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洁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外交自古以来在国家的自身发展和国际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外交指的是国家发展对外关系,处理国际问题,贯彻本国对外战略与对外政策最常用、最基本、最重要的和平手段。 而体育外交作为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的对外行为中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作用,如2018年2月在韩国平昌举行的冬奥会就是典型案例。
体育外交有助于改善国家关系、缓和国际局势,在维护国内稳定与促进世界和平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体育外交是当代外交和国际关系中极具活力和魅力的重要内容,是传播和平与友谊的使者。
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朝鲜与韩国以联队的方式伴随着朝鲜族传统民谣《阿里郎》步入开幕式主会场。这是朝韩双方继2000年悉尼夏季奥运会、2004年雅典夏季奥运会、2008年都灵冬奥会后第四次在奥运会上共同入场。此外,在本次冬奥会上,朝韩双方还组成了女子冰球联队参赛,这是奥运史上两国首次联合组队参赛。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冬奥会是朝韩两国第一次在朝鲜半岛的土地上以联队的方式共同步入奥运会开幕式现场,所具有的含义更为深刻。
在此次冬奥会前夕,朝鲜就派出了以郑义溶为首的高级别代表团,其中还包括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妹妹金与正,而她则被外界视为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某个层面的“代表”。由此可见,代表团阵容相当豪华,然而“回暖”的并非只有朝韩两国的关系,美韩、日韩等国间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接触,推动了朝鲜半岛核问题的解决,可以说平昌冬奥会是在多方营造的和平氛围下举行的体育盛会。
其实,古往今来,许多国家都曾通过体育外交这一有效途径来缓和或解决国与国之间、国际社会所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发挥了体育外交的关键作用。早在古希腊时期,奥运会就被视为是一种倡导和平的庆典,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84年,当时,斯巴达王李库尔格与伊利斯王伊菲特签订了《神圣休战条约》,条约规定:“奥林匹亚是定期举行庆典的地方,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和平圣地,在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任何人都不得携带武器进入奥林匹亚,否则就被认作是背叛神的人,各城邦都有权对背叛者进行制裁。” “奥运外交”非战、和平的基调至此奠定,并流传千百年。
尽管朝韩两国在意识形态上有着巨大差异,但“体育外交”却在两国由来已久。从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2002年的釜山亚运会、2003年的大邱世界大运会,到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2005年的东亚运动会、2006年的都灵冬奥会,再到2006年的多哈亚运会、2007年的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这些运动会的开幕式上,朝韩都共同携手入场,平昌冬奥会则更是朝韩双方第九次的携手入场,但距离第八次2007年的长春亚洲冬季奥运会已达11年之久。这些事例既是朝韩双方体育外交的继承,也是随着时代变迁两国体育外交作为外交手段之一的审时度势的运用。从以往来看,朝韩双方体育交流的加强都是在两国关系较为缓和的背景下进行的,而此次平昌冬奥会成为朝韩关系改善的一个窗口,更是政治关系的缓和在体育领域的辐射,平昌冬奥会后,朝韩首脑在阔别了11年后的4月27日进行了会谈,美朝之间也于6月12日在新加坡进行历史性会晤,半岛局势逐渐回暖。
从平昌冬奥会可以看出,体育外交是围绕体育活动所展开的,它可以为国家间提供以体育为契机,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的机会,是传统外交渠道以外的补充,因而更具灵活性和亲切感,体育外交所带来的亲切和温暖就如同沐浴“阳光”一般,阳光缓缓渗透,慢慢融化了国与国之间的罅隙,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两国关系, 融化了由国家间差异所造成的“坚冰”,对于缓和地区和国际局势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各国可以通过体育外交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自我的良好形象与气质。1964年的日本东京奥运会,日本向全世界展示了自己在二战后的崛起,也预示着它作为全球经济中一股重要力量的兴起;2002年,韩国与日本联合举办的世界杯,表明了韩国成为全球化世界中的重要一员;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尤其是开幕式上的精心设计,体现了中国的软实力,强调了中华文明的古老与传统,展现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民族气质,更让世界各国从更多视角来了解中国。
论及个体而言,在体育赛事中,国家队和个人的成功也是展现国家形象的载体之一。此次平昌冬奥会,中国队顶住了客场作战、裁判不公等不利因素,尽管在总成绩上优势不明显,但是在单项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男子短道速滑500m比赛中,中国年轻选手武大靖以打破纪录、大幅度领先对手的方式,最终问鼎冠军,不给比赛选手和裁判存有争议的机会,扎扎实实地赢得了这枚分量极重的金牌。武大靖的获胜,体现的不仅是他个人的高超技术和团队的齐心协力,更体现了中国人在面临挑战和困难时的不畏艰难、勇敢向前冲的民族精神,更好地诠释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和气质。
体育的内在本质在于其政治属性,在于促进人类的相互理解和互相沟通,因此体育的关注点集中于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所代表的国家间的沟通和互动。而基于这样的特性,体育在外交上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一国通过体育运动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该国所具有的实力和魅力,则该国就树立起了良好的国际形象,而这种良好的形象并不会仅局限于体育领域,在其他领域也会得到国际社会更多的关注和认可,因而国家的国际地位便会有所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也会随之有所增强。
当今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复杂多变,体育外交作为公共外交的一部分将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此次平昌冬奥会的召开,为朝核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沟通和谈话的契机,因为有了平昌冬奥会上朝韩两国等多方的和谈,才有了4月底朝韩双方的会见及《板门店宣言》以及美朝双方领导人定于6月12日的会晤,这样的一个契机为2009年至今朝核问题螺旋式升级与激化后提供了一个缓冲平台,推动了半岛的和平进程。近段时间,美国接连做出了联合英法攻打叙利亚、退出伊核协议等举措,使得国际局势进一步动荡,而局势的复杂多变,如在传统外交无作为的情况下,为体育外交的进行提供了某种可能。
体育外交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更具多样性和多元化。多样性和多元化体现在外交手段、外交主体、外交媒介等方面。
尤其是体育本身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为体育对外交往提供更多的平台。加之,新兴媒体的活跃度逐步提高,特别是自媒体的兴起,非政府组织、公众等越来越多的元素融入体育外交中,外交的手段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呈增加趋势,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文化的多元与复杂,为体育外交注入了更多的可能与挑战,而如何应对这些变化与发展也值得我们更多的关注。
未来的体育外交还从注重“政治”转向重视“综合发展”。体育外交的初衷是弥补传统外交上的不足,使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得以恢复或发展。可见,“政治获利”是体育外交最初的目的和要求。公共外交的显著特征就是国家公共事务与公共外交日益趋同化,而反映在体育外交中,就是国外的体育外交形象与国内的体育政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近年来,国内的体育正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产业升级;塑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打造中国体育“软实力”品牌。这些都表明中国在国际体育外交上更重视“综合获利”,既要在政治上取得成绩,也要在经济方面和文化方面获得发展,为国内的经济发展提供机遇,为中国文化的传播提供平台,而这样的一种转向综合发展的趋势在未来的体育外交中表现也会越来越明显。
平昌冬奥会给朝韩局势带来的“阳光”,既体现了体育倡导和平、平等的精神内涵,同时也给国际的局势提供了缓和与更多的可能。平昌冬奥会的“冬奥外交”也必然会成为体育外交上的典型事例而载于史册。对中国而言,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在进行着精心的准备,而中国更应该紧抓冬奥会这样一个国际体育盛会的舞台,在不断发展自身体育综合实力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体育外交的作用,让北京冬奥会继平昌冬奥会后,成为国际社会的“霞光”,不仅带来“阳光”和温暖,同时也带来国际舞台绚丽的色彩和宏伟的场景,以彰显中国的实力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