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士祯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的通知》,明确要求引导广大中小学生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在中小学营造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浓厚氛围。这是贯彻中共中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在少年儿童中形成崇尚、捍卫、学习、关爱英雄烈士的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举措,也是对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积极响应。
对待英雄的态度,是社会道德的反映,也是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党中央加强道德领域立法,特别是把英雄烈士保护纳入立法范畴,着眼的是民族复兴,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英雄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一个社会的精神支柱,而青少年能否树立正确的英雄观,直接关乎核心价值的延续,关乎中华文明的传承。我们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青少年的英雄教育,让历史熔铸青少年心中的英雄,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以文化和价值为基础的英雄教育不是一时一事,而是青少年儿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优秀文明成果的长期任务,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要把握英雄教育的核心和实质,帮助孩子领会英雄精神的本质。作为一种社会和历史现象,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范畴有各式各样的英雄人物,各个时期各类英雄的具体表现不一样,但英雄精神却具有根本上的一致性。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不懈追求、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等是所有英雄的共同特征,反映的是国家观、义利观、生死观等关乎到价值、信仰等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是根本价值观。青少年的英雄教育,就是要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习英雄、敬赞英雄、理解英雄,进而效仿英雄。其中,精神的传承发扬是重中之重。
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让孩子真正走进英雄,真心实意、真情实感地感悟英雄。作为一种精神的传承,英雄教育必然面临两个突出挑战:一是时代变迁带来的社会环境的变化,这一代孩子的物质条件、社会人文环境、精神形态等都与英雄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艰苦奋斗的建设年代有了很大的差异;二是长期以来我们对英雄的宣传往往拘泥于大格局、大主题,在坚持正能量、主旋律的同时,与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之间形成一定差距,甚至产生距离感。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探索,潜心研究。要把丰富英雄史料的使用与整合有机融合到孩子自主成长的系统当中;要把英雄的事迹和模范行为有机融合在当代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当中;要把英雄精神的传播有机融合到少年儿童认知世界、学习做事做人的探求当中,要用好看的故事、好玩的游戏、好听的歌曲等形式,让孩子们从心底里喜欢、崇敬英雄。
要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融入学校日常德育工作。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根本和中心是价值观的引领,而英雄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座”。各级各类学校需要创造性地做好英雄教育,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还要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和整合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帮助孩子在全面学英雄的实践和思考中真正树品德、学做人。