其中自然基金19项、社科基金259项、教育部基金50项、一带一路专项15项、旅游局基金2项(见表2). 可见,社科基金主体地位明显,增长平稳. 自科基金,2014年有10项,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为5项和4项. 教育部项目,2014年只有6项,2015年迅速增至23项,2016年为21项. 发改委和旅游局项目,2016年开始立项,相对其他三类基金响应略缓. 综合来看,这与各基金的侧重点有关,“一带一路”相关研究更多涉及社会科学范畴,所以社科基金立项较多(见表2).
表2 2014—2016年各类基金立项情况
本文所涉及的基金项目的立项级别,分为国家级基金(自科基金、社科基金)和省部级基金(教育部项目、发改委专项、旅游局立项). 通过分类统计,2014—2016年共有278项国家级基金和67项省部级基金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立项. 其中国家级基金约占81%,省部级基金约占19%. 2种级别基金在这3 年都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且增速平稳. 从侧面反映了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力度,以及从国家到地方各部门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响应(见表2).
由于自科基金、社科基金、教育部项目包含了不同类型的基金,本文对其下设基金的相关立项情况也进行了分类整理(见表3~表6).
自科基金方面(见表3),应急管理项目资助的数量最多,但2015—2016年无立项. 其他各项资助力度相当,每年均有1~2项资助. 应急管理项目2014年立项较多,主要是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的积极响应,说明项目类型主要针对的是最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紧迫性.
表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情况
社科基金方面(见表4、表5),一般项目资助力度较大,西部和青年项目适中,重点和重大项目相对较少,总体稳步增长.可见国家在不断加大对“一带一路”相关研究的投入. 其中2014和2015年重大项目均为5项,年际差异不大,但在2016年迅速增长至13项,增速明显. 重大项目立项涉及多学科领域,均匀分布于少数科研单位.
表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情况
表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情况
教育部项目方面(见表6),青年基金和规划基金项目较多,且在2015年后增幅趋稳,其他基金基本每年1项. 总体来看,在省部级基金申,教育部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响应较积极,投入稳中有升.
表6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情况
基于基金立项负责人单位所在省份,对基金立项空间分布情况进行聚类分析. 自科基金方面,对北京的资助力度最大,占总资助量的36%,广东3项,其余省份1项或无资助. 基金分布存在严重的地域不平衡现象,这也说明北京的科研工作者处在 “一带一路”的研究前列,其他区域有待加强.
相对自科基金,社科基金的分布较为广泛,但也存在分布不均. 具体来看,北京仍处在第1梯队,新疆、陕西、上海、甘肃、广西、云南立项数目较多. 广东、江苏、四川、内蒙古、浙江、福建水平相近,处在第2梯队(见表7).
表7 2014—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负责人省级行政单位聚类结果
教育部社科基金方面(见表8),共有19省(市)立项,陕西、甘肃、上海等处在第1梯队,北京、新疆立项数目少于前两类基金,但仍处在第2梯队. 其余各省情况基本保持不变,地域分布不均情况依然存在.
表8 2014—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负责人省级行政单位聚类结果
发改委专项立项数目较少(见表9),北京、陕西、上海、广东有立项,北京占总立项数的37%. 旅游局立项2项,分别来自北京和陕西.
表9 2014—2016年发改委专项立项负责人省级行政单位聚类结果
总体来看,各立项基金的分布较为集中,存在严重的地域分化. 其中,北京、陕西、新疆、上海、甘肃、广西、广东、云南、江苏、四川10省市占立项的绝大部分. 北京和陕西不仅立项数排名靠前,而且基金分布广,处在“一带一路”研究的前列. 究其原因,北京是国家首都,也是我国重要的政治文化科教中心,对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反应灵敏,跟进速度快;而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力争打造“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所以陕西相对其他省域具有天然优势,亦更加注重“一带一路”的相关研究(见图1).
结合“一带一路”的具体路线来看,各类基金立项总量排名前10的省域(直辖市)有: 北京、新疆、陕西、上海、甘肃、广西、广东、云南、江苏、四川,除北京、四川外,其余8省全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点省份,而四川的成都则是“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金立项总量排名第1的北京是“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政策的集散地,能够快速准确地做出响应,战略地位明显. 在基金立项总量排名前5的省份中,新疆、陕西、甘肃均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表现突出,在“一带一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根据《愿景与行动》,新疆是 “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窗口,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对外开放的典型内陆城市. 甘肃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向
图1 各项基金立项数空间分布情况Fig.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funds
西发展的重要通道和枢纽. 云南是“一带一路”面向南亚、东南亚发展的国际运输通道. 上海、广西、广东、江苏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沿海省份,经济实力雄厚、辐射带动作用强、对外开放程度高,在“一带一路”中扮演着排头兵和主力军的重要角色. 可见,“一带一路”所涉及的省份与“一带一路”的基金立项存在邻近关系,其基金立项数目较多、研究能力较强.
从各基金负责人的主持单位来看,共有192家科研单位获得立项,立项数大于3项的科研单位见表10. 排名前10的科研单位占立项总数的20%,排名前20的科研单位占30%,排名前30的科研单位占41%. 在排名前10的科研单位中,北京、陕西各有3所,甘肃2所,新疆、辽宁、上海各1所. 总体来看,北京和西北地区,尤其是陕西省的科研院所针对“一带一路”的研究项目最多,研究地位突出.
从项目负责人的立项数来看,差异不大,最多的有2项,其余均为1项.由于统计时间为2014—2016年,因此差距尚未拉开,分布相对平均(见表11).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统称,但还有很多与之相关或类似的说法. 这些说法虽然具体含义、涉及的区域略有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都在“一带一路”的研究范畴之内. 本文根据“一带一路”相关基金立项题目及其研究内容的统计得到,共有“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7种说法. 其中“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可归为一类,主要研究的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所涉及的区域.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研究的是古代的丝绸之路和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18]. 草原丝绸之路研究的主要区域是历史上各时期横贯欧亚大陆北方草原地带的交通道路,是古丝绸之路的一个分支[19]. 南方丝绸之路的主要研究区域是不同时期云南、四川、西藏等地对外连接的通道[20].
表10 科研单位基金立项情况
表11 立项2项的基金项目负责人汇总表
以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为研究主题的立项分别占立项总数的8%,6%,1%,2%(见表12),相对较少. 其中,以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研究主题的立项中,针对宗教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化学的研究较多. 以“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立项分别占50%,26%,7%,占总立项数的83%. 可见“一带一路”及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目前学者的主流研究方向,涉及的学科领域最广、研究范围最大.
表12 基金立项的主题分类情况
对每个立项题目提取3~6个关键词. 提取的关键词主要涉及地域、对象、主旨、方法等内容. 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高低,可以揭示“一带一路”研究的热点区域、领域、方向等. 经过统计,关键词出现频次大于10的共有30组(见图3). 总体来看,各类基金在高频词汇上基本保持了同步,出现频次高于20次的关键词,如文化、合作、中国、经济、机制、战略、建设、发展、新疆、产业等基本都有超过3种基金的立项. 可见当前“一带一路”相关研究的热点区域为中国的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热点领域为文化、经济、产业,热点方向为机制研究、战略研究、建设研究、发展研究. 从差异
图2 5种基金立项题目频次大于10的关键词统计Fig.2 Statistics of keywords with frequency at least 10 times in the five funds
区别的角度上看,民族、中亚、传播、东盟等关键词反差较大,且仅仅涉及1~2种类型的基金,这可能与各基金立项的侧重点不同有关.
“一带一路”相关研究涉及的学科门类繁多(见表13). 整理并综合统计分类得到,“一带一路”的相关基金立项涉及经济学、国际问题研究、民族问题研究、交叉学科/综合研究、管理学、历史学、法学、宗教学、新闻与传播学、语言学、考古学、社会学、地理学、艺术学、体育学、政治学、中国文学、统计学、马列·科社、教育学、生物学以及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22类学科和研究方向. 可见“一带一路”研究内容全面,得到了各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
表13 各基金立项的学科分类情况
社科基金项目中,经济学59项,国际问题研究49项,民族问题研究35项,分别占总立项数的22.8%,18.9%,13.5%. 可见在社科基金中这3类学科为目前“一带一路”研究的热门领域. 自科基金的热门研究领域有经济学、地理学、交叉学科,分别占42.1%,26.3%,21.1%. 教育部项目中,交叉学科(24%)、国际问题研究(20%)、艺术学(12%)、经济学(10%)为热门研究领域. 发改委专项的热门研究领域为国际问题研究、交叉学科、经济学,分别占40%,26.7%,13.3%. 旅游局立项共2项,均属交叉学科研究.
综合5类基金,研究的热门领域大体一致,经济学、国际问题研究、民族问题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占各类基金立项总数的58.7%,不同基金对立项项目的侧重点不同,各基金的热门研究领域也存在差异,如自科基金特有的热门领域为地理学,教育部项目特有的热门领域为艺术学. 此外,在所属学科占比排位上各基金也存在差异.
基于国家和有关部委立项基金库2014—2016年“一带一路”的相关基金项目立项数据,采用数理统计与空间分析的方法,管窥了我国“一带一路”研究的格局与态势,初步结论如下:
4.1.1 2014—2016年“一带一路”相关基金立项数目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增速平缓. 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立项数目最多,且逐年增长,对“一带一路”相关研究的资助力度最大. 从基金立项级别来看,国家级基金和省部级基金均平稳增长,国家级基金占立项数的80%.
4.1.2 立项负责人所属单位和省份,总体上呈集中分布,存在严重的地域分布不均现象. 受政治、科教、文化、历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北京、陕西等省市是“一带一路”研究的主力军,主体地位尤为突出. 空间上,“一带一路”所涉及的重点省份和城市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基金立项存在邻近关系,基金立项数目较多,研究能力较强.
4.1.3 从项目负责人的立项数目看,普遍为1~2项,由于统计时间为2014—2016年,因此差距尚未拉开,分布相对平均. 就科研工作者而言,对“一带一路”的研究还需继续跟进和加强.
4.1.4 “一带一路”及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学者目前最为关注的研究主题,其涉及的学科领域最多、研究范围最广.
4.1.5 对立项题目的关键词和学科类别的分析发现,各类基金在高频词汇上基本保持了同步,出现频次高于20的关键词基本都涉及超过3类以上的基金. 文化、合作、中国、经济、机制、战略、建设、发展、新疆、产业等出现频次高于20,反映了目前“一带一路”研究的热点区域为中国的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热点领域为文化、经济、产业,热点方向为机制研究、战略研究、建设研究、发展研究,热门学科领域大体趋于一致,主要为经济学、国际问题研究、民族问题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
本研究只统计了国家和有关部委发布的基金项目,对各地方、省市区发布的基金项目未作统计,有待日后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从时间上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仅4 年,我国学者对“一带一路”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由于“一带一路”的相关研究涉及多个学科,不少是多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部分立项的题目可能并未体现“一带一路”. 因此,随着支持力度的加强,未来对“一带一路”的研究还需深入,以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
从空间上看,虽然从国家到地方、到各相关科研单位,都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但各地的研究基础和程度有所差异,表现为明显的地域分布不均. 尤其不在“一带一路”沿线的省份、城市、科研单位,还应继续努力提升科研能力和协同水平,积极主动地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研究.
从研究前景看,虽然大多数学科均有涉及,但学科分化现象明显,很多学科的研究投入、深度尚待加强. 经济学、国际问题研究、民族问题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是目前“一带一路”研究的热点领域,且还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由于“一带一路”涉及的科研领域广泛,交叉学科和综合研究将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未来期待更多地区、更多学科参与,也期待中外科研单位开展联合研究,即“一带一路”研究的国际化程度还有待提升.
“一带一路”的相关研究应紧跟政策引导,适应国内外的研究趋势,摒弃学科偏见和地域偏见,加强不同学科、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积极配合“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