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效应:不止是减税

2018-07-12 02:25刘琳
财经国家周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进项链条税负

刘琳

2018年一揽子增值税改革新政实施已有两个月。两个月前的“五一”,正好是营改增在全国全面实施两周年。

增值税改革新举措将带来怎样的减税效果?营改增全面实施以来,企业税负有何变化?税负之外,这两轮改革还为企业经营活动带来了哪些新的感受?伴随着增值税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又有哪些更深层、更具体的改革诉求?

为了探究这些问题,《财经国家周刊》日前通过企业走访、专家访谈和线上问卷等方式,对营改增和增值税改革成效与待解问题展开调研。调研行业主要涵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物流业、新能源业、生物制药业、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领域。

减税知多少

谈及营改增与增值税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无论是企业还是研究者,最为关心的自然是减税效应。

以和消费者密切相关的批发零售业为例。在此次增值税新政中,批发零售业的增值税税率从过去的17%下调至16%。京东集团税务总监张爱华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全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806亿元粗略匡算,2018年5-12月零售业务涉及的全产业链减税可达312亿元。

物流行业也将有明显受益。以重庆长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这家第三方汽车物流和综合物流服务商在增值税税率为11%的情况下,2018年需缴纳增值税3019.41万元,运输业务增值税税负0.78%。“按照5月1日起10%的税率来算,5月到12月公司应缴纳的增值税不到2000万元,比在11%的税率下同期能减少接近100万元,增值税税负率也能降低接近一成。”长安民生物流财务副总监李清青说。

留抵税款退还是本次增值税改革一揽子新政的另一个亮点。汉能薄膜发电集团全球税务筹划部负责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这项政策带来的留抵退税规模预计能达到20亿元。

新政带来的减税效应并非个例。《财经国家周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的受访企业明确表示5月新政将为企业带来减税效应。其中多数表示带来的减税幅度或在5%以内,也有预计减税幅度超过10%的。

如果把时间轴拉长,从近几年营改增的综合效果来看,减税效果更是颇具普遍性。

财政部相关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过去五年通过实施营改增累计减税2.1万亿元;5月开始实施的增值税新政,预计将带来全年减税4000亿元。

高科技企业是减税重点户。以宁波公牛电工集团为例,2017年1月-2018年3月,企业共享受了3.57亿元的减免税款,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占2.15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07亿元。

减税之外

减税虽然是营改增和增值税改革一揽子新政最易被关注的方面,但改革还有更多深层次的目标。“减税绝不是唯一目标,打通抵扣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税负中性等,更是营改增的改革初心。”上述财政部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除了税负的变化,营改增究竟给企业带来了哪些更深远的实际影响?

上述问卷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对营改增改革以来的变化按感受强烈程度排序,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缴税流程更加简化便捷、企业纳税规范性普遍提升和产业链抵扣链条打通。

“这三项改革的影响相辅相成。”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斌对记者说。截至目前,营改增仍然实行以票控税,所以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交易,都需要上游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样下游企业才能在未来的交易中凭票获得进项税抵扣。这种发票的链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规范缴税的主动性。

伴随着简政放权的深化、金税三期的全面上线,那些能正常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缴税效率也随之提高。

在阿里巴巴集团税务总监李鹏看来,营改增一方面通过打通抵扣链条、下调简并税率等政策,为企业带来减税红包,另一方面营改增和金税三期显著提高了税务部门的征管水平,过去营业税时代普遍存在的缴税灰色空间大大缩小。

“既为企业减税开通道,又针对逃税堵后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对记者说。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在2017年开展的“营改增试点改革”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营改增在改善企业运营模式方面也有帮助。比如营改增可能会促使大型的建筑企业将原本的挂靠单位内化为建筑企业的项目经理部,采取扁平化管理、公司直营等模式,从而加强项目管控。

上述财政部相关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促进一些企业和行业的专业化分工,改变大而全的产业结构,也是营改增一个重要的改革目标。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的研究显示,一些制造业企业的案例就凸显这一改革效应。比如营改增将研发技术服务纳入了增值税抵扣范畴,一些本身是研发“门外汉”的制造业企业,看到通过采购的方式获得研发服务,也能享受抵扣,就逐渐将研发服务从本业中剥离,研发服务也由此获得了专业化发展的机会。

打通全链条

营改增全面实施毕竟只有两年,改革仍在进行中。在企业看来,有些环节还有改进空间。

抵扣链条尚未完全打通就是其中之一。问卷结果显示,受访企业认为增值税领域目前仍存在的较突出问题,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税率仍有下调空间,获取进项税发票存在困难,行业间税负不均衡,进项税抵扣难、抵扣不充分,以及税率层级仍然较多。其中,超过七成的受访企业选择了抵扣难、抵扣不充分与发票获取困难这两项。

“进项税发票存在困难,还有进项税抵扣难、抵扣不充分,都是抵扣链条尚未完全打通的具體表现。而链条不通带来一个后果,就是行业税负不均。”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雍君表示。

可见,打通抵扣链条,既是营改增以来企业对改革感受较强烈的点,也是对未来改革的一个关键诉求。那么,哪些原因导致目前部分企业的抵扣链条仍存在断点?

记者采访发现,原因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具体政策设计层面,对于企业在某些环节的支出,现行政策不允许抵扣,或缺少抵扣政策;二是现实操作层面,对于部分行业,虽然进项税抵扣的政策安排是畅通的,但出于种种原因,企业难以拿到抵扣发票。

从具体政策设计层面来看,利息支出抵扣最受企业关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访谈的多数企业人士都表达了将利息支出纳入进项税抵扣的愿望。

按照目前政策,企业“购进的贷款服务”以及与此直接相关的投融资顾问费、手续费、咨询费等费用,需要缴纳6%的增值税,但却无法做进项抵扣。

多位来自金融投资、能源、生物制药等企业的税务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于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企业每年支付给银行或相关金融机构的利息费用比较高,若无法抵扣,无疑会增加企业流转税负,也可能是企业融资成本难降的原因之一。

“生物制药行业的经营特点就是需要大量资金往来,比如流通配送板块占用资金量就很大,我们企业大概是1200多个亿。还有和医院之間的业务、和上下游尤其是企业之间的回款等,都需要大量资金往来。这里就会产生不少利息支出。”一家生物制药公司财务管理部副总经理告诉记者,“无法抵扣对医药企业的影响非常大,也会增加制药成本。”

集团公司资金池的资金拆借利息,以及企业之间资金调拨产生的利息纳入抵扣链条,是企业的另一大诉求。

集团公司资金池是指集团公司将所属单位资金统一汇总在一个资金池内,统一调度集团内部的资金使用,并向上划资金的下属单位支付利息,同时向使用资金的下属单位收取利息。近年来,随着一些企业的金融拓展业务快速发展,集团公司内部企业之间的这种资金拆借,在规模和频率上都与日俱增。

在单纯的资金拆借无法享受利息抵扣的情况下,有的企业的一些金融创新也受到困扰。京东金融税务总监高丹琼对《财经国家周刊》说,以保理服务商发行的保理资产证券化产品(ABS)为例,一方面,根据资管计划税法新规,ABS层面需就该保理收益计缴3%的增值税;另一方面,保理服务商与向其融资的客户之间的保理服务并未中止,保理服务商仍需就此向客户开具发票,并缴纳6%的增值税,且无法从ABS层面获得进项税抵扣。在上述情形下,实际上还是存在双重税负的问题。

类似的情况在一些科技类企业也存在。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表示,比如一些高科技企业在竞争中不得不以高薪酬维系技术创新团队,但很高的薪酬支出无法取得任何进项抵扣,营改增后在某个临界点上会表现为企业税负不降反升。此外,物流等高人力成本的行业也存在工资薪金无法纳入抵扣链条,从而造成税负上升的情况。

发票难题

实操层面的进项税抵扣链条断点,则卡在“发票”上。

以货运业为例,贾康表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卡车货运行业已经形成了不少“无车承运”模式的经纪、服务平台,但依托这些平台承载的货运业务,发票问题却难以解决。

过去,货运业缴税模式是车主于注册地依票完税,但在互联网平台下,全国分散、随机流动承运的上千万辆卡车,令这种模式不具备可行性。为了拿到发票,“逼出了五花八门的开票公司、变通手段。”贾康说。

拿票难的问题并不局限于货运业,建筑业也是“多发区”。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打交道的上游方往往是个人,或者小规模纳税人,这导致建筑施工企业不易拿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即使拿到发票也是小规模纳税人的3%税率发票,导致企业难以做进项税抵扣或者抵扣不充分。

近年,财税部门对于一些企业难以获取进项税发票的现象,出台了针对性政策。比如财政部、税务总局和住建部在2017年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行业营改增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税务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建材市场、大型工程项目部等地增设专用发票代开点,为砂土石料销售企业、临时经营企业及建筑材料零售企业代开专用发票提供便利,并要求及时处理建筑材料销售企业拒绝开票、加价开票等违规行为。

“政策虽好,但还是有落地的困难。”一位建筑工程类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政策虽然要求严查拒开票行为,但工程行业的特点是由于客户资金紧张或者审批时间长,往往不能及时给我们拨付工程款,这个时候我们采购原材料就要靠赊账,能找到这样的供应商已经不易,我们怎能再要求必须开票?”

与货运业类似,陷入上述窘境的建筑工程类企业要么自己承担所有税负成本,要么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其他供应商做账开票,但这又要承担违规的风险。

留抵退税会否扩围

多家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访谈的企业对抵扣税额退还试点能否进一步扩大,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所谓增值税留抵税额,就是一段时间内,企业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多出来的这部分进项税额如果一时来不及通过销项额向下游转移,这时就出现了所谓的留抵税款。

2018年4月,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联办财经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外企业税负比较研究》预估,目前增值税留抵税款已有上万亿元规模的存量。长期、大额的留抵税款连续积累,意味着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占用成本已有固化的风险。

“企业的正常运营中,留抵税款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要想减少留抵给企业带来资金成本、现金流紧张等问题,就要加快建立退税机制。”张斌说。

记者调研发现,企业对留抵税款退税的诉求主要集中在两类行业,即前期投入较大的行业和存在进项销项税倒挂的行业。

以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为例,“从上游的核心技术研发到高端装备制造到中游的组件生产和下游的系统集成方案,我们是全产业链模式。而上游、中游都是属于重资产行业,投入大、回收期长,设备、研发和厂房,这些形成的留抵税额相当大。”汉能全球税务筹划部负责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进销项税倒挂的行业也是期待加快留抵退税改革的重点户。目前我国增值税税率仍存多档,比如针对制造业、销售货物等为16%,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为10%,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6%。有业内人士认为,5月增值税新政后,运输公司按交通运输服务开税率10%的进项发票,但物流公司送货到客户按物流辅助服务开税率6%的销项发票,这种进销项税率的倒挂,也是导致留抵退税的一种方式。

另外,区域发展不均衡也会导致一些企业面临留抵问题。“中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但地势复杂,物流基础设施相比东部地区较为薄弱,另外西部人口密度小,市场发育程度也不及东部发达地区,导致不同地区从事相同物流业务的企业税负会产生不均衡,西部地区的公司更容易产生大额增值税留抵。”京东物流税务总监吉星说。

此外,本次留抵退税试点,是对装备制造等行业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不少企业表示,希望未来能够形成稳定的留抵税款退税机制,将减税进一步落到实处,并能给企业稳定预期。

(本刊记者潘林林对此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进项链条税负
个性链条
链条养护好帮手: 5款链条油推荐
Dancing Party
浅谈增值税进项管理
一般纳税人不动产进项税分期抵扣政策浅析
不同税收政策下企业存货进项税抵扣及分摊问题探讨
安倍内阁又爆新丑闻 前文科相收逾200万违法献金
衡量一个国家税负轻重不能光看数字
2010年上市公司税负榜:消逝的利润空间
大象“林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