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农村教育“不一样的大美天地”

2018-07-11 08:52吴洁
人民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华西办学农村

吴洁

【编者按】在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显示了党中央对于下好教育“一盘棋”的决心和魄力,但这离不开农村学校自身的改革发展动力。无论东部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只有每一所农村学校具备了主动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谱写新时代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谈到农村教育,讲得最多的可能是教育公平问题。但实践告诉我们,不正视城乡差距而生硬地寻求教育公平并不是一条实事求是的农村教育发展之路。因为城乡差距、差异永远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只是物质与人力上的,更是精神与文化上的。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已经迈入新时代,今天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结合华西村十年的办学历程,我们越来越坚信:农村教育,首先要基于农村这个前提,尽力解决“不平衡”的问题;其次,农村教育不只是要做到“一样好”,更要实现自身的充分发展;再次,要实现基于差异的个性发展,需要我们开创农村教育“不一样的大美天地”。

在创业中明确面向学校未来的办学方向

2007年,在时刻念叨“富了钱袋子,不忘小孩子”的吴仁宝老书记决策下,华西村一次性投入1.5亿元,建造了一所占地206亩、可供近4000余名学生入学的江阴市华西实验学校。学校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完成“三次华丽转身”:由分散办学向规模办学转身,把原来分布在华西及周边各个自然村的两所村小和两所初中整合成江阴市乡镇办学规模最大的学校,形成了涵盖小学、初中到职高的整体教育格局;教师队伍由“杂牌军”向“正规军”转身,办学之初,学校把主要力量用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大部分教师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其中不少教师由代课教师、民办教师转型而来,学校通过分流人员、引进教师、校本培训、专业引领等途径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实现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身,尽管这样的“转身”到今天依然尚未完成,但自建校那天起我们就主动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素质教育的大旗始终紧握在手。

当我们静下心来认真组织全校师生总结探讨学校的办学发展时,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无论我们全面追上先进学校的愿望多么迫切,也不管华西村作为经济后盾的支持力度多么强大,我们一直不曾离开一个办学原点一一我们就是一所农村学校,一所华西村的学校。我们的学生几乎全都是华西村民的孩子和服务华西各个企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师大多把华西村视作他们事业、生活的一方热土。这几年学校虽然聘用了不少外来教师,但茶余饭后华西乡音却总是那么浓郁;华西村是全国创业的一个典范,几代华西人创业铸就的华西精神就是一本丰厚的教材,它始终在每一个师生眼前打开着,深深地影响着学校的发展。

十年发展的过程,全校上下坚定了一个信念:我们是一所农村学校,但我们要办一所全国最好的村校,像帕夫雷什学校那样的学校。这成了全体华西教育人孜孜以求的一个梦想。

这个信念,让我们澄清了对教育的许多认识,办学思路变得释然而坚定:我们放下了许多原本纠结的念头,不再一味简单地向城区优秀学校看齐,不再为“人有我无”而烦恼,不再不停地抱怨孩子和家长不如城区的素养高、习惯好。我们开始立足华西村,谋划华西实验学校的发展。华西村作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它的教育理所应当是新农村建设需要深耕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着眼华西未来的发展,旗帜鲜明地确立了“培养永远的华西人”的育人目标;借鉴华西村数十年来经济賴以蓬勃发展的诚信经营理念,把“诚”作为校训,深深地镌刻在学校教育的每一个领域;依托长期以来形成的华西区域文化,梳理形成了学校“弘扬华西文化,润泽教育理想”的办学思想。

围绕这样的定位和方向,我们坦荡地走在农村教育发展的路上,改革与丰富学校的课程设置,着力于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在教改中构建体现区域特色的课程体系

我校课程体系的设计与规划坚持从华西村的实际出发,坚持从学校育人目标出发。本着“布局要高远、更要接地气”的课程建设总原则,在华东师大专家指导下,结合校情村情,构建了以华西精神为核心的德育课程、以生命生态为主题的综合课程、以地方文化传承为宗旨的社团活动课程组成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教育教学呈现了生动活泼的可喜局面。

华西村的发展本身就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教科书,我们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因素,本着“用华西景熏陶孩子,用华西话感染孩子,用华西人引领孩子”的思路,建立了内涵丰富、形式活泼的学校德育课程。学校建设了展现华西创业历程的“循迹长廊”,全面营造地方气息浓郁的环境文化,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以“星级华西娃”“华西好少年”“华西好青年”等多样评价为导向,以“华西娃看华西”“华西娃爱华西”“华西娃建华西”系列教育活动为载体,让华西文化走进学校、走人课堂、走近学生,增强学生为创造美好明天的责任感;我们持续开展“吴仁宝班”团队主题创建活动,宣传老书记“一心为集体、一生为集体”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观念,让团队、集体成为一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强大教育力量。

作为农村学校,开展生命生态主题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以十余亩校内小农场和华西村农博园为基地,聘请校外专业人才开发种植养殖实践课程,让学生走进实践基地,亲手种植青菜、萝卜、蚕豆、小麦、水稻等作物,亲手采桑养蚕,孩子们流连于田间池旁,观察动植物生长的过程,感受生命的力量,体悟生命的美好;让学生参与农业实验,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蔬菜和瓜果,感知科技的力量,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让学生亲身参与种植实践,在播种、施肥、除草、除虫中,体验劳动的过程,提升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参与“采摘节”“收获季”等各种活动,深度体验收获的喜悦,享受与人分享的快乐。我们还利用华西村工业发达的优势,组织职高部学生深入工厂企业,开展环境微课题研究,了解认识生态科学知识,强化学生生态意识。生命生态主题课程的实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精神和现代意识,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体验。

社团活动课程明确指向优秀文化传承,我们聘请校外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了国学经典诵读、二胡锡剧弹唱、武术体操、抖空竹等项目的学校传统课程特色,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社团活动的开展,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参与热情高、参与面广,学校提出的“人人有爱好,个个有技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在坚守中培育具有华西特质的教师团队

师资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障。我们着重分析了“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缓慢”“学校对好教师缺乏吸引力”“好教师留不住”的深层原因,依托华西村的有利因素,把重心放在培育集体精神、营造团队氛围上,在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的前提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依托多年来华西村形成的“在内集体精神鲜明强大、对外胸襟视野博大开阔”的区域文化特质,我们确立了“内外联动既重精神气质又重专业品质”的队伍建设策略。华西教师要有一种独特的内在精神。吴仁宝老书记扎根农村、服務基层的人生追求,激励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观。我校持续开展各种活动,引领教师领悟华西创业精华,认同华西集体价值,树立全心全意服务教育、服务学校、服务学生的宗旨。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i只学风上塑造教师独特的精神气质。基于我校70%左右为青年教师的校情,我们依托华西艺术团的艺术人才优势,成立了一个独特的民间组织一一青年教师文艺爱好者协会。协会长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给年轻教师搭建了张扬个性的舞台,释放了青春的能量,为校园增添了活力,强化了集体的凝聚力。

教育需要坚守,我们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品质,不断增强从教自信。我们利用华西村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通过与教科研机构建立联系、与国内外先进学校结对等形式,把我们的教师融入优秀教师群体中,突破农村教师惯有的地域局限性,让我们的教师不断感受到“书还可以这样教”“书应该这样教”的豁然开朗。向身边的同行学,向名校学,向名师学,这些做法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境界。我校“3+3+1”立体化的校本培训深受教师欢迎:三个骨干小组,即教育科研骨干小组、德育骨干小组、教学骨干小组;三个学习班,即新教师学习班、青年教师成长班、中年教师提高班;一个培训基地,即委托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对我校教师进行整体打包培训。

在创新中努力追寻适合农村孩子的教育

学校70%的学生为外来人员子女,这对办学带来了挑战。长期挂在校园的标语“万水千山总关情,外地学生一样亲”是我们庄重的承诺。我们还确立了“课堂教学向课后延伸、学校教育向家庭拓展、教育教学向服务转型”的“全方位、大时空”教育模式,保障了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课堂教学向课后延伸。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困难学生的帮助辅导上,村里成立了专门为学生开放的少年宫,以此为平台学校组织教师为学生开展各方面的志愿者辅导活动,课外志愿辅导成为全校绝大多数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一做法,有力地帮助了来自全国各地学力程度参差不齐的每一个学生克服学业困难,确保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推进。尤为可喜的是,课后大范围的帮困辅导活动大大融洽了师生关系,增强了后进生的学习信心。

学校教育向家庭拓展。我们着眼于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还要教会家长”。我校很少开家长会,因为很难组织忙于打工的家长在同一时间到校交流,更多采取家访的老办法,利用大多数打工家庭集中厂区、家校距离比较近的客观条件,一次次地走进学生家庭,影响家长、引导家长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我们在家长中间开展“优秀家训征集评比”活动,开办家长学校,印发家庭教育资料,指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密切的家校联系,帮助我们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我们感到最大的收获是来自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信任,这成为推动学校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

教育教学向服务转型。由于父母忙于各种工作,接送孩子成了难题,有的家长更是经常置孩子的学习生活于不顾。于是,为学生、为家长提供相应的服务就成了教师和学校新的职能。我校要求教师主动介人孩子课外生活,积极为孩子创设课后活动时空,既解除了许多家长的后顾之忧,又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孩子的成长。许多教师成了孩子心目中的大哥哥、大姐姐,持续的教育服务汇聚成了一种爱的氛围,感染了学生,感动了家长。

我们将根据新时代的要求,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助力新农村建设。目前,在利用企业优势办好职高部的同时,正启动高标准的华西幼儿园新建项目。届时,我们将形成可供5000余名学生接受从学前到高中教育的办学规模,这必将为华西村新的转型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努力。

猜你喜欢
华西办学农村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没有吴仁宝的华西村
没有吴仁宝的华西村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