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羽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在中央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推动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自2010年开始,各省市纷纷开展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至2012年3月,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正式主办了全国首届辅导员技能竞赛,其目的为提升高校辅导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而随着该比赛的推进,对于比赛项目的设定也越来越贴近辅导员工作本身。本文就辅导员技能竞赛中的谈心谈话环节怎样取得高分数技巧进行探究。
1.了解当年考题类型与方向,掌握新趋势。无论在战国还是在当代,无论是体育竞赛还是知识类竞猜,无论是一次小小的模拟考试还是掌握我们命运的“高考”,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话叫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思是在充分掌握周边情况下我们才有把握“赢”的机会。可见,在任何比赛面前免不了也不能避开的就是对周遭现有类别、题型等等的搜集、整理、熟悉的过程。
辅导员技能大赛至今年已经举办了七届,每一届我们不难发现的是,对于新时期、新问题都会实时更新反应在题目上,比如从最初的学生情感、人际关系、奖助学金、学业疑问这四大基础类型,衍生至今,增加了如危机处理、心理问题、价值观、性取向等更加多元化且复杂的类别,那么这就需要我们辅导员老师们有一个敏锐的触角,在这些不断衍生的新老类别中小心分类、认真总结,并且对新时期的突出问题学会分析,并运用知识使这些问题不要成为比赛当中你的弱项。
2.了解与你“搭戏”的攻守方。谈心谈话可以说,是辅导员技能大赛当中最有“彩蛋”的一个环节,不但需要你充分了解自己的实力,同时你也需要了解与你一同参加比赛的攻守方,也就是你的“对手”。谈心谈话环节往往充斥着很多槽点,该环节为现场抽题,这就存在老师们在表现力方面,题目的理解以及现场发挥等等程度均有所不同,往往我们会在比赛的前几个小时才会知道对方是谁,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主动找到对方进行沟通,沟通当中要充分掌握对手的语言表达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对手的类型,快速总结对手信息,并提前做好准备,有些老师不在乎这一点,往往会在上场以后被对手打的措手不及,丢掉不必要的分数。
辅导员技能大赛中,比赛项目包括有主题班会、基础知识考试、案例分析、谈心谈话、主题演讲、工作展示六项比赛,单从字面上来看,我们不难发现需要我们反映真实主观意见、经验和水平的是工作展示、基础知识考试、主题班会这三个项目,那么其他三个项目均需要我们既有工作中经验总结后的主观理解,也同样要我们客观的思考其他因素,而我认为,最为突出的表现在学生这个群体中,也就是体现在人这个字上。
例如,我们常常在谈心谈话环节看到这样的题目,小王由于当天宿舍卫生忘记打扫,公寓老师到其宿舍提醒小王务必要把卫生搞好,这期间发生了口角争执,而小王拒不像公寓老师道歉,并且公寓老师则与辅导员打了电话反馈了该问题,如果你是小王的辅导员你会如何与她沟通?不难看到,这就是常常会发生在学生群体当中的一件普遍性的问题,那么问题在于该问题出现在人与人之间,这就是这类问题会被作为一种类别出题的主要原因。这类题目老师们很多都会陷入一种误区,就是以惯有的处理这类问题的模式来拿到比赛的擂台上,这就导致了很多老师丢分的原因之一。此类问题,我们应该首先考虑在评委心中想看到我们有一个怎样的表现,或者是说我们怎样的表现在现场学生当中是否有很好的反响,这才是拿高分的关键所在,而不是真正看你日常生活里你到底是如何处理这类问题的,当然我们说也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的“信口雌黄”,切忌要本着实事、换位思考并适时调整自己。
谈心谈话环节是唯一一项需要两名参赛选手一同完成的比赛,在该环节当中,我们常常会看见两种现象,一种为双方选手互相“捧与逗”合作亲密无间,没有任何“BUG”的顺利完成比赛,而另外一种则是“针锋相对、互不谦让”型,总有一种你打我一枪我打你一炮的战火弥漫的态势,但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哪一种好像对评委和观众来讲都没有达到很好的表现效果,总觉得要不平淡无味没有记忆点,要不就是画面感不和谐。
这里,我们需要做的是调整心理建设,承认对方既是你的“对手”,也要承认是你的“战友”,博弈双方需要明确既要准确把得分点顺利表达清楚,也要给对方表现的机会,切忌一开始就持有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或者是一弱到底的小心翼翼,在保证观赏性和竞技性的同时,静待时机,找到对方弱点,如对方逻辑较弱、或者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等,一击即中方可赢得高分。
我们常说,在主题演讲环节时一定要注意语气的表达,但往往我们忽略掉了在谈心谈话环节措辞的准确性和语音语调的把握也同样重要。试想一下,我们真的在与自己学生谈话的时候,我们是否会由于事情的不同和对方的语气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比如我们的微表情,语音的抑扬顿挫,还有呼吸的速度,甚至是玩笑式的语言形式,都会给谈话带去不同的感受和效果,如果我们一味的阐述观点,必然会索然无味,达不到效果,那么在比赛当中也一样,需要我们放松下来,以最适合自己的措辞和语气达到更好的效果。
辅导员老师,经常会在各种不同的群体当中得到很多标签,比如知心大姐姐、一流保姆、园丁、老大等等,但在参加此类比赛中还需要给自己加上这样一个标签,那就是“戏精”。所谓,七分靠经验,三分靠演技,比赛过程当中切忌一味真实自然,也不要太过夸张的表现形式,两种都会适得其反,反而需要你正确运用自我独特的吸引力,略加修饰的再表达后才可达到更佳的效果,也就是形成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