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玲丽
摘 要:文章提出了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让学生真正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关键词:课外阅读;有效评价;阅读效率
一、选择评价内容,确定评价方向
1. 阅读内容的评价
阅读初期,教师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完成阅读内容。一段时间以后,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适当调整,自由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此阶段的评价主要看学生是否能够完成对教师引导阅读材料的阅读,是否能够根据教材选择相关的书目进行阅读,是否能够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
2. 阅读数量的评价
教师要求学生每天要有不少于半个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并要对教师布置和自主选择的阅读量进行统计。学生要及时登记每天的阅读内容,包括每页大致有多少字,读了多少页,以便教师对于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数量有一个统计和了解。
3. 阅读态度的评价
阅读态度的评价由学生和家长共同进行。先由学生自评,然后家长再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通过阅读态度的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自我监控,自我管理,还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观能动性。
4. 阅读方法的评价
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对阅读收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努力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学会圈圈画画,学会欣赏好词佳句,并将这些内容摘录下来,读给家长和同学听。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评价可以采用等级制,由家长、教师或学生进行评价。
5. 阅读收获的评价
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学生通过阅读,与家长、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交流时,学生可以介绍自己近期的阅读内容、阅读过程的感悟和收获。阅读收获的评价可以由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同学互评,以及教师的评价综合组成。
二、依托评价原则,保障评价机制
1. 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
学生的每次自我评价过程都是在自我剖析、自我调整、自我鼓励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能够对自己的阅读进行评价、然后根据阅读所得进行不断调整,并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小组互评。此种评价形式,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2. 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
学生的课外阅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当学生每天完成阅读任务后,要求家长帮助学生记录其每天的阅读时间、阅读数量和阅读态度。家校结合进行阅读评价,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个别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
此种评价大都是在阅读信息交流后进行的。学生把自己阅读到的精彩片段或章节拿出来和大家分享,然后由大家共同评价。在集体评价中,不仅能使学生针对一段时间的阅读情况进行反思,更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动力的良好途径。
4. 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评价中去,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给予及时地反馈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这样更能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落实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5. 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相结合
在学生自我阅读和评价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发展不平衡,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各种状况。面对个别现象、个别学生,教师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可以采取延迟评价,给他们一个自我教育的机会,让他们在教师的期待中成长。
三、确定评价形式,完善评价体系
1. 读书笔记交流
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做一些摘抄,把阅读过程中发现的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语段摘抄下来,甚至可以简单概括阅读的主要内容,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收获。引导学生定时或不定时地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获得较大信息量的同时,阅读内容的范圍也得到拓展。
2. 经典片段诵读
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诵读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经典片段或名言佳句,以促进学生再阅读的兴趣。
3. 阅读小报展评
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阅读心得以小报的形式展示出来,然后进行展示评价。阅读小报不仅是对学生阅读情况的一种综合性考查,也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检阅。
4. 阅读心得交流
每周开展一次阅读交流会。在交流会上,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本周的阅读内容、阅读心得和阅读方法。通过交流,不仅能够加深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再记忆,还能引发学生对他人的阅读内容产生兴趣,进而产生阅读的渴望和冲动。
5. 阅读活动竞赛
结合阅读情况,班级里可以开展一些小型的竞赛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体验阅读的乐趣,从阅读中找到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升。
总之,有检查才会有落实,有评价才会有促进,选择评价内容,依托评价原则,确定评价形式,才能确实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华萍. 课外阅读评价体系的构建[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