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伟
(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根据观察众多比赛发现,很多失误都是由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心理原因造成的。青少年时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差,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足球比赛过程中,得分、失分、犯规、被犯规、误判等都有可能造成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内心极大的心理波动。在足球比赛中,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多少会存在一些与比赛相关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从某种程度上说可能会影响比赛的胜负。总体来说,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足球比赛中,一般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比赛心理障碍。
青春期年轻气盛容易产生比较激动的情绪,在刚开始进行比赛的时间段内,由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所处的外界环境对其大脑皮层产生刺激,而大脑皮层对相关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相对降低,容易形成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亢奋情绪,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下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情绪极其不稳定,导致其在比赛过程中难以集中精神和注意力。与此同时,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难以清晰地认知自身和对方的动作行为,把教练在赛前布置的战术和嘱咐抛之脑后,进而难以控制自身的行为。
恐惧心理指的是个人对外界的心理反应,由于外界环境的过度刺激,个人的大脑皮层难以进行有效的抑制,直接阻碍机体的工作成果和积极性。在足球比赛过程中,双方对抗激烈,场上形势瞬息万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比赛胜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遇到较强对手时,失球、点球、淘汰赛、决赛等情况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更容易出现恐慌的情绪。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处于恐惧的状态下会出现相应的生理异常反应,如肌肉不灵活、动作不协调、心动过速、呼吸不顺畅等,这些异常反应不但不利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肌肉灵活性的锻炼,同时也会导致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难以控制自我,甚至还会造成其心理异常反应,如思维不活跃、反应比较缓慢、难以集中注意力等,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发挥产生不利影响。
在足球比赛中,精神松懈的产生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打击是致命的。精神松懈容易导致肌肉过于放松,注意力不够集中,反应能力下降。这些现象的产生在比赛中容易造成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跑位不够积极、技术动作松弛、防守消极等不良因素。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对比赛结果的过度重视会造成其精神思想上的压力,处于此种境况下,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迫切渴求取得比赛的胜利,害怕承担失败的风险,在无意中给自己套上了精神枷锁,从而导致其在比赛过程中失利,难以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这种心理状态容易导致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动作和技术的不协调、团队配合不力、相互埋怨、出现英雄主义等,严重影响比赛的发挥。
2.1.1 同弱队进行比赛时往往会产生轻敌思想,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及比赛的复杂情况估计不足,过高地估计自己的个人能力和团队的力量,盲目地认为自己赢得比赛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在这种心态下,往往不会去认真地分析并探讨对比赛的对策,在教练员布置战术时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散漫等现象。
2.1.2 同强队进行比赛时往往会产生以下2种心态。一种是极度亢奋。在这种心态下比赛积极性高,拼劲儿十足能认真贯彻教练员的战术意图,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能力甚至超水平发挥,但是在这种心态下参加比赛也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如跑动过于积极消耗不必要的体能、拼抢过于激烈造成犯规、被犯规过于暴躁引起双方冲突等;另一种心态就是恐慌或消极的心态,这种心态在比赛中畏首畏尾,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参加比赛,对比赛缺乏信心和积极性,临场斗志不高,不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无论是比赛前还是比赛时教练员的言语都有可能左右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场上情绪的变化。在比赛中临场指挥时部分教练员喜欢用一些训斥、粗俗、辱骂的言语对待运动员,教练员的这种言行往往导致运动员出现斗志消极、精神涣散、故意输掉比赛等情况。
影响运动员能否取得比赛胜利的因素有很多,不单单取决于个人的技术水平,同时外界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干扰,如天气的好坏、器材是否完备、裁判的公正与否等,都能严重影响运动员比赛时的情绪。足球作为一项室外体育运动,外界干扰的众多因素无时无刻不影响着足球比赛的走势。在比赛中,如果是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造成球场湿滑,大风四起会使传球、射门、防守等技术动作失误增多,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会出现消极厌战、情绪低落等心理。裁判员的业务水平可直接影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比赛情绪,青少年心理承受力较差对裁判员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误判都不能很好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时会产生暴躁、冷漠、报复等心理。
临场经验丰富的运动员在比赛中会有较稳定的心态和较小的比赛压力,这种心态下能增强自信心为赢得比赛的胜利提供良好的基础。相反,对临场经验较少的运动员来说,比赛之前就有可能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由于缺乏比赛经验,对比赛的掌控力较差,怕在比赛上失败的心理造成情绪低落,最终失去比赛的信心导致实力不能正常发挥。
无论高水平还是低水平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都会有失误的时候,都会有受到挫折的时候,是否能马上转变心态,靠的就是强大的心理调节能力,这时候自我暗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自我暗示就是自我激励,在比赛失误时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可以靠自我鼓励、自我暗示来迅速调节自己的心态。
意向训练法一般又被叫作心理回忆训练法,指的是运动员在进行大量训练后其思想观念 变得熟练之后在赛场上的表现,是心理训练法的一部分。在足球比赛尚未开始时,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通过回忆足球的技巧战术和比赛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式获取精准的动作技巧和完备的战术体制,进而增强比赛的可看性和实际效果。念动训练法是通常用于比赛的心理训练,有利于比赛真实环境的创建和足球运动员水平的提高。
意志力是足球运动员赢得比赛和克服困境的主要决定因素。作为一名优秀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必要素养,加强对毅力的锻炼是必不可少。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训练时可以通过比赛训练的方法提升其获取成功的毅力。在进行意志力训练时,以制造问题、增加干扰因素的方式在生理和心理上锻炼队员,进而使其形成坚强进取的精神,促进其毅力和意志力的养成。
模拟训练法是指对足球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模拟,然后展开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锻炼,其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一般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进行模拟心理训练包括以下内容:竞赛构成要素的心理模拟训练、比赛客观环境、裁判等。在模拟训练方法使用时,首要是进行足球运动员的适应性准备,即整体剖析比赛中的敌方、比赛所处环境、基础设施等。其次,将分析得出的结论作为基础进行有指向性的训练。再次,由于比赛对手的差异性等,导致模拟训练中的核心不同,因此应将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提高作为基础,最终以评价估计训练效果的方式将其实际效益进行一定的提升。
在青少年足球比赛中胜负不仅仅取决于运动员的技战术和身体素质的差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比赛的胜负。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不良的比赛心态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大敌,能否克服比赛心理障碍保证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参加比赛是取胜的关键。在比赛前要根据比赛性质、运动员自身和运动队的特点及当前状态,采用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方法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达到消除不良心理、增强心理稳定性的目的,使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达到心理和生理最佳状态。在比赛中只有当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时,视觉、听觉、感觉、呼吸、心跳等生理机能才能处于最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能最大地发挥自己应有的实力,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