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素质教育的空间在哪里

2018-07-11 07:08施久铭邢星董筱婷
人民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科素养

施久铭 邢星 董筱婷

“素质教育”并非新名词。最早提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经多次大讨论,形成共识。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发展素质教育”。2018年两会期间,在代表委员的提案和建议中,发展素质教育也多次被提及。

从提出“素质教育”到“发展素质教育”,30年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社会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当下,新一轮信息革命的浪潮扑面而来,这些都促使我们思考:新时代背景下,应该怎么理解“发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否发生了变化?发展素质教育的空间何在?我们又该如何落实党和国家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018年两会期间,我们采访了部分代表委员及教育界人士,共议新时代如何发展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提档升级”:从宏大命题走向更加具体化、更加深化

曾几何时,社会上存在片面理解,认为“素质教育”已经过时。但在党和国家的文件表述中,从1999年“全面推进”到2010年“全面实施”,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发展素质教育”,我们发现“素质教育”不断得到强调和重视。这说明国家对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方向明确、力量坚定,这也客观代表了基础教育领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现状。

作为“素质教育”最早的倡导者之一,教育部原总督学、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1995年至1997年间,连续在《人民教育》上发表了五篇论述素质教育的文章,廓清素质教育的内涵,大力倡导素质教育。

日前在接受《人民教育》记者采访时他认为,发展素质教育就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是改革开放条件下在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的新历史阶段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措施、新模式。它的好处是使教育方针的贯彻和教育教学改革更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具体性、实践性”“是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在一个特定历史阶段,有针对性地贯彻教育方针的一个成果”。

柳斌认为,经过多年发展,素质教育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全国大多数校长教师、机关干部,基本上接受了素质教育这个理念,而且对这个理念表示认同,这就为教育走向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主的时代奠定了群众基础。另一个成就是推动了各项教育改革,尤其是考试制度的改革,以及课堂教学的改革。”

这些成绩为深化教育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为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提档升级”提供了思想和实践资源。

如何理解“发展素质教育”,发展什么,发展的空间何在?

党的十九大代表、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认为,关于发展素质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他感受最深刻的有两件事。

第一件是高中课程标准修订。“这一轮高中课标修订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怎样从过去以唱歌跳舞切入,深入到学科教学、学科教育的过程之中,需要我们把学科核心素养加以提取,與素质教育的目标发生关联,这是一个重大改革。”李希贵说。

第二件是考试评价改革。“高考制度改革的推进,尽管目前是初步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选择性增加之后,推动了基层学校育人模式的改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同样认为,核心素养及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素质教育在今天的深化和发展。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修订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价值导向,就是把立德树人的国家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最顶层、最核心的要求落实到高中教育的每一个学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核心素养,最后一直落实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从而形成由课堂教学目标到学科素养,再到整体的学生核心素养这样一个层级关系。”

唐江澎解释,“有了这个深化与发展后,就可以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科的教育需求,思考学科教育怎样指向宏大的育人目标。教师原来可能只关注知识,现在他们肯定要想一想,这个学科知识背后隐含的学科思维方法究竟是什么,这种思维方法背后,隐含的价值诉求又是什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天山认为,过去我们谈素质教育谈得比较宏观,与学校教育、学科教学中间还有很大一段落差。讲起来很重要,大家也知道重要,但落实到学科教学中体现不出来。

“学科核心素养搭起了一座‘桥梁,在素质教育与学科育人之间,有了一个能够接地气、能够与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的连接点。否则,素质教育就变成了一个高高在上的目标。再加上核心价值观、关键能力的提出,就更加结合起来了,更加能够具体化,成为分级分类可操作的事情,使得素质教育的目标更加确定。”

在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看来,从“实施”素质教育到“发展”素质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再思考、再研究、再出发,“具有划时代的战略意义”。

“我觉得要发展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需要进一步澄清30年来对素质教育的误解、曲解、片面理解;要发展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要以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发展的落脚点。”

刘希娅认为,素质教育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大,素质教育的内涵发展是今后应该密切关注的发展空间。

“从广度来说,实践素质教育,基层的活力和创新力还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和释放。从深度来说,原来素质教育被更多理解为一种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局限在课外活动、吹拉弹唱、校本课程等方面,这种浅层次的素质教育要往纵深发展,要把素质教育思想向课程设计、校园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成长方式、学科教学、学科教育等方面发展。”刘希娅说。

素质教育内涵发展:家国情怀、综合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素质

接受采访的代表委员、教育界人士都不约而同地提到,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发展主题并没有变化,但素质教育的内涵需要从时代发展的要求中有所调整。

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综合素养是大家普遍关注的素质。代表委员们认为,素质教育的新时代内涵应从这些方面强化。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认为,新形势下素质教育一定要让学生有情怀,尤其是家国情怀、家国担当。综合素养对孩子是重中之重。良好的素养还一定要有健康素质,兴趣爱好的培养形成应该是一个人最重要素质的组成部分。

随着内涵的调整,今天的学习也应随之发生变化。“如果今天的学习还像昨天一样,那么就剥夺了孩子的未来和明天,因此我们都在努力构建综合的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体验,打破了教与学的边界,打开校门去办学,走出信息的孤岛,走进社会与生活,还原学习情景。”

探索如何重新定义学校,重新思考课程以及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学校转型不可规避的重要课题。“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努力做到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学科书本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是育人的资源和手段,要服務于育人这一根本目标,为人铸魂、为学生提升素养。在评价中,我们从关注当下要走向关注成长。特别提倡不仅仅关注学生当下所得、表现,而且更加持久地关注学生成长的历程。”王欢解释道。刘希娅则认为,素质教育在发展国家责任、学生文明修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需要整体加强。具体到实践层面,刘希娅格外关注以下方面“:一是要有家国情怀和民族责任;二是要有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三是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强大的内心世界;四是要有必备的能力和关键素养;五是要有强壮的身体和喜欢的运动项目;六是要有基本的艺术体验和艺术修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庞丽娟也指出,需要注重孩子人格、科学探究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全社会应对孩子的成长目标、教育培养孩子的目标都放宽些。儿童的仁爱善良、真诚礼貌、阳光大方、开朗自信、与同伴友爱交流合作、热爱大自然、喜欢科学探究等,远比学业知识、技能重要得多。”

除了家国情怀、综合素养,采访中教育界人士比较多地提到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柳斌认为,今后要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合作共识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方面加强,这些能力应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素质教育里。

他解释道,“中华文化传统里有两句话,一句是读万卷书,另一句是行万里路。在新的时代发展素质教育,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挖掘这两句话的基本精神。吸收知识、获得知识是很重要的,实践也很重要,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要加强思考,因为这是一个需要思考力的时代。实践的过程要重视创新,因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创新的时代。如果这两方面都做好了,有所突破,13亿多人的基本素质、核心素质提高了,人才是不成问题的,人才就诞生其中。”

李希贵则从未来社会所需要人才素质的角度分析了素质教育新的时代内涵变化。

“去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四个关键能力: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认知能力和职业能力,过去我们提得不够。”

为何认知能力和职业能力是必须强化的素质?李希贵分析道:“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超出了想象,人工智能的出现,使知识甚至包括技能都可能被机器代替。这样一来,我们就要思考,除了学习知识、训练技能,还要培养一种认知能力,包括元认知能力,应对飞速变化的时代,可以不断地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这种‘学习力可能是学校培养的一个目标。”

“人只有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才能找到同社会的关联,基础教育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就要广泛接触社会,找到个人与社会的关联。因此,学校要变成一个更加社会化的组织,拥有充满选择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在类似于社会的空间里学会选择、学会判断,提高职业能力。”

“认知能力和职业能力是未来社会特别需要的素质,也是我们发展素质教育需要探讨的一个方向。”李希贵表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及了《意见》中的四个关键能力。

他认为,素质教育背后其实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问题,而国民素质是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教育为现代化服务,素质教育的发展内容要具体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需要什么样的国民、体现怎样的核心素养,这都是现代化的基础性内容。《意见》涉及的四种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未来现代化目标的回应。素质教育的时代内涵应该与时俱进地体现这些能力和素质。”

落实发展素质教育:在坚持理想与特别务实中寻一条道路

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上,唐江澎委员把“保障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地落实”作为意见建议提给了教育部长陈宝生。在接受《人民教育》记者采访时,他认为当前发展素质教育有三件事特别重要。第一,学生的学习动机。高中阶段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自我、定义自我的关键时期,但很多时候最后的定义都被分数所标示和估量。发展、优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要发展职业体验,要让学生能够把今天的学业同未来大学的专业选择贯通起来,把专业与学生走向社会、安身立命的职业联系起来,把职业同建功立业的事业联系起来。这不仅是学习动机问题,更是理想、价值观问题。

第二,必须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唐江澎认为,现在谈发展素质教育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学习方式太过单一。用单一的方式只能培养出单一能力的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由单一的接受式学习走向包括体验、实践、探究在内的多样化学习,特别要强调的是实践能力,让学生开口讲、动手做、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这样才能发展素质教育。

第三,当前发展素质教育必须高度关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带给学校教育的变化。网络的出现使课程的形态大大丰富,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充足的支持,应该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实现自主学习。

发展素质教育重在落实,在学校层面如何推动发展素质教育,李希贵认为要有策略、有重点地进行。他建议:

首先,学校需要涵养一个生态系统,方便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这个生态系统有三个要素:一是更加多元的治理主体,不是校长一个人的学校,不是一套行政命令,而是从各个领域形成治理学校的组织结构;二是更加丰富、可选择的课程体系,不同的学生能够找到成长的通道路径;三是敢于面对学生的挑战,不断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师。在这样的生态里,不同的学生才能都得到成长。

其次,要把控好一对矛盾。一方面是学生要通过几年努力找到他自己,另一方面是学校的育人目标要把学生培养成我们认为是真善美的人。要平衡好两个方面的力量,既让学生慢慢找到自己,又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在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过程中,不过于粗暴又尊重了学生个性,调节这对矛盾需要从评价制度、选课制度等方面平衡。

再次,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都应该非常理想又特别现实。非常理想,就是我们的教育追求始终不能变,始终坚守。另一方面,在实施过程中又要特別现实,要正确面对眼前的困难和挑战,找到问题背后的问题,找到一条能走通的道路,最后实现理想。

王欢委员认为,如何发展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对教师进行两个方面的培训。

“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国家大事,要知道国家发展的重大方向、发展战略,让教师能够开阔视野,从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的角度去思考我们的小学教育、我们孩子的素养培养,教师的这种责任担当、责任意识、素养意识很重要。”

“另一方面,现在的教育改革需要孩子能够有丰富多彩的课程,能够有综合能力的提升,但目前教师还都基本上是一种学科状态,如何让教师更加有综合能力、综合意识、综合素养,并且提供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模式,这确实是一种挑战。所以,素质教育的提升教师起着重中之重的作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怎么能够让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得到关注和提升,非常重要。”

今年两会前夕,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矛头直指无资质和有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数学、语文等学科类超纲教超前学等“应试”培训行为,以及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的不良教育教学行为。

课外补习、减负、课后3点半等话题迅速飙升为两会舆情热点。这也说明,发展素质教育还任重道远,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博弈仍将长期存在。因此,刘希娅代表的第一点建议直指发展素质教育的社会基础。她建议,全社会要形成发展素质教育的良好舆论和共识。“学校、家长、补习机构之间还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拉锯和博弈,小学与中学之间还有素质教育的认识分歧,这样的内耗极不利于发展素质教育”。

同时,发展素质教育必须深化评价机制改革。“对学校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都应该重新考量。以考分排名为标准分配教师的绩效,以考试成绩作为标准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这样的评价导向如果得不到纠正,很难撼动目前应试教育依然强势的局面。”刘希娅建议。

在刘希娅看来,发展素质教育还要特别鼓励基层创新。一方面要以更大力度鼓励基层创新,释放基层课程研发的活力,另一方面她建议,“在高中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根据新高考理念,调整2001年以来实行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针对这个方案实施17年来的经验和局限性,顺应时代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新期待”。

柳斌从更宏观的政策层面提出发展素质教育应采取五项措施:一是要加强素质教育理论建设,以素质教育理论的正确清晰、体系完整、内涵丰富引领素质教育发展。二是通过加强各级政府对素质教育的领导和推动去发展素质教育。希望国家用公权力推动高考制度改革,尝试建立高考体制外的入学新通道。三是以加强或完善法律制度建设,保障素质教育发展。四是进一步明确政策,突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这个重点来发展素质教育。五是以加强督导评估为抓手发展素质教育,尤其要加强教育质量评价并落实到校。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学科素养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