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小学数学“情境问题串”的教学

2018-07-12 07:03罗引娣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8年24期
关键词:内角长方形三角形

罗引娣

【摘要】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和动力。本文将以情境和问题串结合的思路进行教学引导,以详实的课堂教学实例阐述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真实有效,如何能借此提高数学课堂的灵动性。

【关键词】情境问题串;数学教学

问题是数学发展的源泉。“情境+问题串”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策略。数学教学如何通过“情境+问题串”模式,使问题情境更具有启发性、拓展性,更能“便教促学”呢?本文围绕“情境+问题串”的教学实例展开阐述,旨在以“问题”为切入点,进一步拓宽教学思路,让学生在设疑、解疑、质疑等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培养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一、情境问题串促使多维度解题

在恰当的时机,出示恰当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将学生引入新知探究的情境中,对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设计“问题串”,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入纵深,极大地提升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

案例一:“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它们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那它们内角一样吗?

生1:我猜不一样,因为它们种类、形状、大小都不一样。

生2:同一类的三角形内角和可能一样,不同类的三角形内角和不一样。

师:说得好,那如何求三角形的内角和呢?结果又是怎样呢?

(学生操作,自主探究)

生3:我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加起来发现都在180°左右。

生4:我也是量出来的,不过我是把三角形撕开了,把三个角拼在一起再量的。

生5:我也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应该是180°,不过我是用折的方法。大家看,只要像这样折就行了,三个角折到一起,刚好就是一个平角。

生6:我沿着长方形的对角线裁开后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90°,合起来就是360°,现在两个三角形平均分,所以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等于180°。

师:这种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用裁剪拼接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其实啊,这种方法以后还会用在求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捷径上呢!

生1:我发现每增加一条边,就增加180°。

生2:我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分成的三角形个数有关,能分成几个三角形,内角和就是几个180°。

生3:我发现内角和与边的数量有关,只要用180°×(边数-2)就行。

由以上案例可见,同一问题的多种解题思路,为探究一个情境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形成问题串,激发学生动手量一量、撕一撕、拼一拼、拆一拆、裁一裁,让学生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显到深入,从低难度到高难度的思维探究过程。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自己的创意,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情境问题串培养主动建构意识

儿童的精神世界中,都有一个小梦想——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情境问题串,抓住解疑探究的过程,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其好奇心,把学生发现的问题引向深入,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引导他们学会主动建构知识的意识。

案例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师:用6张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摆一摆,能拼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

师: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你怎么算的?

生1:我是一个一个地数,两个图形都有6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1+1+1+1+1+1=6(平方分米)。

生2:我是一排一排地數的, 3+3=6(平方分米)。

生3:第二个图形我也是一排一排地数的,但是算式不一样。每排有3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有2排,3×2=6(平方分米)。

师:我们来看看第三种方法,这里的“3”“2”“6”各表示什么?

生4:“3”——长方形的横排有3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2”——宽的一列有2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 所以6表示此长方形的面积是6平方分米。

师:那你能总结一下求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5: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此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情境问题串的引导下,步步深入,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算一算、评一评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发展创新思维。

三、情境问题串丰富思维的表现形式

情境问题串教学,提倡教师不仅要善于发问,而且更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发问。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经验或实践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案例三:“和的大小比较”

(师生已经探究了书上把异分母分数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进行比较大小的方法)

生1:将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比较大小可以吗?

学生小组讨论,不一会儿,大家列出:

==,==,因为<, 所以< 。

生2:老师,分母和分子都不同的两个分数,是不是一定要先通分,再比较?

师:还有其他方法不,试试看?

生3:可以用化成小数的方法,即=0.75,=0.8,所以< 。

生4:可以用差比的方法进行比较,1-=,1-=,因为>,所以<。

生5:画一个圆,用涂色的方法可以进

行比较,的涂色部分比的涂色部分小,所以<。

生6:还可以利用数轴,用找点的方法

进行比较,对应的的点在对应的点的右边,所以<。

课后学生纷纷主动寻到答案,最后又找到了和比、积比、商比等五六种方法。

在以上的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情境,如故事引趣、设疑激趣、攻克解趣等,让学生学会从问题串中寻找探究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内化知识的技能。把“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发现、去探索,从而有效地培训了学生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我们以问题为纽带,善于创境设疑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善于引探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质疑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一定能“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参考文献:

[1]黄华.浅谈在数学课堂上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J].陕西教育(理论),2006

[2]刘娜.如何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5

[3]黄华.自主探究 培养能力[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5

[4]聂艳军.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对数学教学价值的追问[J].辽宁教育,2008

[5]夏周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1

[6]刘晓琴.浅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

猜你喜欢
内角长方形三角形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三角形分割问题
小长方形找朋友
有多少个长方形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巧替换,妙解答
如果没有三角形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寻找图形中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