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欧 宋怡青
作为全国唯一总部设在香港的金融保险央企,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成立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29年的上海。明年,它即将迎来成立90周年。
这家拥有47万名员工、24家子公司和近2000家各级营业机构的金融保险集团,业务范围涵盖寿险、财险、养老保险、再保险、再保险经纪及保险代理、互联网保险、资产管理、证券经纪、金融租赁、不动产投资、养老产业投资等领域,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保险服务。
“作为一家保险公司,自身足够强大才有更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在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滨看来,中国太平依然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他认为,目前,保险业的竞争绝不仅仅是保险业务的竞争,而是与保险相关的资源平台、产业链、生态圈的竞争。
从2012年的“三年再造”战略,到2015年的打造“最具特色和潜力的精品保险公司”,当很多保险公司都在忙于“跑马圈地”的时候,中国太平则坚持深化自己的优势。
“精品战略”给中国太平带来了什么改变?面对复杂的金融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太平如何规划新时代发展蓝图?中国太平如何把握“走出去”机会,积极投入“一带一路”建设?就这些问题,王滨接受了《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详解中国太平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思路。
《财经国家周刊》:从2012年的“三年再造”战略,到2015年的打造“最具特色和潜力的精品保险公司”,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在这几年经历了哪些发展?
王滨: 2012年,我们实施“三年再造”战略,2014年底全面高质量实现“三年再造一个新太平”的目标,总保费、总资产、净利润较2011年底翻了一番。“三年再造”不仅极大改变了太平的体量,实现了有形指标的翻番,更极大重塑了太平的气质,推动了无形能力的提升。
2015年,我们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启打造“最具特色和潜力的精品保险公司”新征程。“精品战略”实施以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注重速度和质量相统一,规模和效益相协调,核心业务发展指标持续跑赢大市。截至2017年底,太平集团总保费突破1500亿元,总资产突破5500亿元,管理资产突破9400亿元,总保费、总资产、管理资产年均增速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在主要同业中名列前茅,盈利水平创历史新高。
近几年来,中国太平的战略管控力、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文化凝聚力、综合实力大幅增强,经营管理水平、质量效益水平、风险管控水平、党建工作水平大幅提升,央企社会担当、综合经营、“总对总”战略合作、国际化经营等特色日益彰显,为集团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财经国家周刊》:2015年,太平集团提出打造成“最具特色和潜力的精品保险公司”。如何理解“特色”“潜力”和“精品”三个关键词?
王滨:2015年,中国太平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精品战略,把打造“最具特色和潜力的精品保险公司”作为中国太平发展新的奋斗目标。所谓特色,就是要坚持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强化六大经营特色。所谓潜力,就是培育持续价值成长能力和稳定盈利能力,拥有不断上升的空间。所谓精品,就是集团整体要努力做到“规模速度均衡、业务品质精良、资源配置高效、人才队伍精干”。
精品战略实施三年来,逐渐形成了集团发展的六大鲜明特色。
一是央企担当特色。就是将公司发展放在国家大局下谋划,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将金融央企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共同担当。
二是综合金融特色。就是要发挥以保险为主业的全牌照优势,深化“一个客户、一个太平”模式,为客户提供周到细致、及时高效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三是国际化经营特色。国际化经营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中国太平的使命任务,也是我们这么多年锻造的看家本领,我们将集团国际化经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巩固在国内保险业国际化经营的优势地位。
四是“总对总”战略联盟特色。就是与大型央企、地方政府开展集团层面的战略合作,带动旗下各业务板块发展,这是中国太平近几年来在大客户开拓方面形成的最大亮点,截至2017年底,集团“总对总”簽约客户累计达到84家,总对总战略合作已经成为集团业务增长的新引擎。
五是互联网金融特色。就是要推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服务、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中国太平深度应用,把握不可逆转的金融科技潮流。
六是“四位一体”监督机制特色。这是立足集团实际,为了更有效地防范企业风险,逐步建立起的由纪检监察、监事会、风控合规和稽核审计四条线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能够有效整合监督资源,发挥监督合力,得到中央巡视组的充分肯定。
《财经国家周刊》:2017年,保险行业加速回归保障本源,业内竞争依然激烈,中国太平业绩情况如何?
王滨: 2017年,中国太平总保费达到1550亿元,同比增长21.5%,行业第二梯队领头羊地位进一步巩固。集团总资产和管理资产规模分别达5500多亿元和9400多亿元,盈利水平创历史新高。
在港上市的太平控股股价在2017年大幅上涨超过一倍,创历史新高。太平品牌价值突破1000亿元,连续两年入选世界品牌500强和全球最具价值保险品牌100强。集团旗下11家子公司获得A级以上信用评级,位居国内保险集团首位。
一年来,中国太平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坚守保险本源,加快发展养老险、健康险、农业保险和责任保险等普惠性业务,全年向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85.7万亿元,赔付支出294亿元。发挥国际化经营特色,承保华能萨希瓦尔、印尼南苏1号项目等85个“一带一路”重大项目。
在2017年保险法人机构公司治理现场评估中,集团及主要子公司评分均在90分以上,太平人寿、太平资产分列同类公司首位。在原保监会2017年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评估中,太平人寿、太平财险、太平养老和太平再(中国)评估结果均在80分以上。
《财经国家周刊》:如何看待中国太平下一步的发展前景?
王滨: 当前,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历史关口,面对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历史性任务,身处行业从严监管、保险回归本源、科技引领金融、加快金融开放等多重因素构成的保险业前所未有之变局。为此,中国太平也对精品战略新蓝图作了进一步规划,从现在起到2029年做出“三步走”的战略安排:
2019年,太平集团成立90周年,进入世界500强,核心业务、品质效益保持市场领先,综合实力、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精品战略实施再上新台阶,走出一条具有太平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初步建成精品公司,以保险为主业,各板块协同发展,核心竞争力强、风险管控严密、社会形象良好的最具特色和潜力的精品保险公司初步成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到2029年,太平集团成立100周年,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金融保险集团,在海外市场建立明显竞争优势,业务布局覆盖五大洲和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全球化的综合金融保险服务,开启集团发展下一个百年新篇章。
《财经国家周刊》:“一带一路”是中央提出的重大倡议。作为长期深耕海外的金融央企,中国太平如何把握“走出去”的机会,积极投入“一带一路”建设?
王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要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中国太平作为唯一一家总部设在境外的中管金融保险机构,发挥80多年的境外经营经验优势和遍布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的经营网络优势,勇当“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保险服务先行者,在提供优质的风险管理和资金支持服务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国际化业务的快速发展。2017年,中国太平为“一带一路”沿线重大项目提供风险保障近1000亿元,境外保费收入约占集团总保费收入的10%,是国内保险业中国际化占比最高的企业。
在服务“设施联通”方面,我们承保范围涵盖交通、能源、通讯等几乎全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产品类型包括工程险、财产险、能源险、雇主责任险等主要险种。太平集团旗下的太平印尼公司,这几年承保了多个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项目,公司保费规模四年翻了两番,实实在在分享了“一带一路”带来的商业红利。
在服务“贸易畅通”方面,我们着力为商业贸易活动提供种类丰富、保障齐全的货运险、船舶险、车辆险等产品。太平新加坡公司,抓住中(国)新(加坡)两国贸易增长的机遇,大力发展货运险,成为中新两国贸易的有力促进者。
在服务“民心相通”方面,我们为“走出去”的国内居民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华人提供灵活多样、服务贴心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险产品。
在服務“资金融通”方面,近年来,太平集团充分发挥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大、现金流稳定等优势,全力创新资金运用方式,多措并举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落地提供融资保障。太平集团在香港与相关机构联合发起设立“丝路盛世太平基金”,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投资国内重要企业债券,利用资本市场为“一带一路”建设高效融资。通过债权计划、股权计划等方式,为国内“一带一路”沿线省市的重大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城镇化建设等民生工程提供融资服务,为相关公路、水利、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
在今年的集团工作会上,我们对国际化经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将继续深化“立足港澳,以亚太为主体、以欧美为两翼”的战略布局,落实“本地化与国际化并行,内生式发展和外延式扩张并举,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的经营策略,致力于成为“一带一路”商业保险的领军企业,中资机构和中国公民保险服务的首选企业,发挥好商业保险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财经国家周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保险企业应该如何发挥作用?
王滨:精准脱贫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也是中国太平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2016年9月,中国太平与云南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重点合作内容之一。一年多来,中国太平发挥自身在保险上下游产业链的优势,重点在精准健康扶贫上下功夫,在集团的统筹指挥下,旗下保险、投资、金融租赁等各业务单元发挥各自专长,为定点扶贫县(云南省威信县)量身定制了一套健康扶贫方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百姓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租赁高端医疗设备,极大改善当地医疗条件。针对威信县医院医疗设备严重落后,甚至缺乏CT、核磁等医疗设备的情况,我们要求旗下的投资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为县医院制定长周期、低成本的高端医疗设备优惠融资方案,一次性添置了CT、核磁共振、胃肠镜、检验自动化等高端医疗设备,价值2000万元。该项目满足了贫困群众对特殊检查项目的需求,免除了到大城市就医检查来回至少一天的奔波之苦。县医院通过该医疗项目,不仅极大提升了医疗条件,而且增加了收入。我们作为租赁方,也有了稳定的租赁收入,实现了一举多得。
二是搭建远程医疗会诊平台,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针对当地医疗专业人才缺乏的情况,我们利用在健康医疗投资领域的资源,搭建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对接国外优质医疗资源和国内三甲医院专家,让县医院直接与国内外专家交流,提升诊断能力。同时邀请专家实地帮扶,进行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学术讲座、技术培训等,提高当地医务人员水平。
三是推动家庭医生签约,增强贫困群众防病意识。我们充分利用多年积累起来的健康资源,帮助贫困家庭实现“三个一”目标,即:每一户贫困家庭有一位家庭医生、一份数字化健康档案、一张健康信息卡。并依托乡镇卫生院建设集健康教育、体检测量、疾病预防、康复理疗为一体的健康小屋,促使贫困群众关注疾病预防。
四是发挥保险“兜底”作用,切实缓解因病返贫。我们作为保险企业,与当地政府共同探索贫困人员健康补充保险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疾病谱分析、费用精算等手段,开发面向贫困人员的健康保险产品。尝试采取政府补助、医院减免、保险公司让渡的模式,提高贫困人群医疗抗风险能力,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下一步,我们将与云南省一道,力争在更多贫困县复制推广“威信精准健康脱贫模式”,让更多贫困群众少生病、不生病,看好病也看得起病,发挥保险社会稳定器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