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亮,刘 攀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武术是历史发展长流中的一朵奇葩,其蕴涵的文化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武术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尊师重道”“自强不息”等精神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精髓的东西,为贯彻落实《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2014—2015)》,加强武术文化在学校的有效传播,河南省体育局和河南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进一步加强校园武术工作的通知》(豫体〔2014〕22 号),为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河南省体育局和河南省教育厅决定对全省中小学进行评定,建立武术特色学校,树立一批优秀典范,满足学生习练武术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当前校园霸凌现象层出不穷,在2018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副校长覃鸿称,校园欺凌事件在学生年龄上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建议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尽快出台一些惩治未成年人欺凌暴力等违法现象的地方性法律法规,而要想从源头上遏制霸凌现象的发生,学校就必须形成积极的校园文化,达到文化育人的效果。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2 565周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列举出的古为今用的15种优秀古代思想均在武术中有所体现。武术教育是学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鲜活、最重要的载体,在习练武术的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我国优秀文化的熏陶,推进学校形成积极校园文化。
我国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可以分为“金字塔式”“迁移式”“塔楼式”,其训练培养模式基本上是仿效苏联。在竞技体育发展初期,其人才是经过普通业余体校、重点业余体校、专业队和国家队层层选拔的,但这种模式存在成才率低且“出口”不畅,使家长和孩子不得以选择文化学习而终止继续训练。 武术特色学校是以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培养,学生积极参加每年度省、市级和全国性武术比赛,每年至少参加1次河南省武术特色学校武术比赛,武术特色学校的创建为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孕育中华文化的摇篮,同时也是中华武术的发源地。河南省的“少林拳”“太极拳”已成为河南享誉世界的重要名片。另有部分拳种如 “八极拳”“心意六合拳”“苌家拳”“撂石锁”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省体育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马延春说:“此前,我们对地方拳种进行了普查,河南大约有80多种拳种,但有很多拳种习练人数非常少,为弘扬武术文化,普及传统武术,同时丰富中小学体育课堂,应以武术特色学校为切入点进行普及。”河南省武术特色学校管理办法规定以段位制系列教程中的《趣味武术》《长拳》和当地特色武术拳种为教学内容,学校不仅可以利用当地拳种和区域优势进行传授,而且对地方特色拳种起到了保护与传承的效果。
武术特色学校的创建必然会拥有一批武术特长学生,然而拥有一批武术特长学生的学校,并非是武术特色学校。《河南省武术特色学校申报标准》中规定办学资质,申报武术特色学校的在校学生必须达到600人以上,习练中国武术学生数达到在校生的80%以上。 在创建武术特色学校的过程中,应该是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甚至是全体学生参与,对所有学生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那种只有少数学生参与的武术项目,层次虽然高,但是只能是拥有特长学生,而不能冠以武术特色学校的称号,因为这种只有少数学生参与的行为,并不能对学校整体的发展形成有力的推动。
武术特色学校管理理念的创新是打破过去学校管理“一贯制”的做法,社会需求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学校管理模式如果不能适应这种需求,将失去发展活力与动力。河南省被评为优秀武术特色学校的共同特征是成立了“武术特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经常性研讨校园武术工作,为学校发展提供思路,指明正确方向。例如,某小学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政教副主任兼体育组组长为副组长、全体班主任共同参与的“武术特色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学校开展“武术特色教育”的组织协调工作,使最具发言权的班主任成为管理者,同时兼具管理决策的执行者。这种管理模式使各级管理部门明确自己的职责,防止“乱打仗,打乱仗”的现象。
武术与其他体育项目的共同特征是在健身健体,而武术区别其他体育项目是在武术蕴涵的文化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 武术当中蕴涵的并非全是精华,而是糟粕与精华并存,武术特色学校的建设正是将武术中精华内涵传授给学生,使其受益,养成终身必备品格。
河南省自2015年开始申报创建武术特色学校以来,已有89所被命名为武术特色学校,其中有68所分布在小学段,占76.4%;初、高中共21所,占23.5%。目前河南省武术特色学校多集中在小学段,初中段寥寥无几,可见河南省初、高中段学校对武术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实施力度远不及小学段学校。从武术特色学校培养武术专项人才的角度来讲,对喜欢武术且具有这方面天赋的学生来说,步入初中后可能会失去继续深造的机会,不利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竞争合作是推进武术特色学校建设的驱动力,有竞争学校才会不断提高自身的武术特色建设工作,使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有合作才能促进校校间的积极互动,充分达到资源共享。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武术特色学校之间要进行交流,然而超半数以上的学校未建有武术信息平台。这使区域间优秀学校的成功经验不宜被借鉴,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加强交流和切磋,才能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武术特色学校的创建应是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景,它不单单是体育教师的事,而应是全校共同参与下的结果,但部分老师和家长认为学校应是知识传授的场所,一切以学业为重,还具有传统的“重文轻武”思想,与学校的目标背道而驰,同样阻碍武术特色学校的健康发展。武术特色学校在创建初期,校长应召开全体师生会议,使其明白武术特色学校是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武术特色学校创建不同于以往的武术专门学校,使场域外界人士了解习武不仅使学生强筋健骨,并且丝毫不影响学生文化课成绩,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讲礼守信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保持师生在思想上达成一致。
基于河南省武术特色学校分布情况,河南省面临着:(1)由于武术特色学校布局不均衡而导致喜欢并具有这方面天赋的学生失去继续深造的机会;(2)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角度来讲,初、高中段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大,课业负担重,更需要增强身体锻炼,因此协调好中小学段武术特色学校建设工作至关重要。在广度建设上需进一步加大,一方面中学段应积极推进武术特色学校的创建,逐步实现河南省武术特色学校建设均衡化;另一方面,武术特色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创新,加强建设深度,加大横向交流以优秀武术特色学校带动弱势学校,逐步实现武术特色学校优质化,以强促弱,共同推进武术特色学校特色建设,树立河南省优秀典范。
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古代哲学、古典美学、中医学等多种文化,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武术特色学校创立初期是集场域内校长领导、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学校文化认同感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拓展武术的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共同搭建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愿景。此外,要想塑造独特的学校武术文化氛围,使武术特色学校有别于其他学校产生独特的育人效果必须校内外共同参与。学校文化建设依赖于教师、学生在校内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独特的文化环境,教师和学生在学校范围内必须通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建设逐渐形成趋同的价值观,思维意识及行为习惯。 最后,使家长及社会整合资源影响学校文化的发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文化氛围。
在一所学校的众多资源中,师资资源是教学质量的前提保障,学校的管理者如果能够充分开发这一资源,不仅能够提升学校的软实力,还能够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同时,提高学校的名誉和知名度。比如,某小学为充分挖掘社会武术资源,实行层层聘任,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聘任。此外,学校还制定一套相对健全的《武术特色学校建设岗位职责》使教师明确了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应该干到什么标准;学校对于青年教师,要求过好入门关、上课关和教研关;对中老年教师,学校则一边通过竞争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我提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一边依靠以新课题、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核心的继续教育,在他们中间掀起自我提高的热潮。某小学以这种聘任制的方式让学校的新陈代谢功能保持持续不断地动力,为学校的教学质量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