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鹰
36年的教师生涯,15年的校长经历,让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教师的梦想在其专业成长的每一步都发挥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而国家的教育意志、校长的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如果不能有效转化为教师的梦想,也很难在学校层面落地生根。
校长是精神首席
2016年4月,一场全国性的语文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我校举行。来自同区相邻学校的一位语文教师在听了我的“开放式语文阅读教学”专题报告之后,第一时间找到我,希望能调到我校来学习开放式语文教学思想,参与开放式教育教学实践。历经各项调动程序后,她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坪洲一员。一年后的一次私下交流时,她突然悄悄对我说:“校长,你知道吗,我现在的梦想就是要成为像你这样内外兼修的校长。”
这位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我期待,让我陷入思考。回想起来,也许是我走进她的课堂,点拨指导过她的教学,让她一步步走上“千课万大”的平台;也许是我浸润传统文化的言传身教,让她在海峡两岸暨香港的德育研讨会上展示教学;也许,爱生活、懂得美、有精神追求,这些看似校长的外在形象与个性品质,连同学校处处可见的文化,浸润着身在其中的每一位教师。
而这样的精神感染力还会映射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每一次教师培训,让教师心情激荡、拒绝平庸;每一次教学点评,让教师叩击灵魂、思维碰撞;每一次文化活动,让教师享受愉悦、夙兴夜寐;每一次检测评估,让教师锲而不舍、诲人不倦。
10年来,我笔耕不辍,出版了《开放式教育》等5本教育教学专著……是的,要点燃教师的梦想,校长要以身示范,做精神首席。
教师自身是第一要素
曾有人问我:“你从州个普通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自身是第一要素,内驱力才是不竭动力。”
我是1978年入学的中师生,按现在的说法是当时的精英学生,但我很清楚自己非科班出身,底子薄弱,理论积累、思想见识、文化视野有局限性。1981年8月毕业后分配到中学教语文。我白天听课备课教课,晚上读书做题迎考。大专、本科、研究生课程,一路苦攻,夯实文化底蕴。之后又主动申请到小学,用5年时间完成了小学6年的教学任务,并获得全地区检测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还将这个班一直带到初三毕业。10年的最好青春奉献给了三尺讲台,我不知上了多少汇报课、观摩课、研究课和比赛课;不知写了多少案例、感悟和论文。1991年8月,27岁的我成为当时湖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语文教研员。我相信不管是谁,只要有了理想信念,有了梦想,就能自我觉醒,就能灿烂辉煌。
南下21年,深感粤籍教师朴实无华、为人厚道,但也有部分年轻教师精神生活缺失,追求生活享乐;一些老教师职业倦怠滋生,不愿意适应学生的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读不懂新时代学生。这些问题随着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职业结构的急剧变化,已成为广大教师不可避免的困惑与挑战。要破解它,关键还在于自身对专业认知的不断觉醒,自觉开启职业之旅。
未来的教师将打通学科教学、肩负学科整合的使命,成为融会贯通的“多面手”。因此,教师需要自觉追随孔子的“因材施教”、孟子的“言近旨远”、荀子的“谨顺其身”、韩愈的“教学相长”和朱熹的
“春风化雨”……学而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思而得远虑。
教师的职业,我一直认为有三种境界:生存、责任、幸福。随着党和国家在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上不断加大力度,教师过上充实而美好的生活将不再是一种奢望。承担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教师的责任意识在当下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校长要进一步引领教师意识到,职业幸福才是教师精神世界的核心,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享受立德树人的快乐,幸福是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点滴之中“奋斗出来的”。
寻找专业成长的灯塔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塔。1981年我毕业初期,心中的教育偶像是苏霍姆林斯基,至今我还珍藏着一元七角钱买来的已经泛黄了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从那时起,我便立志做这样的教师。36年过去了,我深深感觉到这是一座高不可攀的遥远的灯塔。这样的灯塔还有夸美纽斯、爱弥儿、王阳明、陶行知等大家,这种影响力是深远而持久的。
有不少校长感言,现在的教师能尽到职业本分都很难,有些人年纪轻轻但已老朽;而有些人年纪大了,但似乎终身不会成熟。为教师寻找眼前的灯塔,用身边的标杆和榜样鼓舞教师,成为实现教师梦想的一个现实路径。
张文质教授说:“教育是中年人的事业。”我说,最好的教师从中年开始。我校53岁的传媒中心主任兼教四(1)班语文,发现孩子们的阅读积累不够,便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背诵《小古文100课》。为此,他几乎天天都在用QQ或微信与家长和孩子交流,督促、引导、检查孩子的阅读背诵,有时凌晨一两点还有家长发来孩子背诵情况的照片、视频。有些孩子对古文理解比较困难,他就让家长把孩子带到学校,为学生讲解,领着学生一起背诵。结果腰椎病犯了,去年大年三十的团圆饭都没能好好吃完就得卧床休息。但孩子们却爱上了古文,一个寒假全班孩子全部完成了规定背诵篇目。时光会老,唯有夢想长青。这样的教师虽已到中年,该喝着人生的“下午茶”,但还常常流露“舍我其谁”的决心和勇气,融入自己的经验和情怀,去理解和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节律。
教师夸我“会选人、会用人”。我无非是发现、培养、使用了一批有教育梦想、有教育激情的管理干部。也有不少学校的骨干教师,因做了中层干部就不上主课了;原本想伸张正义,因怕得罪人就充好好先生了;原本有教育梦想,因遇到挫折就止步不前了。而我挑选的中层干部的确是真正的中坚力量,他们要用智慧、用经验、用眼睛和大脑去管理,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在思考中决策,不仅有态度有力度,还要有温度有深度。
学校德育主任是艺术行家,吹拉弹唱样样擅长,他组织的大型文艺活动堪比央视春晚;学校办公室主任是省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她带领的车模航模“雏鹰队”在亚太地区参赛中获得冠军。我们的管理干部中,还有国家级柔道、健美操一级教练,还有凤凰卫视特邀评论员,还有享有书法家美誉的人才……
没有人是天生的优秀教师。很多时候,我们是一群有志之士在一起相互扶持、相互影响,观摩一堂研究课,组织一次辩论赛,观看一场电影,品味一个阅读茶会……持之以恒,才慢慢懂得了教育之爱,才明白了教育的真谛。
教师成长的节奏
坪洲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有一群初出茅庐、生机勃发的青年教师。他们虽缺乏经验,却满怀激情。如何引领这群年轻人走向专业发展之路,成了我心头牵挂的事。
遇见《易经》,参悟《乾》卦,让我豁然开朗。《乾》卦指出:君子始终如一的精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让教师精神“自强不息,健行不已”,体会“乾”卦的含义,有助于规划好职业发展之路。
第一步“初九,潜龙勿用”。可指0-19岁的人为
“一条潜藏的龙”。喻指刚走上教师岗位的人,虽具备了较系统的理论知识,但职业还未“入格”,只能以名师为镜,以前辈为鉴,默默无闻地塑成教师
“雏形”。第二步“九二,见龙在田”。古指19-29岁,人的才华逐渐浮出水面,初出茅庐,崭露头角。年轻教师经历了10年的适应、磨砺,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种子在心中萌芽。不少教师在教材解读、资源利用、构课方式上
“亮点频出”,名师逐步产生。第三步“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古指29-39岁,这是人生中厚积薄发的年龄。有着多年教龄的教师往往会遇到第一个瓶颈期——所谓熟悉之处没有风景,教师最初的热情容易在轻车熟路的教学中退却。因此,应给教师新的思想冲击,让他们穷则思变,终日勤勉,始终对教育教学怀有敬畏之心。第四步“九四,或跃在渊”。古指39-49岁,这是人生成败的分水岭。因“终日乾乾”,勤勉精进,逐渐成为名师名家,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对行政管理心有憧憬的教师,也逐渐在各部门担当重任。更多的具有使命感的教师,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但已桃李满天下。也有些人,因碌碌无为,甘于平庸,泯然于众人。第五步“九五,飞龙在天”。古指49-59岁,是人生最辉煌的阶段。有的教师活跃在大江南北,传播教育思想;有的身体力行,推动区域教育变革;有的著书立传,实现从平凡到卓越的跨越。他们成为了教育的领航人。第六步“上九,亢龙有悔”。人的职业生涯与人的生命一样,总是有一定期限的。当我们告别讲台、告别孩子的时候,回首一生,应该尽量少些后悔,做到无愧于心。
《乾》卦为六十四卦之首,以“天”喻指其刚健、正大的美德,又以“龙”宣扬“天”之主动、阳刚的精神,解释天体的运行规律,暗示了人州生的发展。一名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可以引为借鉴。
“场”的力量
记得2008年11月,我应邀前往贵州进行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讲学。当我走进培训会场时,“下子被惊住了,台下满满的听众,台上也挤满了教师,讲课台被围得“水泄不通”,我的身边就是听课的教师。这个充满浓郁氛围的学习“场”,即使10年过去了,仍然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谁说教师不思進取?
如果说学校就是个磁场,这个“场”是积极向上、充满活力,还是随心所欲、养老院式的?这对教师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1年9月,坪洲小学刚开办,当时仅10个班47名教师,但我以为,他们是学校发展的源泉,只要他们发展好了,形成j乞个以“正”治校、以“正”治教的教育“场”,之后走进坪洲的教师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染。
我们有个美术教师是从外区外校调来的,刚来时很不适应我们的工作节奏和标准,教学也较懒散,当看到身边的美术老师个个有绝活、天天马不停蹄时,她开始研究开发“剪纸”课程,还编写了“剪纸”校本教材,其自身和学生作品也多次获省市大奖。我们教科院艺术中心主任、美术教研员对我说:“你们学校是教师成长的大熔炉,再弱的教师到你们那里都会奋进。”
几年下来,学校已扩大到48个班2632名学生和148名教师,一批批陆续走进坪洲的教师在这种“我的工作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为自己的履历工作,为学生的未来播种”的学校“场”、教师“场”的无声陶冶下,为学校赢得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荣誉;学校也因他们荣获特区“创新领跑学校”“最具变革力学校”等称号。我想,正是这种无声无言的强大
“磁场”力量,感召着每一位教师奋力前行。
特区教师的独特精神
“泥娃娃,泥娃娃,也有那鼻子,也有那嘴巴··…“配方”课程的泥塑工作室开班了。孩子们变魔术般地掏出来一个个泥娃娃:有的绘声绘色介绍天津“泥人张”泥塑作品;有的眉飞色舞推广无锡惠山“大阿福”泥塑系列;有的聚精会神观赏憨态可掬的“大狗”、胖墩可爱的“小猪,”.神采飞扬的“龙宝宝”……“十二生肖”系列作品的陈列,不仅打开了孩子的想象空间,更是触摸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灵魂。孩子们觉得没有什么比将一团团泥巴捏成各种各样动物更有趣的事了,这是我们学校教师的创新性92项“配方”课程之一。
创新是特区精神的核心,创新更是特区教师的价值导向、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特区教师的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创新”也意味着首创,意味着“勇争第一”。所谓第一,不仅是比赛第一、考试第一,别人没有尝试过的教学方法你尝试了、成功了,你就是第一,“第一”不仅是速度,经得住科学、实践检验的“第一”才是真正的、持久的第一。
特区精神不仅是创新,更要求脚踏实地。在学校治理过程中,我要求学校管理层“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对学校既定的目标、方案、计划与任务,狠抓落实,将理想变成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将行动做出效率,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对教师要求道德自律、工作自励,坚定不移地完成各项任务,对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都要追求高标准、高质量。
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学校团队有其独特性,教师来自五湖四海,林林总总的教师梦色彩斑斓,因而我们必须依靠教师集体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的有机配合,营造“献出个人经验,送你集体智慧”的团队文化。面对功利主义商业文化价值观的冲击,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就是服务,教师就是奉献。要理解社会、政府、家庭、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学会接受来自不同渠道的批评,学会在满足各种教育期待的努力中,超越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