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微撞击流反应器制备镍钴氧复合材料

2018-07-12 09:26刘春雨田亮亮文利雄
中国粉体技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充放电孔径表面积

刘春雨,李 云,田亮亮,文利雄

(北京化工大学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型储能装置,具有大电流快速充放电、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电动汽车、备用电源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较低的能量密度制约了超级电容器发展。根据公式E=CV2/2(E为能量密度,C为比电容量,V为电压窗口)可知,提升比电容可大幅度提升能量密度,而电极材料是决定比电容量的关键因素[1-3]。

碳材料、高分子聚合物以及过渡金属氧化物为常见的3大类电极材料。石墨烯[4]、多孔碳凝胶[5]等各种形式的碳材料都被应用于电极材料的制备,由于超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使其拥有非常优秀的电化学性能。聚吡咯、聚苯胺等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较大的电容储存量和较高的电压窗口,且环境友好,但由于受到电阻大、充放电过程易膨胀等多种因素限制,其实用化进程有待进一步研究[6]。MnO2、NiO与Co3O4等过渡金属氧化物是近年来研究热度较高的超级电容材料,它们价格低廉,且比电容的理论值都很高,但由于较差的导电性能等因素的影响,使之能够达到的最大比电容值与理论值相差甚远[7]。

相比较于单一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多元金属复合氧化物由于发生氧化还原的元素较多,因此配位形成的多元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电荷储存能力。如Ni-Co-O复合材料的光学间隙宽度比NiO与Co3O4的更低,较低的光学间隙有助于提高材料导电率,使其电导率比NiO与Co3O4高出2个数量级左右[8-9];此外Ni与Co的协同配合,使其循环性能得到极大改善[10-11]。研究人员利用溶胶-凝胶法[12]、电化学沉积法[13]、水热法[14]等进行了Ni-Co-O复合材料的制备。

本研究中采用二级微撞击流反应器(MISR)制备Ni-Co-O复合材料,利用其强化微观混合的特点以减小产物的粒径,避免因反应物混合不均而产生的团聚现象[15-16]。制备得到了形貌规则、比表面积较大的Ni-Co-O复合材料,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表面及孔径分析仪、蓝电电池测试系统以及电化学工作站等对制备的Ni-Co-O复合材料进行表征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1 实验

1.1 试剂与仪器

试剂:六水合硫酸镍、六水合硝酸钴、氢氧化钾、氨水、无水乙醇、1-甲基-2吡咯烷酮(NMP)(均为分析纯,国药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炔黑、聚四氟乙烯(PTFE)(均为工业级,北京化工厂)。

设备:2PB8008型平流泵(北京卫星制造厂);AR1140型电子天平(美国奥豪斯公司);SX2-5-12型马弗炉(天津中环实验电炉有限公司);HJ-3型磁力搅拌器(荣华仪器有限公司);PHS-3C型pH计(上海康仪仪器有限公司);769YP-15A型压片机(天津科器高新技术公司);Bruker D8 Advance型X射线衍射仪(德国布鲁克公司);JEOL S-78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株式会社);ASAP 2010型比表面积分析仪(美国麦克仪器公司);CT2001A型蓝电电池测试系统(武汉市蓝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CHI-660A型电化学工作站(上海辰华公司)。

1.2 方法

称取一定质量的 NiSO4·6H2O 和 Co(NO3)2·6H2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分别配制Ni2+与Co2+浓度比为3∶1的2组反应物溶液;配制氨水溶液作为沉淀剂,并控制反应后溶液的pH值处于8~11之间。

图1为实验流程图。将硫酸镍溶液以及硝酸钴溶液由平流泵A、B两端输入,将沉淀剂氨水溶液由平流泵C输入,同时启动3台平流泵,在出口用烧杯接取反应得到的产物。

图1 实验流程图Fig.1 Flow chart of experiments

在不同的温度下通过磁力搅拌器进行陈化,过滤后得到前驱体,并在过滤过程中分别使用去离子水以及无水乙醇进行反复冲洗,去除杂质。洗涤后干燥12 h,经过研磨后在200~400℃下煅烧,最终得到Ni-Co-O复合材料。

1.3 分析与表征

Ni-Co-O复合材料粉体XRD测试采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分析:样品的扫描区间为10~80°;微观形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分析;比表面积和孔径采用表面及孔径分析仪进行分析:采用低温氮吸附法,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得到比表面积以及孔径分布曲线;恒流充放电循环性能采用蓝电电池测试系统进行测试;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曲线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进行测试:将制备好的电极材料涂抹到1.0 cm×1.0 cm泡沫镍片上,真空干燥和压片后制成工作电极,辅助电极为1.0 cm×1.0 cm的铂电极,汞-氧化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分别测量在不同扫速和电位区间下的电化学曲线。

2 结果与讨论

2.1 XRD 表征

图2为所制备的Ni-Co-O复合材料的XRD谱图。与标准卡片PDF#73-1702进行对比,可以明显看到属于 NiCo2O4的(111)、(311)、(400)及(440)晶面的特征峰,说明合成了具有类尖晶石结构的镍钴氧复合材料。与NiO标准卡片PDF#71-1179对比可知,NiO的(111)、(200)及(220)晶面峰与 NiCo2O4的(311)、(400)及(440)晶面峰的位置十分接近,且图中所显示的半峰宽均较大,说明所合成的材料中还含有一定量的NiO,其与NiCo2O4以某种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混合物,两者的特征峰也相互重叠。

2.2 SEM表征

图3为Ni-Co-O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图像。二级MISR所制备的Ni-Co-O复合材料呈不定型颗粒状,颗粒较小,形状均匀,最小颗粒在50 nm左右,这是由二级MISR反应器反应机理所决定的[17-18]:撞击流反应器中2股具有一定动量的流体以相对的方向在狭小的腔室内进行连续撞击,为沉淀过程提供了良好的过饱和环境,利于晶核快速生成长大,最终形成粒径细小的纳米材料。Ni2+与Co2+先通过第一级的微通道预混,达到均匀混合,使得每一个混合的微元内Ni2+与Co2+的比例都接近3∶1,混合后的溶液在第二级反应腔内与沉淀剂进行高速撞击混合并反应,从而获得组分分布均匀的复合材料。

图3 Ni-Co-O复合材料的SEM图像Fig.3 SEM image of Ni-Co-O composites

2.3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

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是衡量材料特性的重要参数,本研究中采用低温氮吸附法对材料的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见图4、5。如图所示,在3.78、12.25 nm附近均有孔径分布,比表面积约为42.8 m2/g,说明Ni-Co-O复合材料是比表面积较大,平均孔径约为12.25 nm的介孔材料,因此Ni-Co-O复合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与电解质溶液能够充分接触,实现电子的快速转移。

图4 Ni-Co-O复合材料的氮气吸脱附等温线Fig.4 N2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of Ni-Co-O composites

图5 Ni-Co-O复合材料的孔径分布曲线Fig.5 Pore size distribution curves of Ni-Co-O composites

2.4 循环充放电性能表征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与其使用寿命息息相关,因此对电极材料循环稳定性的表征尤为重要,本研究中循环性能的测试采用蓝电电池测试系统进行。首先需将Ni-Co-O复合材料制作成工作电极:将活性物质、乙炔黑以及聚四氟乙烯(PTFE)按照质量比为80∶15∶5进行研磨混合(乙炔黑为导电剂,聚四氟乙烯为粘结剂),之后滴加适量的1-甲基-2吡咯烷酮(NMP)形成油状物质,将其涂抹在1.0 cm×1.0 cm的泡沫镍上(控制活性物质的质量为4 mg左右),最后进行真空干燥12 h并进行压片,准备进一步的电化学测试。

在1 A/g的恒定电流下连续循环充放电若干次,电极的循环性能如图6所示。由图可知,初次循环比容量高达1 500 F/g,经过一段时间的激活后,比电容值可高达2 700 F/g左右,且在500次循环内基本保持不变,展现出很高的储电容量以及良好的循环性能,优于已发表的大多数Ni-Co-O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19-22]。

图6 Ni-Co-O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Fig.6 Cycling performance of Ni-Co-O composites

2.5 材料循环性能测试

图7为Ni-Co-O复合材料循环伏安曲线图。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在扫描区间内出现了一对氧化还原峰,这证明Ni-Co-O复合材料所制得的工作电极为标准的赝电容电极,而不是理想的双电层电容电极(双电层电容的循环伏安曲线接近矩形)。赝电容电极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得失进行充放电,而不是单纯地进行电子的吸附与脱附,因而可以获得更大的比电容值。此外在2、5 mV/s的扫描速率下所形成的氧化还原峰具有良好的对称性,且极化现象不严重,说明其具有良好稳定性。

图7 Ni-Co-O复合材料的循环伏安曲线Fig.7 Cyclic voltammetry curves of Ni-Co-O composites

2.6 恒流充放电曲线测试

图8 为Ni-Co-O复合材料恒流充放电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Ni-Co-O复合材料恒流充放电曲线明显不同于双电层电容的特性(双电层电容的恒流充放电曲线接近三角形),在0.1~0.2 V之间具有较宽的放电平台,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赝电容的特性。此外,其恒流充放电曲线对称性良好,计算所得的比电容值相差不大,证明了其在较大电流下仍有较高的电容保有率。

图8 Ni-Co-O复合材料恒电流充放电曲线Fig.8 GCD curves of Ni-Co-O composites

3 结论

1)制备Ni-Co-O复合电极材料,确定最优操作条件为:c(Ni2+)∶c(Co2+)=3∶1,总离子浓度为 0.2 mol/L,陈化时间为6 h。

2)制得的颗粒状的纳米Ni-Co-O复合材料,最小粒径为50 nm左右,元素配比均匀,其最大比电容可达2 700 F/g左右,且在500次循环内电容值基本保持不变,储电容量高,循环性能良好,表明MISR反应器在制备高性能纳米材料方面潜力巨大。

猜你喜欢
充放电孔径表面积
巧求表面积
V2G模式下电动汽车充放电效率的研究
求正方体的表面积
基于SG3525的电池充放电管理的双向DC-DC转换器设计
大孔径数控管螺纹车床辅助支撑的设计改进
Preparation of bimodal grain size 7075 aviation aluminum alloys and the ir corrosion properties
表面积是多少
分布式孔径相参合成雷达技术
表面积是多少
汽车用蓄电池充放电特性仿真与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